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民何其艰,此情何其深——初中语文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整合教学一、时代要求就语文学科而言,应该明确语文教学等同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具有独立人格、丰沛的精神生活,有心怀天下的大视野,真正成为“走进历史的人”“融入民族文化的人”和“走向世界与未来的人”!基于此,语文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学习表层知识,进而获得深层知识,挖掘知识内涵的现代价值,通过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学习的自我感觉,认识自我,找到自我,觉醒自我,提升自我,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世界,走向未来。从1994年6月召开的第二次全教会明确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素质教育概念至今,素质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然后真正地让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素质的主途径,而不是取得成绩的手段。因此语文课堂一是需要进行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二是必须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课文中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学习发展性价值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感三是帮助学生从作者的思想观念中找到契合自身经验的认知,寻求学习的自我感。所以,此案例希望通过杜甫《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那个动荡年代百姓生活的苦难,深切地体会在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百姓的无奈,发现在无可奈何之下对国家的爱,同时感受作者杜甫胸怀天下的情感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可以通过一些爱国电影,了解每个时代的平凡英雄,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明确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平凡人,但是平凡英雄却需要眼里有世界,心中有温度,脚下有方向。同时补充关于新时代中国乃至世界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活状况,帮助新时代的青少年走出自我的小圈,真正地睁眼看社会、看中国、看世界,明确情之热烈,行之切实,便救民之水火。二、主要做法导入新课《十三邀》是一档人物访谈节目。以许知远偏见的视角,带领观众在与13位"社会切片"的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寻找13位具有模板作用的个人,请求他们分享个人的经验和心得。提供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中国发展的切片。这个节目,是许知远对时代做的思考。今天我们跟随杜甫的文字记录,穿越千年的风沙,去看看那个风雨飘动的晚唐时代。任务一:感受生民之艰请同学读诗歌。说说《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给你带来了何种感受。请用诗中一个字概括,并陈述理由。小支架:我从......(《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感受了......(一个字概括感受),从......(选取具体的诗句)可以体现。明确:1.《石壕吏》之苦生民之苦几何多:一苦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人心惶恐!二苦生离死别,徒留老小忍痛苟活!三苦举步维艰,生存何难!四苦经此一别,相见惟难!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破生民之破几何多:一为秋风“破”屋,房屋破烂二为群童“破”茅,社会破乱三为娇儿“破”被,生活破落四为丧乱“破”家。国家破败任务二:体会此情之深在《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看到了两个平凡人,但是他们有着超越“本我”的思想,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此情之深。小支架:我从......(人物)中感受了......的情感,从......(具体诗句)中能体会到。明确:1.《石壕吏》之老妇老妇从开始陈述事实的悲痛。希望家里的情况可以引起官吏的同情(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到后来恳求官吏看在家中生活苦不堪言上能否通融(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再到最后知道无法逃脱征兵的命运后,决定自己去,这是一个爱小家,也爱国的选择,若让老翁去,家里唯一的男丁也将失去,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与嗷嗷待哺的孩子如何存活,因此老妇以“欺骗”的手段,代替老翁前去战场。“请”表现了老妇的心甘情愿,“急”一方面表现战事之紧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老妇心理的焦急,或许担心“骗局”被发现,或许着急前往战场,担心战事,或许想着能否与还在前方的儿子见上一面。“犹”更写出来老妇对前方战士的担心与关心,或许这也是老 妇的延伸之爱,爱儿子,亦爱与儿子一样浴血奋战的将士!2.《石壕吏》中沉默的杜甫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呐喊的杜甫。《石壕吏》杜甫黄昏之时投宿石壕村,作为一直心怀百姓的杜甫,在官吏征兵的整个过程未发一言,最后也是“独与老翁别”,如此的沉默,如此的“冷艳相待”,这不是我们心中那个“诗圣”。这是因为战争越打越激烈,导致中男壮丁已全部征完,但是人还是不够。因此后面征兵基本不分男女老幼一家一人,这是时局所迫,国家风雨飘动,没有人能幸免于难,杜甫爱百姓,所以他老妇的悲痛、无奈、愤懑用文字表现的一览无余,他理解,因此最后他想象着: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他把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心,化成了感同深受的“如闻泣幽咽”。但是他亦爱国,若阻止,那么战事怎么办?国家怎么办?因此这是一个无解之题,到最后他只能用无声之叹息发出来对这个时代的无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一人之不幸想到天下之不幸,发出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心中所盼,这是何等的胸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呼之欲出!任务三:诉说学诗之悟1.补充电影《八佰》《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国》“相遇”单元内容,形成课内外联动,说说自己的感受。小支架:我从,,,,,,(电影)的故事,联想到了,,,,,(具体诗歌),让我感悟到了......。明确: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平凡人,但是再平凡的人也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只要他们眼里有世界(有自己,也有他人),心中有温度(用爱去看待一切),脚下有方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补充资料:陕西平利县双杨村的脱贫之路和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的生活现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曾经的贫困地区为何能脱贫?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的生活为何如此艰苦?明确:社会的安定是人民生活的保障,高位者的爱人之心是生民之幸,生民之善行是国家之光!三、学生作品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深切地感受的晚唐时期百姓生活之艰难,明白了现在的和平安定的生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来先辈们的浴血奋战,更离不来每个时代平凡的中国人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