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9张PPT)第三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大经贸”战略“走出去”战略出口贸易战略进口贸易战略第一节 对外贸易总体发展战略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在该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对外贸易发展的全局性决策和长期性规划。一、“大经贸”战略大经贸战略含义基本内容目标实施措施1.1 “大经贸”战略的含义实行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服务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外经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外经贸发展战略。全方位的开放1.2 “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1、大开放形成对外对内的全方位、多领域、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加快转换企业机制,奠定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1.2 “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2、大融合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其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大融合,实现多边经贸合作的有机结合,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推进贸易、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的密切结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将外经贸的宏观调控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1.2 “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3、功能大转变提高对外经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同时,着力发挥其促进我国产业机构调整、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宏观、微观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导向作用,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服务。1.2 “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1、大开放2、大融合3、功能大转变1.3 “大经贸”战略的目标集约化发展实行市场多元化地区分工合理化促进融合,实现良性循环适度超前增长1.4 实施“大经贸”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大经贸”意识2、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4、贸、工、农、技、银密切结合,加快技术进步和出口产业升级步伐,增强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是指中国企业从产品出口,到走出国门在海外经营、上市,进行海外并购,企业综合竞争力向全球发展的策略。 ※2000年确立,2001年写进十五纲要第二节 出口贸易战略出口贸易战略出口商品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1.1 出口商品战略是指一国为达到预定的出口战略目标,根据本国的国情、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对出口商品的构成所做的战略性安排。演变过程“六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1981—1985)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出矿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发挥我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美术和传统的轻纺织工业品的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中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产品的出口。“七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1986—1990)出口商品构成要逐步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七五”计划末期,我国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六五至七五计划时期出口商品构成及比重变化示意图“八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1991-1995)逐步实现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努力增加附加价值高的机电产品、轻纺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鼓励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有发展前景、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出口。八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八五时期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八五时期机电产品与轻纺产品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九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1996-2000)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重提高轻纺产品的质量、档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扩大花色品种,创立名牌,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发展附加值高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创汇农业。九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九五时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九五时期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比较“十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2001-2005)继续贯彻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基本实现我国外经贸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增强我国外经贸的国际竞争力,努力保持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计划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2006-2010)进一步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要优化出口结构。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1、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出口额:1985年16.78亿美元,上升到98年的665.4亿美元,13年增长了38倍多。2001年1188亿美元,2004年3234亿美元。年均增速30%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1、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1)存在的问题¤ 规模较小¤ 产品结构仍不够合理¤ 机电产品出口企业集约化程度低中国:2万家,200万美元日本:1万家,3400万美元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1、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2)采取的措施¤ 不断强化机电产品出口的物质基础¤ 加快国有机电企业的技术改造¤ 以全方位、多元化与重点市场、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战略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对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2、 积极发展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以创名牌为重点,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优质产品。特别发展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相结合的产品,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积极依靠科技进步:使传统工业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从而使我国轻纺产品出口的发展靠质量、档次的提高来实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加快轻纺企业的联合、改组、兼并,使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生产集中度,从而形成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链接相关链接《多种纤维协定》《纺织品与服装协议》MFA(1973)ATC(1993)《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自入世之日起12年内其他缔约方可以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报告书还规定中国自入世之日起15年内其他缔约方可以不视之为市场经济体。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3、 积极发展高科技产品1999年国家推出了《科技兴贸行动计划》计划内容:贯彻落实科技兴贸计划,发挥科技产业优势,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我国从外贸出口大国向外贸出口强国转变,使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计划目标:现在我国优势技术领域培养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价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企业,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现有基础上以年均30%的比例增长。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3、 积极发展高科技产品。(1)建立科、工、贸联合体,推动高科技产品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采取的措施(2)让更多的科研机构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发展高科技产品出口;(3)积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国内科研产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4)国家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4、 积极发展创汇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是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和我国的比较优势,以出口创汇为目标,以现代化技术为生产、储运手段的农副产品。(1)创汇农产品的含义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安排4、 积极发展创汇农产品的出口。¤ 围绕国际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2)发展措施¤ 提高创汇农业效益,培植名、特、优农副产品出口¤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改造传统农业¤ 加强贸、工、农、技结合,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各类创汇农产品出口生产体系。1.2 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在货物进出口贸易中,应有一个更为广泛、均衡的世界市场,而不能仅仅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战略就是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格局作出战略性的安排。一、中国目前出口市场状况和存在的主要 问题出口市场过于狭窄与集中中国的出口市场高度依赖于美国、日本和欧盟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1995年92.2%2000年88.9%2004年87.2%主要弊端1、不利于减少市场风险,保证对外经济贸易的正常发展2、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的发展3、不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4、不利于改善贸易条件,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效益5、不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一超多强和多层次经济发展”的局面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发达国家集团、新兴国家经济体、石油输出国、转型经济国家和一般发展中国家。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以亚太市场为重点,以周边国家为支撑,发达国家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合理分布的战略布局。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内容1、继续发展与巩固西方发达国家市场2、应该重视和发展港、澳、台市场3、发展与转型经济国家的贸易关系4、积极拓展中国的周边国家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目标和措施战略目标努力改变市场集中的局面,在新开拓的市场上建立销售网络和渠道,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实现贸易与海外投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的相互协调配合。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目标和措施主要措施1、政府应对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引导和调控。2、积极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开拓新的市场。3、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带动对新市场的出口。4、运用灵活的贸易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1.3 以质取胜战略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出口商品质量意识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出口商品质量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出口商品质量 推行国际标准化,建立健全质量认证制度,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切实贯彻《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充分发挥商检部门的监督保证作用 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主要内涵1.4 科技兴贸战略主要内涵 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第三节 进口贸易战略3.1 中国进口贸易3.2 进口商品战略3.1 中国进口贸易一、中国进口贸易概况 解放前中国进口贸易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解放后中国的进口贸易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解放前中国进口贸易1948年中国的进口额只有2亿美元;进口商品绝大部分是一般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如棉纺织品、毛纺品、煤油、香烟,奶粉等。解放后中国的进口贸易1、50年代,我国组织了短缺物资的进口2、60年代进口贸易处于调整和严重困难时期3、70年代进口贸易处于变革时期4、80年代后进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3.2 进口商品战略一、进口商品战略的含义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及消费市场的需要,对一定时期的进口商品构成所做的战略性规划。演变过程“六五”计划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1981—1985)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确保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短缺物资的进口,组织好国内市场所需要的物资和“以进养出”物资的进口;对本国能够制造和供应的设备,特别是日用消费品不要盲目进口,以保护和促进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七五”计划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1986—1990)进口重点是引进软件、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必要的、国内急需的短缺物资。“八五”计划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1991-1995)按照有利于技术进步,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和节约使用外汇的原则合理安排进口,把有限的外汇集中用于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用于国家重点生产建设所需物资以及农用物资的进口;防止盲目引进和不必要的引进;发展替代进口产品的生产,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国内能够生产供应的原材料和机电设备争取少进口或不进口;严格控制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和烟酒等产品的进口。“九五”计划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1996-2000)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适当提高高科技、设备及原材料的进口比例,努力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十五”计划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2001-2005)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保证重要能源、资源和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按照中国对国际社会承诺的市场开放的需要,扩大消费品的进口。“十一五”计划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2001-2005)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发展服务贸易,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开放。1、本章主线——中国进出口贸易战略3、本章思考题2、本章重点——大经贸战略、出口商品战略本章小结 简述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 出口商品战略的含义? 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安排是什么? 市场多元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