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企业投资方式的纳税筹划 课件(共23张PPT)-《企业纳税筹划》同步教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企业投资方式的纳税筹划 课件(共23张PPT)-《企业纳税筹划》同步教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部分 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延迟符
企业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企业投资地点的纳税筹划
企业投资方式的纳税筹划
企业投资决策的纳税筹划
A
B
C
D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项目四
目录
延迟符
项目三 企业投资方式的纳税筹划
任务一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纳税筹划
延迟符
宏博公司为中国居民企业,适用25%的所得税税率,有闲置资金1500万元准备对外投资,现有两个投资方案可供选择。
 与其他公司联营,共同出资创建一个新的高新技术企业A公司(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宏博公司拥有A公司30%的股权。预计A公司每年可盈利300万元,税后利润全部分配。
宏博公司用1500万元购买国债,年利率为6%,每年可获得利息收入90万元。
方案一
方案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从实际投资收益的角度比较以上方案的优劣。
如果采用方案1,按现税法规定,A公司设立后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所得税税率。则宏博公司分回税后股息=300×(1-15%)×30%=76.5(万元),还原为税前收益为76.5÷(1-15%)=90(万元)。
我国对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性收益采取免税法,以避免重复征税。宏博公司从中国居民企业A公司取得的76.5万元股息,属于免税收入,无须补税,宏博公司取得实际投资收益76.5万元。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如果采用方案2,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投资国债获得的利息收入也属于免税收入,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利息收入为税前收益,直接免税,宏博公司获得的实际投资收益即为90万元,比方案1多13.5万元(90-76.5)。
如果从税负角度考虑,宏博公司应选择方案2。当然,公司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税负最低、收益最高的方案,以实现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项目三 企业投资方式的纳税筹划
任务二
货币资金投资、非货币性投资的纳税筹划
延迟符
标题
 某年5月,中国居民企业A(一般纳税人)准备与美国某企业联合投资,在中国注册成立中外合资企业B,投资总额为8000万元,注册资本为4000万元,中方出资1600万元,占40%;外方出资2400万元投入,占60%。中方有五种出资方式:
任务案例
延迟符
1
方案
2
方案
3
方案
4
方案
5 方案
以货币资金16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
1
2
3
4
以A企业存货作价16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该批存货的购进价格为1200万元,进项税额204万元(取得专用发票,已经通过认证)。
以上年1月20日购进的机器设备作价16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该设备原价为1800万元,已经提取折旧220万元。
以专利技术作价16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该专利开发成本2000万元,账面余额1600万元。
任务案例
延迟符
5
以厂房作价16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该厂房原价为2500万元,已经提取折旧1000万元。
请综合税负,比较方案优劣
以货币资金1 6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在取得投资时,无须纳税。
方案一
方案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将存货用于投资,属于视同销售货物,应缴纳增值税额=1600÷(1+17%)×17%-204=28.48(万元)。将存货用于投资,属于非货币资产交换,应缴纳所得税额=[1600÷(1+17%)-1 200)] ×25%=41.88(万元)。合计纳税70.36万元。
机器设备作为注册资本投入。根据税法规定,A企业以使用过的设备对外投资,属视同销售行为,应缴纳增值税,但因其售价未超过原价,免于缴纳增值税及相应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按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A企业以使用过的设备对外投资,属于非货币资产交换,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600-(1800-220)] ×25%=5(万元)。
方案三
方案四
任务案例
延迟符
专利技术作为注册资本投入。根据税法规定,A企业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入股,参与被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风险的行为,不缴纳营业税及相应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但按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A企业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属于非货币资产交换,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600-1600)×25%=0.
