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 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 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第二单元 知识清单
5.多样的栖息地
1.北寒带终年寒冷,生物种类少。住在北寒带的生物有驯鹿、北极熊、冷杉、独角鲸、北极兔等。
2.北温带比北寒带温暖,降水多,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有很多生物。住在北温带的生物有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竹子、桦树、胡杨、海豚等。
3.热带的特点是炎热,潮湿,阳光充足,生活着种类、数量繁多的生物。住在热带的生物有狒狒、斑马、狮子、长颈鹿、大象、袋鼠、椰子等。
4.南温带比热带气温低,海洋面积广阔,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种类都很多。住在南温带的生物有树袋熊、海燕、海豹、桉树、考拉等。
5.南寒带终年寒冷,生物种类稀少。住在南寒带的生物有南极狼、企鹅、磷虾、贼鸥等。
6.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场所,是因为这个场所为它提供了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栖息地。
7.栖息地可以大到一片森林,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
8.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9.校园里的栖息地
栖息地 特点 生物
睡莲花盆 水分充足、光线良好 睡莲、水黾等
花坛 光线良好、土质良好 小草、喇叭花、蚯蚓、蝴蝶等
树墩 阴冷潮湿、土质良好 蘑菇、蚂蚁、西瓜虫等
梧桐树 树高叶疏、树冠下有光线 喜鹊、尺蠖、螨虫等
樟树 枝繁叶茂、树荫成片 椿象、螨虫、蛾子等
10.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11.大熊猫不惧寒湿,从不冬眠,嗜爱饮水。
1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包括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夹金山等。
13.大熊猫保护区需要具备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类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环境相对封闭等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条件。
6.有趣的食物链
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
食物链:草→鼠→鹰
2.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了食物网。
用箭头画出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食物网。
3.以“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为例,假如蛇灭绝了,那么以蛇为食的老鹰会大量减少,而田鼠因没有天敌会大量繁殖,田鼠过多又会导致水稻大量减少,最终导致生态失衡。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4.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
5.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
6.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以动植物残破、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
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分解者包括细菌、蚯蚓、蘑菇等。
7.如果自然界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体将会堆积成灾,物质将被锁在动植物残体里,不再参与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终止,生态系统将会崩溃,所有生物都将灭亡。
8.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7.做个生态瓶
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作生态系统。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
3.做水域生态瓶
放置顺序:水→沙子→植物→动物
(1)取一些池塘里的水,放到大口塑料瓶里。
(2)在瓶子底部铺一些沙子,栽一些水草,再放几条小鱼到瓶子里。
(3)密封瓶子,把它放在窗台上。
4.如果不喂食,瓶子里的鱼只能活几天,鱼会因缺少食物、氧气等而死亡。
5.做陆地生态瓶
(1)在大口塑料瓶里放些 湿润的土壤,铺平。
(2)在瓶子里种一些低矮的小草,放几只小虫。
(3)盖紧瓶盖,把它放在窗台上。
6.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7.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例子还有过度放牧、大量喷洒农药、外来物种入侵等。
8.过度放牧会加剧土地侵蚀。
9.大量喷洒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大量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流到水体中,沉降聚集在土壤中,并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8.适应生存的本领
1.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
2.动物的迁徙
(1)每年春季,迁徙到颐和园昆
明湖畔的凤头 开始成双成对地筑巢繁殖下一代。
(2)秋去冬来,气温逐渐降低,大雁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地飞到南方过冬。
(3)银鲑鱼生活在海洋中,但在繁殖期,它们会洄游到自己出生时的淡水河中产卵。卵孵化成幼鱼后,在淡水中生活一年或数年,再回到海洋。
(4)东非大草原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每年六七月,角马、水牛等就开始浩浩荡荡地迁徙到
水草丰美的地方继续生存。
3.动物的生存本领
(1)腐烂的草和树叶是潮虫的食物。潮虫住在里面,既保暖又不会挨饿。
(2)寒冷的冬季,熊、蝙蝠、刺猬、青蛙、蛇等动物不吃也不动,以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
(3)蜜蜂、松鼠、鼠兔等动物会为过冬准备充足的食物。
(4)当河水干涸时,生活在非洲的水陆两栖动物鳄鱼便躲进泥土中“夏眠”;等大雨降落以后,它们才回到河水中生活。
(5)暴风雪中的帝企鹅用扎堆取暖的方法抵御严寒。
4.藏羚羊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动物之一。每年5月左右,母羊就会穿过荒漠戈壁,赶往环境更为恶劣的可可西里腹地繁衍后代。
5.藏羚羊母羊迁徙生育可能的原因
(1)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本能。
(2)栖息地因长期驻扎而产生了许多寄生虫,于是它们需要不断更换新的环境。
(3)它们需要不断躲避天敌的侵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