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中国工业化之路)-中考历史及重难点专项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2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中国工业化之路)-中考历史及重难点专项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2“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中国工业化之路)
(2023周年历史事件热点)
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70周年纪念)
热点图片
看图说历史热点:1952年底,经过努力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下一步就要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建设与改造并举),即“一化三改”;为了实现工业化,在党领导下在1953-1957年开始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实现以公有制为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 公私合营
一汽第一台“解放”牌汽车下线 (工业成就) 宝成线通车(交通运输)
【看图说史】看以上图片尝试说说这段历史。相信你最棒!
教材知识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实行原因:
(1)国内: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国际: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另一方面,受苏联模式影响,苏联的支持。
2、目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4、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5、建设成绩: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1)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而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三大改造
1时间:1953 -1956年底。
2. 形式:
(1)农业:建立 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2)手工业: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 年初,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使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改造并举;发展生产力和变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取得重大成就,计划经济开始建立。
知识拓展
一、中国的工业化艰难探索之路
(1)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结果失败;随后出现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试图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下苟延残喘,新中国成立后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基础上,用全行公私合营和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后从一五计划开始进行有计划的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苏联援助下,在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60七十年的探索既有正确的、也有重大失误,在探索中艰难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建设日新月异,但依然在前工业化的道路上飞跑。
(2)特点:艰难曲折;先重工业后轻工业;工业化的结果与社会性质与环境密切相关;从学西方到学苏联、再到向全世界开放。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1)国内:
①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使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内忧外患)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国际:经过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巩固和扩大。
2.时间:19世纪60年代-- 90年代中期
3.领导人物一一洋务派:①中央:奕
②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4.学习重点:西方科学技术(器物层面)。
5.主要内容
(1)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 局等;
(3)建立新式陆海军:
①陆军与塞防:19世纪60年代,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1875 年,左宗棠被任命督办新疆军务,之后率领新训练的清军收复新疆。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②海军与海防: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在台湾建立行省;
(4)教育文化:①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②1862年兴办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③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④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结果:破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7.性质:晚清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8.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9.作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人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0.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特点 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至清末 产生并缓慢发展 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 运动的诱导;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辛亥革命后 掀起热潮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涌现
一战期间 短暂春天 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战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逐渐凋谢萎缩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四、改革开放:
1984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开始。
真题演练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
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C.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项;1958年掀起了“大跃进",排除B项;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与土地改革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市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解析】根据“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将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都是在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以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
3.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提高粮食产量 B.解决温饱问题
C. 缩小城乡差别D.维护人民利益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利益,D项正确;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缩小城乡 差别都是调整农业政策的意义,不是根本出发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
4.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7年, 我国进行了-五计划,这标志我国开始改变I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地主阶级,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建立,祖国统-大业还没有完成,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1956 年我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人也增加了60%。这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推行B.计划经济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D.改革开放的深化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956年我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 入也增加了60%。”可知,到1956年我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这说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开展。1953-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与工业化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排除AC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6.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 “扶清灭洋”B. “实业救国”
C. “自强”“求富”D. “还我青岛”
【答案】C
【解析】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行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C项正确;“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实业救国”是民族资本家张謇等人的救国口号,排除B项;“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
7.有学者认为,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
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洋务派
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B.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奕0、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项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维新变法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B项,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
8.小红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检索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内容是,这次会议的召开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资料“重大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D项正确; 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排除A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BC项。故选D项。
9.右图是我国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1956年,时间与题干不符,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0.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生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慈利的年度财务报表
材料二“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材料三
材料四 建国后我国工业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毛泽东说这句话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图示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4分)
【答案】
(1)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2)张之洞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等,在当时影响极大;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许多企业,带领了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3)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一 战期间获得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战后再度受挫,逐渐走向萧条。
(4)逐渐衰落;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
社会主义
探索
时期
)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时期
)
1949年 1956年 1976年 1978年 1992年 2020年
(3)中国的“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举一例“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吸取苏联教训,变革这种僵化模式的?(4分)
(4)对比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启示。(2分)
【答案】
(3)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4)改革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等。
12.探究主题三 :【的时代】(填空)
材料三 1949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历史开始迈入了它的现代,中国历史从此展开新的篇章,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摘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3)据材料三和所学,立足“中国历史开始迈入了它的现代”,请选取两个及以上相关史实,将主题补充完整并简要说明。(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有理,示例除外,120字左右) (6分)
【答案】
示例一:主题: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
史实:“向现代科学进军”、全国科学大会
说明:为满足国家建设需要,1956 年党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此后钱学森、于敏等广大知识分子投身科技建设,使我国很快在原子弹、导弹等尖端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作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重要讲话,新中国迎来了科技发展的春天。
示例二:主题:现代化起步的时代
史实: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三大改造
说明:略
13.(12 分)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年轻的共和国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政策、措施,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党在发扬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的同时,逐步推动个体农民之间的劳动互助。国家还集中力量治理了淮河和修建了荆江分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项目,初步改变了旧中国江河堤岸年久失修、水患频繁的状况。各地还大力整修水渠塘堰,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图6: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0年党和国家采取什么重大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材料一中的一系列举措起到什么重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给国内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党和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请列举两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两个领域?(2分)
(4)我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了起来。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成功的经验是什么?(2分)
【答案】
(1)措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 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抗美援朝;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
准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 了条件等。
(3)重工业;交通
(4)坚持党的领导;依据国情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等。(要求回答出其中一点。 若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就其中一则材料进行提炼,例如,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等)
14.综合探究题: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
[民族独立]
(1)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标志中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事件是什么 (2分)
[工业奠基]
(2)写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东北地区取得的工业成就。(1分)
【答案】
(1)中共七大。开国大典。
(2)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 汽车制造厂 生产出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