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本册总览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认识基本制度了解国家机构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核心导向:八年级下册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崇尚法治精神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1.政治认同: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性成就和领导作用;2.道德修养:知道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道理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采取的措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法治观念: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4.责任意识: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教学重点:坚持共产党领导;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教学难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核心素养目标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2、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3、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6、什么是最大的人权?7、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8、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认真阅读课本P2-11找出答案,勾画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自主学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宪法原则一宪法序言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宪法序言指出:“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近代以来,为实现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探索。1851年1860-1894年1911年失败失败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辛亥革命1921年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成立失败1949年1956年1978年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新时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921年2012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说明了什么?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P3)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制定宪法,确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成立各类、各级国家机关,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各项权利。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时间: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时间:1975年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时间: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时间: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p3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①国家性质决定: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党的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宗旨、目标、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④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⑤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人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遵守党章就可以了,不必遵守宪法,党纪高于国法!辨析VS坚持宪法至上,党纪严于国法,而不是党纪高于国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3.宪法如何落实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3)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根据我国国情,在党的领导下,对《宪法》进行修订。全国各地党组织和人民政府严格依据新修订的《宪法》执行。各地法院党员做好新修订《宪法》的宣传与提供咨询。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宪法宣誓活动,严格按照宪法精神办事。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原则二人民VS公民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02: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笔记4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5≠公民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为什么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人民公民人民公民权力权利≠公民人民公民敌人人民法律概念政治性概念,与敌人相对具有某国国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和人民的敌人)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社会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很多时候我们把国家权力称之为公权,与“服从” 相对应。(搭配:国家权力)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指公民或法人依宪法和法律行使的利益,与“义务” 相对应。公民权利也可以称之为私权。(搭配:公民权利)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解读宪法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政权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笔记区2024年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后的第二天,公安等各部门救援力量继续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将1.2万余名群众安全安置在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政府及其周边6处空旷地带。地震发生后,乌什县公安局在安置点建立起临时警务室,实行24小时勤务模式,强化安置救助、调解矛盾纠纷等服务功能。新闻速递3.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目的和要求: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三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有的权利,它不分种族、性别、性倾向、国籍、族裔、语言、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地位。人权强调了人在其生存和发展中,因其自然性和社会性,所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权利,这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人在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中是自主的,二是个人在其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权利中与他人是平等的。含义: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1.人权的含义、主体和内容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国家改善公民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例人权写入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养老医疗保障开展再就业培训实施义务教育提供营养午餐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人权入宪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知识探究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2.我国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是否只有中国公民?①主体广泛: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3.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②内容广泛: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3.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根据视频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宪法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4.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护人权?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④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⑤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拓展空间:脱贫攻坚战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原因(补):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最大的人权要求人民幸福生活树立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内容主体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1. (2023春 黑龙江月考)2022年10月16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中“人民”是高频词。“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等表述备受关注。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课堂练习:A2.(2023春 乌鲁木齐期末)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级政府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依法履职,全面动员,科学防控,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这充分体现了( )①我国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我国政府坚持依法执政造福人民③我国贯彻尊重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④我国切实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课堂练习: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国共产党.mp4 公民与人民,权利与权力的区别.mp4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mp4 我心中的宪法.mp4 新课标——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活动型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