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预防近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能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科学思维目标: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探究实践目标: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态度责任目标: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
凸透镜、蜡烛、火柴、纸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近视眼患者眼中的世界视频。
师:同学们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近视实在太难受了,看不清东西,到处都是模模糊糊的。
生:我觉得近视不仅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影响生活。
师:既然你们都认为近视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那么面对近视,你想研究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怎样才能预防近视。。
师:近视会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如何预防近视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测测自己的视力。
师: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测试视力,你是怎样测视力的,能不能来说一说。
生:有时候我们是对照视力表测视力的,有时候是用仪器测视力的。
师:我们在测视力时,很多时候会用到视力表,有的同学也会在家里自己用视力表测试视力,你知道怎样用视力表测视力吗?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发言。
总结用视力表测视力的方法:
1. 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 5.0(或 1.0)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
2. 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 5 米远,背向光源,避免光线直接射入眼睛。
3. 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压迫眼球。
课件出示小资料:
被检查者如果在 5 米处单眼不能看清表内第一的“ ”,则向前移动直到能看清为止。例如:在4米处看清则视力为0.08,3 米处为 0.06,2 米处为 0.04,1 米处为 0.02。
活动二:哪些行为容易导致近视?
师:老师发现,现在近视的同学越来越多,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那么你知道哪些行为容易导致近视吗?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自主交流。
总结:
(1)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
(2)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
(3)书写姿势不正确。
(4)坐车或走路时看书容易导致近视。
(5)看印刷不清晰的书籍也容易导致近视。
课件出示导致近视原因的视频。
看后讨论。
活动三:近视的害处和预防。
师:近视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很多不良的习惯会导致近视,那么怎样做才能预防近视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要想知道怎样预防近视,我们就得先知道,眼睛是怎样近视的。
(一)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近视形成的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火柴、纸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凸度大的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距离,在纸屏上的像变的清淅。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片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事物;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事物。
实验结论: 说明近视因为晶状体凸度变大才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出示资料: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减弱,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
预防近视的方法
师:你知道哪些预防近视的好办法?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总结:
(1)做眼保健操。
(2)多到户外活动。
(3)不过多吃甜食,保持营养均衡。
(4)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减少蓝光辐射。
师:如果已经得了近视,我们就要去正规的医院做检查,如电脑验光检测视力,佩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增强晶状体调节力训练。等。
师: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眼睛,预防近视,从爱护双眼、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
三、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课堂小练习
1.检测视力时,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 5.0(或 1.0)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 )。
2.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 ( )米远,背向( ),避免光线直接射入眼睛。
3.近视具有一定的( )倾向。
五、课外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近视的矫正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