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知税法的构成要素 课件(共22张PPT)-《税费计算与申报》同步教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认知税法的构成要素 课件(共22张PPT)-《税费计算与申报》同步教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项目一 认知中国税制
了解税收、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的概念;
理解我国现行税法体系及税收管理体制;
能够正确判断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
能够正确选择我国税法规定的税率形式。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国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税务机关依法征税和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
目 录
CONTENTS
任务一 认知税法的构成要素
1
2
任务二 认知我国现行税收管 理体制及税法体系
1
认知税法的构成要素
任务案例
知识准备
任务内容
任务案例
长春佳丽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1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化妆品和洗护用品的生产销售,法人代表为李佳丽。2018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于是,李佳丽向公司财务科长赵洁询问我国环境保护税有关法律制度的规定,赵 洁向李佳丽介绍说:“2016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是征收环境 保护税的法律依据,它对谁是纳税人,对哪些污染物征收,征收多少,纳税期限、地点,以及从 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征收等方面均做了规定,您问的这些都是税法的构成要素。”
任务内容
(1)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哪些 其中哪些是基本要素及核心要素 用一个概要图展示。
(2)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的税率形式有哪几种 列举采用各税率形式的税种。
知识准备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
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法律责任、附 则等。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是构成具体税种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要素,税率 是核心要素
一、总则
立法依据
立法目的
适用原则等。
总则主要包括
二、纳税义务人
1.代扣代缴义务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根据税法规定,在支付纳税人收入款项时有 义务代扣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代收代缴义务人
3.负税人
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 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纳税人解决的是对谁征税的问题。
代收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根据税法规定,在向纳税人收取商品或劳务 收入时有义务代收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在经济上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三、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征税对象是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或服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
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 的各项应税所得
征税对象即纳税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即对什么征税。征税 对象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规定了税的名称。
四、税目
例如,环境保护
税具体规定了
1
2
3
4
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物
固体废物
噪声
税目是各个税种具体应当征税的项目,它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规定税目,一方面可以 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另一方面可对不同的征税项目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五、税率
企业 所得税
增值税
房产税等
车辆购置税
比例税率
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的 重要标志。税率解决了征多少税的问题。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
五、税率
累进税率是根据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或相对率,划分若干等级,按不同等级逐步提高的 税率。
2.累进税率
(1)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指将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按 等级规定相应的递增税率,对每个等级分别计算税额(将超过一定级距范围的部分按高一级 的税率征收)。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我国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采用 的是超额累进税率。
【例1-1】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假如王明2019年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0元,试计算王明2019年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2019年应纳个人所得税=36000ⅹ3%+(60000-36000)ⅹ10%=3480(元)
五、税率
(2)超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是将征税对象按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按等 级规定相应的递增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 税。征税对象的数额相对率越高,税率越高。目前,我国的土地增值税采用的是超率累进 税率。
2.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指按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我国 的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环境保护税等采用的是定额税率
3.定额税率
六、计税依据
1.从价计征
2.从量计征
从价计征是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即征税对象的数量乘以计税价格的数额。
从量计征是以征税对象的重量、体积、数量等为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数量,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应 缴纳的税额。
七、纳税环节
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
在销售或进口环节纳税
在分配环节纳税
纳税环节主要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八、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例如,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一个季度。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交税款。
九、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税种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 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申报纳税地点。
十、税收优惠
1.减税和免税
减税是指对应征税款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对按规定应征收的税款给予免除。
2.起征点
3.免征额
税收优惠是指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规定 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是指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也就是说,对纳税对象中的部分给予 减免,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
十一、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对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一般包括违法行为和因违法 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两部分内容。
十二、附则
附则是附在税法后面的规则,主要对实施日期、有关专门术语以及与过去相关法律的关 系等内容做出说明和规定。
一、税法的构成要素、基本要素与核心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 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法律责任、附则等。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 是构成具体税种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要素,税率是核心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概要图如图1-1所示。
操作指南
二、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的税率形式
2
1
3
4
1.比例税率
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增值税、房产税等税种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
3.超率累进税率
土地增值税采用的是超率累进税率。
4.定额税率
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环境保护税等采用的是定额税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