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课件(共17张PPT)-《会计电算化》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课件(共17张PPT)-《会计电算化》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目 录
ONTENTS
C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任务二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任务三 认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模块和职能
任务四 把握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数据流程
学习情境一 会计电算化认知
知识目标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认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模块和职能;
把握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数据流程。
学习情境一 会计电算化认知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能够准确把握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数据流程。
项目一 认识财务管理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一、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计算机应用逐步从科技领域过渡到管理领域。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工资,引起了会计处理技术的极大变革,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时代的到来,由此拉开了世界会计电算化的序幕。
截至目前,国外会计电算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单项数据处理阶段又称电子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代替部分手工会计单项核算,主要是完成数据量大、处理简单和重复性强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如职工薪酬核算、材料核算和科目汇总等。其目的是部分替代手工操作,减轻手工繁重劳动,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由于计算机硬件昂贵,加之体积庞大,缺乏会计核算软件,会计数据对计算机程序依赖性较强,会计电算化人才更是稀缺,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 综合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综合数据处理阶段又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综合核算,除完成基本经济业务的账务核算外,还融入了部分管理功能,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经营决策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其目的是替代手工操作,提高会计核算效率。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完善,会计核算软件面世,会计信息系统替代手工操作的同时兼具部分管理功能,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三)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诞生,会计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功能系统可以共享企业管理信息数据库,有利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会计电算化从会计信息系统过渡到管理信息系统,拓展了会计电算化的效用,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四) 决策支持系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阶段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经济数学模型库,结合决策分析方法,为高层提供决策方案和决策信息,形成决策支持的系统。其管理数据具有最大独立性和完全共享性,并有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决策化趋势等特点。
单 项 数 据 处 理 阶 段 和 综 合 数 据处理阶段同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决策支持系统阶段属于趋势会计电算化。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 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二、
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准备工作,只有个别大型单位开始利用计算机计算工资。中国人民大学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会上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理论里程碑。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该阶段的基本特征为设备昂贵、人才奇缺、领导忽视和缺乏监管,导致会计电算化发展缓慢。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 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7年)
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从此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3—1987年,我国微型计算机大量涌现、价格下跌、使用方便,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加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强化,手工会计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需求,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这就需要企业自行开发相应会计软件,虽然口径不一,但是确实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该阶段的基本特征为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宏观上缺乏统一规范、指导与管理,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使得会计电算化工作和会计软件的开发多是单位各自为政,造成了人、财、物的严重浪费和数据交流障碍。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三) 稳步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
1988年后,财政部因势利导,我国会计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快速发展。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发展,财政部于1994年颁布了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于1996年颁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这表明国家加大了对会计电算化的监管力度,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稳步发展。
该阶段的基本特征为国家加强监管,功能接口统一,会计软件逐步向通用化、专业化、商品化和管理网络化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整体稳步发展。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 软件商品化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和监管的加强,会计软件逐步商品化,标准更加统一,功能更加齐全,并日趋通用化、专业化、商品化和管理网络化。会计软件的逐渐推广和普及,间接规范了行业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 制度接轨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外会计软件开始涌入中国市场,迫使我国会计制度要同国际会计接轨,方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我国会计和国际会计业务处理之间的差异。通过会计软件的国际化,促进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的接轨化。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三) 功能集成化
随着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但能够实现数据共享,而且融入了更多的管理功能,使功能日益集成化,并逐步向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决策化方向发展。
任务一 探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四) 人才复合化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但解放了会计人员的双手,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而且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带来了挑战,需要既精通会计又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为此,我国加大了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力度,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人才基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