以厂房作价1 6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根据税法规定,将不动产作为注册资本投资入股,参与被投资方利润分配,承担投资风险,不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但需要缴纳契税(由受让方缴纳)。但按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A企业以不动产对外投资,属于非货币资产交换,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600-(2500-1000)] ×25%=25(万元),且受让方应缴纳契税=1600× 3%=48(万元)。
方案五
任务案例
延迟符
显然,以现金方式投资,没有税收问题,最好。如果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有流转税、所得税等问题,需要进行详细分析。按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均须缴纳企业所得税,其所得税额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资产作价的高低。如果应纳税所得额相同,所得税税负也相同。因此,区分不同资产投资的差异,主要在流转税上。方案2因为用于投资的资产有增值额,需要承担增值税及相应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方案3虽然属于视同销售行为,但没有增值额,无须缴纳增值税;方案4和方案5因为均属于投资行为,无须缴纳营业税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但方案5,受让方须承担契税。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项目三 企业投资方式的纳税筹划
任务三
非货币资金投资与转让的纳税筹划
延迟符
均信公司为中国居民企业,拥有一项非专利技术,其账面价值300万元,公允价值400万元。
转让该专利技术。可以按公允价值获得400万元。
以该专利技术对外投资(被投资方亦为中国居民企业)。
方案一
方案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假设:
  (1)以专利技术对外投资,预计每年可以获得分红60万元,有效期为10年。
(2)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分别为7%和3%,投资的必要报酬率6%。
任务案例
延迟符
比较以上两方案的税后收益净现值,选择较优方案
如果采用方案1,转让专利技术应缴纳营业税额=400×5%=20(万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0×(7%+3%)=2(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额=(400-300)×25%=25(万元),税后收益=400-300-20-2-25=53(万元),无须贴现,税后收益的现值就是53万元。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如果采用方案2,以专利技术对外投资应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为0,投资时按视同销售行为计算所得税,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00-300)×25%=25(万元),根据税法可以在5年时间内分期缴纳,则每年应缴纳5万元(25/5)。5年缴纳所得税的现值一5×PVIF(6%,5)-5×4.212 4=21.062(万元)。预计的每年分红所得属于免税收入,应缴纳所得税为0。10年收益的现值=60×PVIF(6%,10)-60×7.360 1=441.606(万元)。税后收益的现值=441.606-300-21.062=120.544(万元)。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如果采用方案2,以专利技术对外投资应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为0,投资时按视同销售行为计算所得税,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00-300)×25%=25(万元),根据税法可以在5年时间内分期缴纳,则每年应缴纳5万元(25/5)。5年缴纳所得税的现值一5×PVIF(6%,5)-5×4.212 4=21.062(万元)。预计的每年分红所得属于免税收入,应缴纳所得税为0。10年收益的现值=60×PVIF(6%,10)-60×7.360 1=441.606(万元)。税后收益的现值=441.606-300-21.062=120.544(万元)。
任务执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所以,方案1与方案2税后现值的差异为:
120.544-53=67.544(万元)
应纳税总额的差异为:
  (20+2+25)-21.062=25.938(万元)



2
任务案例
延迟符
项目三 企业投资方式的纳税筹划
任务四
专用设备投资抵免的纳税筹划
延迟符
天一公司为中国居民企业,2014年1月根据环保部门要求改造其废水处理设施。预计改造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需要购买工业废水处理专用设备5套,投资总额为2000万元。根据天一公司历年纳税情况预测,其2009年以后每年应纳所得税额为35万元。
所有专用设备均在2014年购置完毕。
将专用设备在当年和下年分两年购置。
方案一
方案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请问:
  比较以上两投资方案税后收益并选择较优方案。
所有专用设备均在2014年购置完毕。则从当年开始到第5年的抵免期限内,每年可以抵免的应纳所得税为35万元,5年合计可以抵免35×5=175(万元),而税法允许抵免的专用投资额为2000×10%=200(万元),还有25万元的投资抵免额因为超过5年抵扣期不能再抵免。根据分析,当年专用设备的购置应该控制在1750万元以下。
方案一
方案二
任务案例
延迟符
将专用设备在当年和下年分两年购置,当年购置1750万元(175/10%),2010年购置250万元。则当年购置的1750万元专用设备,可以抵免1750×10%=175(万元),从当年开始5年应纳税额正好可以全部抵扣完毕。2015年购置专用设备250万元,可以抵免25万元,抵免期限从下年到第6年,其中第2年到第5年的应纳税额被用来抵免当年的投资额,但是可以用第6年的应纳所得税35万元抵免专用设备投资额25万元。这样可以将法律规定允许抵扣的2000×10%=200(万元)全部抵免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