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40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40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第一目
视频:前进吧,中国!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时空隧道
1919
1949
1956
1978
2017
1921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成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进入新时代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思考:进入时空隧道,你发现了什么?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
各族人民的奋斗成果
权利
义务
这些奋斗成果应该如何予以确认呢?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笔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宪法第一章第一条: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根本制度是什么?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中国共产党领导
思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呢?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目标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宪法规定: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01
党的性质、宗旨、最高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02
最本质特征 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03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世界更多将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从党自身角度,说一说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
领导立法:检察官法的通过与施行对构建中国特色监察官制度有重要意义。
带头守法:宪法宣誓充分彰显了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政治品格和领袖风范。
保证执法:监察体制改革、打虎拍蝇、司法惩治等都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决心。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3.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2)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
宪法法律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②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责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4.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的关系?
01
02
03
列强入侵
英勇抗争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辛亥革命
废除帝制
推翻三座大山
建立新中国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述说历史
结合历史事件,谈一谈人民当家作主的艰辛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者,限也;宪者,法也。宪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通过四部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
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1.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2.现行宪法是哪部宪法?修订过几次?
3.结合人民的艰辛奋斗历程猜一猜宪法如何规定主权问题。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者,限也;宪者,法也。宪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性质
宪法的基本原则
那么,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一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者,限也;宪者,法也。宪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宪法第六条的规定对人民主权原则有何作用?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说一说
1.以下四幅图片中,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这些图片的做法遵从于宪法的相关规定,宪法的这些规定是如何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
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
年满18周岁的学生投票选举人大代表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通过村委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通过依法参与民主选举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通过人大代表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者,限也;宪者,法也。宪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
【第二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宪法第二条的规定对人民主权原则有何作用?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政治制度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笔记区
有人说,宪法是“高大上”的法律,总觉得距离我们很遥远。
真的是这样吗?试着举例说说你的看法。
我与宪法
宪法与你我的一生息息相关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6
5
2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
4
6
平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身自由权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
和自由
社会经
济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公民有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
公民依据宪法规定享有的具有物质利益的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与物质帮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我国武装力量主要有哪些?
武装力量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
武装力量指什么?
主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其中解放军是主体。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4.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部分
材料一:2004 年3 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基本原则。
材料二:中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保护公民的经济和社会权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迈上新台阶,每个人的发展权得到有效保障。
中国政府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遏制和阻断病毒传播,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权。并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向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经验,为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认识人权
思考:1、从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我国人权有什么特点 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人权?
人权就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即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提供营养午餐
开办农村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
以下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受教育权
生命健康权
文化权利
劳动权
★1.什么是最大的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是否只有中国公民?
①主体广泛: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内容广泛:
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总体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
.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保护无人照料的被监护人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思考:民法典的修改说明了什么?
①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原则
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原则
2022年1月10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对原告江秋莲与被告刘暖曦(原名刘鑫)生命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刘暖曦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江秋莲各项经济损失496000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0元,并承担全部案件受理费。法院审理认为,刘鑫作为江歌好友和被救助者,未如实告知侵害危险,为求自保将江歌挡在门外被杀害,具有明显过错。
④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1)总体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P6
(2)具体要求:
①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P7
②执法:行政机关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P8
③监察: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8
⑤普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P8
4.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P8-10(1)(2)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知识拓展
中国的脱贫行动—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世界滅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确认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实质内容、目标及主体
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守法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性质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基本权利
武装力量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