第2章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管理 课件(共32张PPT)- 《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实务(基于T3用友通标准版)》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管理 课件(共32张PPT)- 《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实务(基于T3用友通标准版)》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2章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与运行管理
商品化会计软件的选择
Contents
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会计软件实施流程
会计信息系统构成
会计信息化组织及岗位
会计信息系统的模式
会计信息化后的使用管理
会计信息化后的维护管理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
2.1 会计信息系统构成
2.1.1 会计信息系统的划分方法
(1)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
(2)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3)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
2.1.2 按单位类型划分会计信息系统
1.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2.商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商业企业主要从事商品的采购与销售活动,因此有关材料、原料方面的核算很少甚至没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比较简单,成本计算方法单纯,工作量少,但商品采购业务、存货管理、销售业务等方面的工作量较大,需要强化管理。
3.其他类型的会计信息系统
2.1.3 会计信息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及关系
会计软件的基本结构是从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来反映的,功能结构是指系统按其功能分层分块的结构形式,即模块化的结构。一个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再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再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功能。
1.账务处理子系统
2.工资核算子系统
3.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
4.存货核算子系统
5.成本核算子系统
6.销售核算子系统
7.应收、应付账款子系统
8.会计报表子系统
9.财务分析子系统
10.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1)账务系统与其他子系统间的关系
(2)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2.2 会计信息系统的模式
2.2.1 会计信息系统在组织上的差别
(1)规模的大小
(2)会计业务的组织形式
(3)单位内部的组织形式
(4)对业务分析的要求
2.2.2 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几个层次
1.基本应用层
2.核算应用层
3.管理应用层
4.决策支持应用层
2.2.3 会计信息系统模式
1.小规模模式会计信息系统
2.中等规模模式会计信息系统
3.大规模模式会计信息系统
2.2.4 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组织模式
1.单机组织模式
2.多用户组织模式
3.网络组织模式
2.2.5 集团会计信息系统模式
集团企业的应用模式
1.全面预算
2.资金管理
2.3 商品化会计软件的选择
2.3.1 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途径
1.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
2.自行开发与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相结合
3.自行开发会计软件
2.3.2 商品化会计软件选择的步骤
(1)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确定对软件的功能、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他性能的要求。
(2)对商品化软件厂家进行调查
(3)选择几家商品化软件厂家进行调查,了解其产品
(4)确定1~3家厂家的产品,再争取到其用户单位参观,详细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对客户的服务情况、本地代理的维护能力等情况。
(5)具体招标或谈判方式,确定选择对象
2.3.3 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评价
1.会计软件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要求
2.适用性
3.通用性
4.安全性与可靠性
5.易使用性
6.先进性
2.4 会计软件实施流程
2.4.1 项目实施概述
2.4.2 项目实施组织
2.4.3 项目实施
实施阶段 相关文档
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要求,项目实施整体方案
项目规划 项目总体规划,项目实施规划,项目运行规划
培训 培训计划,培训组织与要求,培训教材,考核内容,培训结果确认表,培训考核成绩表,培训学员签到表
需求调研 业务需求说明书
软件调整 软件与业务符合情况分析,专项开发支持流程文档,软件测试文档
系统准备 编码原则及相关的编码说明书,基础数据准备指导说明书,软件安装检查表,项目初始化方案,系统初始化确认表
试运行 组织机构及岗位运行说明书,日常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说明书
系统切换 系统切换注意问题,系统切换确认表,项目验收单
运行维护 系统使用说明书,系统维护说明书
2.5.3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管理
1.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方式
3.会计信息系统应用
4.会计信息的使用与管理
2.5.4 会计信息化工作监督
2.5 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2.5.1 规范的会计信息化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保证
2.5.2 会计软件和服务
1.对会计软件的要求
2.会计软件服务
2.6 会计信息化组织及岗位
2.6.1 会计信息化工作组织的要求
2.6.2 会计信息化后会计部门的组织形式
2.6.3 会计信息化人员管理
1.会计信息化人员构成
2.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
2.7 会计信息化后的使用管理
2.7.1 会计信息化后的使用管理的意义
2.7.2 机房管理
2.7.3 操作管理
1.上机运行系统的规定
2.操作权限
3.操作规程
2.7.4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
(1)配有适用的会计软件,计算机与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双轨运行3个月以上,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的数据相一致,且软件运行安全可靠。
(2)配有专用的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终端。
(3)配有与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职人员,其中上机操作人员已具备会计信息化初级以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取得财政部门核发的有关培训合格证书。
(4)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岗位分工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数据与软件管理制度等。
2.8 会计信息化后的维护管理
2.8.1 会计信息化后的维护管理的意义
2.8.2 会计信息化后的维护管理
1.系统维护的任务
2.系统维护的承担人员
3.软件维护的内容
4.硬件维护的内容
5.系统维护的操作权限
6.软件的修改手续
2.9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
2.9.1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意义
1.良好的档案管理是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
2.良好的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维护的保证
3.良好的档案管理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
4.良好的档案管理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2.9.2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任务
1.监督、保证按要求生成各种档案
2.保证各种档案的安全与保密
3.保证各种档案得到合理利用
2.9.3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方法
1.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生成与管理办法
2.电算化会计系统档案管理制度
复习题
思考题
1.会计软件一般由哪些功能模块组成 具体完成哪些任务
2.会计信息系统的模式有哪几种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3.会计软件开发主要分为哪几步 每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4.对会计软件的要求主要有哪些
5.结合实际,谈谈选择商品化会计软件,主要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6.会计信息化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www.themegallery.com
www.themegallery.com
Thank You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