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5.应对自然灾害 第2课时 单元整体分析 课件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5.应对自然灾害 第2课时 单元整体分析 课件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5. 应对自然灾害
第2课时
内容总览
单元学习内容
01
单元教学情境
02
教学目标
03
新知导入
04
新知讲解
05
06
目录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07
单元学习内容
单元内容一览表 爱护地球共同责任 课题 栏目 目的与要求
4.地球—我们的家园 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 树立环保意识,了解破坏生态环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通过活动体验、小组辨析等方式,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5.应对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知多少防御自然灾害不屈的抗灾精神 单元教学情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单元活动主题与实践任务 主题 学习目标 课前探究任务 课中实践任务 课后拓展任务
地球—我们的家园 树立环保意识,了解破坏生态环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现状? 破坏生态环境对地球造成哪些危害 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
应对自然灾害 通过活动体验、小组辨析等方式,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你所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各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及怎样防范 努力学习,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政治认同:通过识图,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道德修养:通过调查、采访,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损失
法治观念:通过活动体验、小组辨析等方式,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健全人格:通过事例学习,体会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责任意识: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培养抗灾精神
学习目标
自然灾害并我们并不遥远,它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你有避险意识吗
当灾难降临时,我们该怎么应对?
新知导入
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认为做法是正确的吗?
对于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
地震发生躲在小房间的
墙角,护住头部。(√)
山洪、泥石流高峰期,
选择在山谷扎营。(×)
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 (×)
目标导学一 防御自然灾害的方法
新知讲解
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很容易遭受雷击,非常危险。
他们这样做都是缺少防灾知识和防灾意识的表现。
在山谷扎营,遇到洪水或泥石流的话,很容易被冲走或是掩埋。
新知讲解
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你有避险意识吗?
新知讲解
说一说:
遇到自然灾害应该怎么做?
新知讲解
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逃生办法?
新知讲解
你知道在地震中如何逃生吗?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防灾避险手册
防地震:
高层居民,应立即躲避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
不要躲避在阳台、窗边等位置
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
防台风: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关注台风信息,备好食物、饮水、照明物。
窗台上的花盆等要转移到地板上。
台风期间,雷电频繁,一定要关闭电器。
防洪涝:
提前收看天气预报,如果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不要在流水中行走,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
发生汛情,应立即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新知讲解
温 馨 提 示
通过对这些防灾避险小知识的细心观察,我们能够发现,应对灾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灾情发生前即使撤离。那么,如何才能够提前知晓这些消息呢?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
新知讲解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以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新知讲解
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新知讲解
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为了防止洪水泛滥,我国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坝。
运用智慧防灾减灾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新知讲解
运用智慧防灾减灾
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
汽车里装有弹簧减震器,这样我们坐在汽车里就会感觉舒适一些。现在,人们已把弹簧减震器用在了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里,减缓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运用科技防灾减灾
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新知讲解
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运用法律防灾减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新知讲解
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新知讲解
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抗灾精神。
目标导学二 不屈的抗灾精神
新知讲解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
新知讲解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人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
听故事,谈感悟
有这样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在“小爱”与“大爱”之间做出了最坚定的抉择,用鲜血淋漓的双手刨出了12条生命,可是他的父母、儿子、兄弟姐妹共16名亲人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在得知亲人遇难的消息后,他没有倒下,一边忙于救人,一 边调度物资。
在地震发生时,这个小男孩只有三 岁。当他被解放军叔叔救出时,虽然左臂严重骨折,但他没有害怕和哭泣,而是在担架上用右手给搭救他的解放军叔叔们深深地敬了一个礼!
新知讲解
你身边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志愿者和捐款者 请和小组同学一起收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讲故事,谈感悟
灾难发生后,人们心系灾区、勇敢面对灾难、胸怀人民群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新知讲解
一天中午,一个募捐点来了一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人。他在宣传牌前看了一会儿,双手颤抖地从口袋里掏出五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
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捐出了100元。“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成了整钱。
你身边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志愿者和捐款者,请和小组同学一起搜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同学们:讲一讲你知道的关于抗灾的感人故事吧!如果你的身边出现灾情的时候需要你,你会怎样做?
