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复习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复习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走进法治天地
9.1 生活需要法律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与法律的关系)P85-P86 4点 荧光笔
①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P85 1段1行
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P85 1段3行
③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P85 2段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P86 1段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P86 2段2点 直线
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P87 1段1行直线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什么是法治?P87 1段1行直线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5.★法治的重要性? P87-P88 3点 荧光笔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P84 2段倒数2行
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P85 1段1行
③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P85 1段倒数2行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P88相关链接
9.2 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的共同点(联系)是什么?
P90 1段直线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P91-P92 3点 荧光笔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P91 1段1行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P92 1段1行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P92 2段1行
3.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P92 2段 直线
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P92-P94 3点 荧光笔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总述)
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1.什么是未成年人? P96 1段1行 直线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P96-P97 2点 荧光笔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P96 1段1行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P97 1段
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P97 2段直线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
4.保护未成年人是谁的责任? P99 1段行 直线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
5.★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什么?
P99正文+相关链接
共同作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P99 1段3行 括号
(1)家庭保护
含义:家庭保护是指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地位:★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2)学校保护
含义: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地位: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3)社会保护
含义:社会保护是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地位: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网络保护
含义:网络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
地位: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5)政府保护 (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国防部、工商部)
含义:政府保护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地位: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6)司法保护
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地位: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1.公安机关在司法情境中就是司法保护,否则是政府保护。
2.试题情境中如果涉及使用网络,就不看主语,直接确认为网络保护。
3.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调查、逮捕和媒体报道都是司法保护。
6.未成年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享有的特殊保护?
P100 1段1行 直线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1.什么是法治意识?P101 2段1行 直线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P101 3点 直线
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P101 1段1行
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P101 1段3行
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P101 2段倒数2行
3.★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P102 1段 2点荧光笔
①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②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4.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P102 2段1行 直线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5.★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P102-P103 3点 荧光笔
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即:树立法律意识。)
P102 2段2行
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P103 1段
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P103 2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