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企业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课件(共18张PPT)-《企业纳税筹划》同步教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企业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课件(共18张PPT)-《企业纳税筹划》同步教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部分 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延迟符
企业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企业投资地点的纳税筹划
企业投资方式的纳税筹划
企业投资决策的纳税筹划
A
B
C
D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项目四
目录
延迟符
项目一 企业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任务一
企业设立时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延迟符
有5个个人投资者,计划每人出资5 000 000元设立一个水产批发企业,投资总额为25 000 000元,预计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 000 000元。企业在设立时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订立合伙协议,设立合伙企业,合计出资总额为25 000 000元。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5 000 000元。
方案一
方案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任务要求
对以上两种方案的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并选择较优方案。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订立合伙协议,设立合伙企业,合计出资总额为25000000元。每个合伙人须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000÷5×35%-6750=133250(元),5个合伙人合计纳税:133250×5=666250(元)。
任务执行
方案一
任务案例
延迟符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5000000元。假设公司税后利润全部作为股利平均分配给5个投资者,则公司须先缴纳企业所得税:2000000×25%=500000(元),每个股东还须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000×(1-25%)÷5×20%=60000(元),共计300 000元。两税合计共须缴纳800000元。
任务执行
方案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与方案2相比,方案1少负担所得税133750元。因此,若只考虑税负因素,投资者应选择合伙企业组织形式。
  但公司制企业的投资者一般以其出资额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而且,合伙企业由于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一般不能享受国家对公司提供的各种税收优惠待遇和税收协定优惠待遇。此外,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规模、管理模式及筹资金额等因素,对各方面的因素加以权衡,根据投资者的实际状况对企业组织形式作出选择。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项目一 企业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任务二
企业扩张时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延迟符
甲公司经营情况良好,准备扩大规模,在中国境内增设一分支机构乙公司。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公司利润均不分配。假设分支机构设立后5年内经营情况预测如下:
任务案例
延迟符
(1)甲公司5年内每年均盈利,每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乙公司经营初期亏损,5年内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50万元、-15万元、10万元、30万元、80万元。
(2)甲公司5年内每年均盈利,每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乙公司5年内也都是盈利,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5万元、20万元、40万元、60万元、80万元。
  (3)甲公司在分支机构设立后头两年亏损,5年内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乙公司5年内都是盈利,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5万元、20万元、40万元、60万元、80万元。
  (4)甲公司在分支机构设立后头两年亏损,5年内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乙公司经营初期亏损,5年内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50万元、-15万元、10万元、30万元、80万元。
任务指导
任务案例
延迟符
分析在上述四种情况下,乙公司以分公司与子公司哪种组织形式存在较好?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经营情况表(一) 单位:万元
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合计
甲公司应纳税所得额 200 200 200 200 200 1000
乙公司应纳税所得额 -50 -15 10 30 80 55
乙公司为 分公司 企业集团应纳税所得额 150 185 210 230 280 1055
企业集团应纳税额 37.5 46.25 52.5 57.5 70 263.75
乙公司为 子公司 乙公司应纳税额 0 0 0 0 13.75 13.75
企业集团应纳税额 50 50 50 50 63.75 263.75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合计
甲公司应纳税所得额 200 200 200 200 200 1000
乙公司应纳税所得额 15 20 40 60 80 215
乙公司为 分公司 企业集团应纳税所得额 215 220 240 260 280 1 215
企业集团应纳税额 53.75 55 60 65 70 303.75
乙公司为 子公司 乙公司应纳税额 3.75 0 10 15 20 53.75
企业集团应纳税额 53.75 55 60 65 70 303.75
经营情况表(二) 单位:万元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经营情况表(三) 单位:万元
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合计
甲公司应纳税所得额 -50 30 100 150 200 370
乙公司应纳税所得额 15 20 40 60 80 215
乙公司为 分公司 企业集团应纳税所得额 -35 -10 95 210 280 585
企业集团应纳税额 0 0 23.75 52.5 70 146.25
乙公司为 子公司 乙公司应纳税额 3.75 0 10 15 20 53.75
企业集团应纳税额 3.75 5 15 52.5 70 146.25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经营情况表(四) 单位:万元
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合计
甲公司应纳税所得额 50 -30 100 150 200 370
乙公司应纳税所得额 -50 -15 10 30 80 55
乙公司为 分公司 企业集团应纳税所得额 -100 -45 -35 145 280 425
企业集团应纳税额 0 0 0 36.25 70 106.25
乙公司为 子公司 乙公司应纳税额 0 0 0 0 13.75 13.75
企业集团应纳税额 0 0 5 37.5 63.75 106.25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第1种情况下,当总机构盈利,而分支机构开办初期有亏损时,从表一可以看出,虽然两种方式下企业集团应纳税额在5年内均为263.75万元,但采用分公司形式在第一年、第二年纳税较少,可以延迟纳税义务发生,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因此适宜采用分公司形式。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第2种情况下,当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均有盈利时,从表二可以看出,采用分公司形式或子公司形式对企业集团应纳所得税没有影响,这时企业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分支机构是否便于管理、客户对分支机构的信赖程度等情况,以决定分支机构形式。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第3种情况下,当在分支机构设立初期,总机构亏损,而分支机构盈利时,从表三可以看出,采用分公司形式和子公司形式虽然在5年内应纳税总额相等,但采用分公司形式可以使总机构在初期的亏损与分公司之间的盈利相互冲抵,使企业集团在第一年、第二年的应纳税额为0,起到了推迟纳税的作用。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第4种情况下,当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在分支机构设立初期均为亏损时,从表四可以看出,采用分公司形式同样能起到推迟纳税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