新知讲解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新知讲解
小任务: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份抗灾减灾的宣传标语。
新知讲解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心中都深有感触。从这些英雄榜样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热心助人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弘扬这种抗灾精神。团结互助,热心助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课堂总结
应对自然灾害
防御自然灾害的方法
不屈的抗灾精神
板书设计
1.在家长的陪同下,找一找身边的避险场所。
2.收集抗灾、救灾英雄故事。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课 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能够通过对抗灾的了解和分析,感悟其中的抗灾精神 道德修养: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 法治观念:通过活动体验,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通过事例学习,体会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责任意识: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培养抗灾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人民在历次抗灾中表现出来不屈不挠、团结一致的伟大精神 难点:明确我们国家为抗击灾害所做的努力及贡献,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四、评价任务 1.链接生活,感悟自然灾害的防御方法。 评价量表1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结合自身经验,列举自然灾害的影响列举4个及以上得3星; 列举1-3个得2星; 能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说明得2星。( )分析案例,理解自然灾害的防御方法认真阅读,积极分析得1星; 能准确概括得4星; 概括不够全面得3星。( )
2.讨论明晰,感受不屈的抗灾精神。 评价量表2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通过课堂讨论,知道不屈的抗灾精神的意义积极参与讨论得1星; 能够说出1点得1星; 能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得2星。( )
3.课时学习评价 第一课时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能通过多种实践探究活动,了解自然灾害的防御和不屈的抗灾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看图片,交流看法 自然灾害并我们并不遥远,它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你有避险意识吗 当灾难降临时,我们该怎么应对? 教师引领: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应对自然灾害 通过图片直观展示自然灾害的危害,引导学生交流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应正确应对自然灾害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与学生及时的鼓励。
讲授新课 环节一:防御自然灾害的方法 1.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认为做法是正确的吗? 对于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分析: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很容易遭受雷击,非常危险。 在山谷扎营,遇到洪水或泥石流的话,很容易被冲走或是掩埋。 他们这样做都是缺少防灾知识和防灾意识的表现。 2.想一想:你有避险意识吗? 教师引领: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3.说一说:(1)遇到自然灾害应该怎么做? (2)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逃生办法? 防灾避险手册 防地震: 高层居民,应立即躲避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 不要躲避在阳台、窗边等位置 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 防台风: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关注台风信息,备好食物、饮水、照明物。 窗台上的花盆等要转移到地板上。 台风期间,雷电频繁,一定要关闭电器。 防洪涝: 提前收看天气预报,如果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不要在流水中行走,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 发生汛情,应立即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5.温馨提示:通过对这些防灾避险小知识的细心观察,我们能够发现,应对灾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灾情发生前即使撤离。那么,如何才能够提前知晓这些消息呢?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 6.关注国家措施: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以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1)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2)运用智慧防灾减灾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3) 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环节二:不屈的抗灾精神 读图片,解寓意 教师引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 2.听故事,谈感悟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人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 故事一:在地震发生时,这个小男孩只有三 岁。当他被解放军叔叔救出时,虽然左臂严重骨折,但他没有害怕和哭泣,而是在担架上用右手给搭救他的解放军叔叔们深深地敬了一个礼! 故事二:有这样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在“小爱”与“大爱”之间做出了最坚定的抉择,用鲜血淋漓的双手刨出了12条生命,可是他的父母、儿子、兄弟姐妹共16名亲人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在得知亲人遇难的消息后,他没有倒下,一边忙于救人,一 边调度物资。 3.讲故事,谈感悟 你身边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志愿者和捐款者 请和小组同学一起收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教师引领:灾难发生后,人们心系灾区、勇敢面对灾难、胸怀人民群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4.小任务: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份抗灾减灾的宣传标语。 环节一:通过组织学生研读图片与文字,引导学生多感官感悟正确防御自然灾害的做法 通过组织学生“说一说”和“防灾避险手册”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自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明确防灾避险的具体做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关注国家防御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措施,使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理解运用智慧防灾减灾,法律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作用等,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并注国家发民的意识。 环节二:通过组织学生读图片,解寓意,使学生初步了解抗灾精神 通过组织学生研读两个故事,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的加深对抗灾精神的理解,陶冶情操 通过“讲故事”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所知的英雄事迹,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一: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估学生对于问题的了解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引导。完成评价量表1。 教师通过认真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及对问题归纳整理的正确性,及时作出点拨与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对国家措施的了解程度 ,及时作出指引和评价 环节二: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估学生对问题的了解程度。 教师对学生不同观点进行总结引导,同时完成评价量表2. 教师观察学生课堂参与过程中的表情变化及回答的答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课堂总结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心中都深有感触。