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课件(共22张PPT)-《会计电算化》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课件(共22张PPT)-《会计电算化》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学习情景一会计电算化理论认知
任务一 了解会计电算化
2
3
4
1
任务二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任务三 认识会计电算化的功能模块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5
任务五 安装用友ERP-U8
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
2.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3.能够分析从手工核算到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各阶段的内容;
4.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结构;
6.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
知识目标:
会计电算化理论认知
1.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主要步骤;
2.能根据单位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结合会计工作的要求,划分不同的电算化会计岗位;
3.能建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
4.能够做好新旧系统转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能力目标:
会计电算化理论认知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需的硬软件配置
(一)会计电算化的硬件配置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是指整个系统中只配置一台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所使用的计算机一般为微型计算机。在单机结构中,所有的数据集中输入输出,一次只能供一个用户使用。
1.单机系统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2.多用户系统?
多用户系统是指整个系统配置一台计算机主机和多个终端。数据通过各终端输入,即分散输入。各个终端可同时输入数据,主机对数据集中处理。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3.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主要是指用通信线路连接多台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不仅具有信息处理能力,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共享网络服务器上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可以与其他计算机通信和交换信息,如文件服务器系统(file server,FS)。
(二)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配置
(1) 与所选计算机的兼容性。
1.系统软件的配置
(2) 数据处理能力是否满足企业要求。
(3) 是否满足支持财会软件中汉字处理的要求。
(4) 数据安全保密性。
(5) 远程数据的维护能力。
(6) 性能价格比。
(7) 是否满足总体规划的要求。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2.会计软件的配置方式?
(1) 选择通用会计软件的利弊。
(2) 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应考虑的问题。
配置会计软件的方式主要有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选择通用会计软件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三种。选择通用会计软件是企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一条捷径,也是各单位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人员配置与要求
(一)会计岗位的划分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1.基本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是指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必须是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但应当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另外,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还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以及实行回避制度。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2.会计电算化岗位?
(5)会计档案
资料保管员
(1)系统管理员
(2)
系统操作员
(3)凭证审核员
(4)系统维护员
(二) 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责任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凭证审核员岗位责任
系统操作员
岗位责任
系统维护员
岗位责任
会计档案资料
保管员岗位责任
系统管理员岗位责任
1
2
3
4
5
(三) 会计电算化的构建人员及其要求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1.
系统分析人员
5.
系统管理
人员
2.
系统设计
人员
4.
系统使用与
维护人员
3.
程序设计
人员
1.系列产品
定价
三、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一) 会计科目编码的变化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电算化方式下的科目编码能够简化会计数据的表现形式,以利于会计数据的输入、储存、加工处理和传输。通过某种有规则的编码方式,可以使计算机根据科目代码判断它所代表科目的属性,如类型、级别等,以利于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
1. 电算化方式下科目编码的目的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2. 电算化方式下科目编码的要求?
(3)
(2)
(1)
科目编码体系要能体现出科目之间的层次关系
代码位数不宜过长
代码要有可扩展性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3. 电算化方式下科目编码的方法?
(1)代码总长度、级数及每级的位数均固定的编码方式。
(2)代码总长度固定、级数固定,但每级的位数不固定的编码方式。
(3)代码总长度固定,但级数及每一级的位数可随科目而异的编码方式。
(4)代码总长度不定、级数不定且各级位数亦不固定的编码方式。
(二) 记账凭证的变化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2. 各业务子系统产生
的机制凭证
1.人工凭证
3. 由账务处理子系统
产生的机制凭证
(三) 会计核算形式的变化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记账工作完全由会计软件代替,由于计算机具有高速、准确处理数据的能力,因此,手工记账程序和方法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都不必再考虑选用何种记账程序和方法,只要会计软件提供的记账程序是正确的,会计人员只需选择记账功能,计算机就可以高速、快捷、及时、准确地完成记账工作。
(四) 账簿和报表的变化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4. 报表编制方法的变更
2. 账簿输出方式的变更
1. 纸张介质改变为光、磁介质
3. 账簿分类的变革
(五) 内部控制的变化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原来使用的靠账簿之间互相核对来实现的差错纠正控制已经不复存在,计算机电磁介质也不同于纸张介质,它能不留痕迹地进行修改和删除。此外,计算机在硬件和软件结构、环境要求、文档保存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必然具有新的内容。控制范围已经从财会部门转变为财会部门和计算机处理部门;控制的方式也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如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本身已建立起新的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等岗位;会计软件增加了安全可靠性措施,各类会计人员必须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操作权限,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功能;定期对会计数据进行强制备份;系统本身增加各种自动平衡校验措施等。
(六) 会计职能及方法的变化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2.
1.
3.
会计方法的发展及变化
会计职能的进一步扩展
会计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强化
四、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
(一)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宏观管理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四、需求差别定价
1
2
3
4
制订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规划
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规章及专业标准
大力抓好人才的培养
推动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任务四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二) 会计电算化信息
系统的微观管理
1.
建立内部
控制制度
2.
建立岗位
责任制
3.
操作管理
4.
维护管理
5.
机房管理
6.
档案管理
7.
病毒防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