从这些英雄榜样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热心助人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弘扬这种抗灾精神。团结互助,热心助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提出号召,升华主题 教师通过回顾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作业布置 1.在家长的陪同下,找一找身边的避险场所。 2.收集抗灾、救灾英雄故事。 通过作业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夯实知识。 教师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出对应评价。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大概念设计主题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主题为《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聚焦地球生态主体。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洪水等抗疫抗灾的伟大实践,认识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价值理念。”为依据,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主题为“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二、单元内容、学段学科关联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场所,也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以儿童立场对本单元进行再度开发与整体设计。单元内容一览表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课题栏目目的与要求4.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树立环保意识,了解破坏生态环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通过活动体验、小组辨析等方式,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5.应对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知多少防御自然灾害不屈的抗灾精神本单元链接生态环境、引导学生树立地球家园意识。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关联性较强,具体联系如下图。
三、设计单元教学情境 本单元主要从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珍惜地球资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本课主要讲地球提供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唯一性,懂得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树立珍惜地球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我们的家园》由三个话题组成,分别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和“我们共同的责任”。第一个话题“我们生存的家园”,设置了两个“活动园”,第一个“活动园"后在引导学生运用资料明白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 让学生萌发感恩与保护地球的情感。第二个“活动园"通过- - 系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位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第二个话题《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由两个”活动园”串联起本部分的学习内容。第一个“活动园”呈现了几张典型的环境问题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多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并意识到环境问题敲响了人类生存的警钟,第二个“活动园”让学生通过分析日本水俣病这个典型案例,认识到人类的不当行为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进而认识到人类破坏自然必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第三个话题“我们共同的责任”,有一个“阅读园”和三个“活动园”串联起本部分的教学内容。“阅读角”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应对自然灾害》一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凱并知道“天灾"背后有“人祸",了解自然灾害形成中的人为原因,自觉提高环保意识。第二部分:学习并掌握防灾避险的基本常识及自救自护的相关技能,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监测机制、预警系统,了解人们为防御自然灾害作出的不懈努力及相关的法律条文。第三部分,天灾无情人有情。展现中国人民在灾害面前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认识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力量。表1《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单元活动主题与实践任务主题学习目标课前探究任务课中实践任务课后拓展任务地球—我们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了解破坏生态环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现状?破坏生态环境对地球造成哪些危害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应对自然灾害通过活动体验、小组辨析等方式,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你所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各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及怎样防范努力学习,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六年级学生有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愿望,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他们从未经历过洪水、地貫等重大自然灾害,所以没有真实感受,更谈不上经验。对于如何预防自然灾害、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自救还不够深入了解。不过此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认识欲望比较强烈,大多数孩子对此话题的研究兴趣应该还是比较高的。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城市的学生接收信息渠道广,对于本地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表现有一定的认识,另外他们接受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的机会较多,对于地震、火灾等常见的自救方法,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程度与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认识还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意识与能力,尤其是要指导他们判断是非、信息综合的能力。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价值来看,面对自然灾害,既要“无畏”和“有情",更需要一种“大智慧”。因而,在本主题的学习探究中,教者要积极唤醒“小主人”的生存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引导学生探索和关怀人类生存的家园,能够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地呵护、热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
五、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树立环保意识,了解破坏生态环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珍惜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明白我们与地球之间休戚相关的重要关系;通过识图,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分布情况,通过活动体验、小组辨析等方式,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六、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第二单元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能通过多种实践探究活动,了解地球生态状况,学会关爱地球。能通过述说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征,学会应对自然灾害。在实际生活中能树立全球意识,行动上注意安全。
高中
初中
小学
五上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六下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
九上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九下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
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