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党政文书概述 课件(共43张PPT)-《应用写作》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党政文书概述 课件(共43张PPT)-《应用写作》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党政文书
项目四
二、公告通告
一、党政文书概述
三、通知通报
1.了解党政文书的概念、特点。
2.了解党政文书的种类、构成要素与作用。
3.理解党政文书的行文关系与行文规则。
4.掌握各种党政文书的适用范围、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
1.掌握党政文书的分类方法和各文种的行文规则。
2.熟练掌握各种常用党政文书的基本结构、规范格式和写法。
3.具备写作各种常用党政文书的能力。
4.具备严肃、认真、严谨的党政文书写作作风。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项目目标
01
一、党政文书的概念、特点
二、党政文书的分类、构成要素及作用
三、党政文书的格式
四、党政文书的行文规则
五、党政文书的写作要求
党政文书概述
任务情境
小王上大学时学的是农学专业,虽然在学校也学过应用写作,但很少实际运用过。大学毕业后,小王应聘到某公司办公室工作,部门领导时不时地让他起草个文件。小王将当年的应用写作课本都翻了出来,但写出来的东西领导还是不满意。于是小王就去找做过文书工作的老前辈请教。老前辈告诉他,应用文和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不同,不能想象、虚拟、夸张,而是以记叙、说明、论述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表述思想观点,反映具体的生活实际,揭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规律和实质性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正在为写作犯难的小王,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让他去参加公文写作培训会,主要学习2012年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小王系统学习了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相关业务知识之后,终于弄明白了最新的公文种类、写作格式、行文规则和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回到公司以后,小王的文书工作渐渐做得得心应手了。
问题一
问题二
你如何看待上述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情况 你打算如何做
任务目标
系统学习2012年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掌握公文的格式构成、写作规范。
01
党政文书的概念、特点
1
Q1党政文书的概念
Q2党政文书的特点
党政文书是党政公务文书的简称,是法定机关与社会团体、组织在行使职权、办理公务过程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所形成和使用的文书。广义的党政文书包括法定机关与社会团体、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所有文书,如各种公务文件、会议材料、记录表册等。狭义的党政文书特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类党政机关公文。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4月16日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同时,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Q1党政文书的概念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首次统一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标准,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该条例第三条明确提出: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党政机关公文专指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等15种公文。。
3.格式的规范性。
4.收发的程序性。
5.运行的时效性。
1.作者的法定性
2.内容的权威性。
Q2党政文书的特点
01
党政文书必须由法定的作者制发,任何假冒组织名义擅自制发或伪造公文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党政文书的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职权和承担相应义务的机关和组织。有些党政文书以领导人或机关首长的名义发文,但也并非代表个人身份,而是以其所在机关组织负责人的身份发布,是行使其职权的一种表现。
02
党政文书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党政文书是由法定作者根据自己的职权制发的,体现着制发机关的决策和意图,发挥着现行效用,能对受文者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影响,受文者以此作为处理问题的凭证和依据。公文一经签发公布,在其管辖范围内就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严格的行政约束力。尤其下行的法规公文,下级单位必须坚决执行。
作者的法定性
内容的权威性
党政文书的特点
03
党政文书的格式是指公文的语体、结构、书面格式、排版规格和印制装订等形式在长期的公文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通行惯例。只有确保党政文书格式的规范性,才能够真正实现公文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公文的法定效力及发文机关的权威性。
04
党政文书在制发和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程序规定,使各工作环节职责落实到人,从而确保机关、组织公文工作的正常运转。例如,发文程序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收文程序包括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
格式的规范性
收发的程序性
党政文书的特点
05
党政文书的格式是指公文的语体、结构、书面格式、排版规格和印制装订等形式在长期的公文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通行惯例。只有确保党政文书格式的规范性,才能够真正实现公文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公文的法定效力及发文机关的权威性。
运行的时效性
01
党政文书的分类、构成要素及作用
2
Q1党政文书的分类
Q2党政文书的构成要素
Q3党政文书的作用
1.按照公文的处理办法来分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我国党政机关公文主要可分为15个种类。在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13个文种基础上,增加了党委的“决议”和“公报”两个文种,共15个文种。
Q1党政文书的分类
2.按照公文的行文方向来分
党政机关文书按照行文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1) 上行文。上行文即下级机关向直属的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
(2) 平行文。平行文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发送的公文,如函。
(3) 下行文。下行文即上级机关向所属的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如命令、决定、通告、公告、通知、批复等。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Q2党政文书的构成要素
输入文本
10
1.份号。份号在这里指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2.密级和保密期限。这里指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3.紧急程度。紧急程度是指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5.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4.发文机关标志。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党政文书的构成要素
6.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7.标题。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8.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10.附件说明公文附件说明,是指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9.正文。公文正文,即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党政文书的构成要素
11.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12.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13.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15.附件。公文附件是指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14.附注。公文附注,是指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党政文书的构成要素
16.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17.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在这里指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
18.页码。公文页码指公文页数顺序号。
党政文书的构成要素
Q3党政文书的作用
党政文书作为决策重大事项、颁布法规、部署工作、宣传教育、联系沟通的载体,是法定机关依法行政、处理公务、体现其管理职权的重要工具,具有法规准绳、领导指导、宣传教育、联系沟通、依据凭证等作用。
01
党政文书的格式
3
Q1纸张要求
Q2 排版要求
Q3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规则
Q4公文主要格式图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210 mm×297 mm。
Q1纸张要求
02
01
02.字体和字号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做适当调整

01.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 mm±1 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 mm±1 mm,版心尺寸为156 mm×225 mm(不含页码)。发文机关标志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 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志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 mm。
Q2排版要求
04
03
04.行数和字数
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以做适当调整。

03.页码
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4
版头
主体
版记
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页码位于版心外。
Q3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规则
1.版头
(1) 份号。涉密公文在标注份号时,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将同一文稿印刷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 密级和保密期限。密级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保密期限是对公文秘密等级时效规定的说明。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3) 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版头
(4)发文机关标志。发文机关标志表明公文的作者,是发文机关制作公文时使用的、规范版式的文件版头,通常称“文头”。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 mm,一般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5) 发文字号。发文字号是发文机关按照发文顺序编排的顺序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如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版头
(6) 签发人。签发人是在上报的公文中批准签发的领导人姓名。只用于上行文。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签发人姓名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冒号后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7) 版头中的分隔线。发文字号之下4 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
2主体
(1) 标题。公文标题是对公文主要内容准确、简要的概括。除法规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2) 主送机关。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果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标注方法见版记部分。
主体
(3) 正文。公文正文通常分导语、主体和结束语。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 ”“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4) 附件说明。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主体
(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主体
(6) 附注。公文如有附注,居左空两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7) 附件。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3版记
(1) 抄送机关。如有抄送机关,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2)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如1不编为01),后加“印发”二字。
版记中如有其他要素,应当将其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一条细分隔线隔开。
4
Q4.公文主要格式图
A4型公文用纸格式
公文首页版式
联合行上行文首页版式
联合行下行文首页版式
4
加盖印章的公文末页版式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末页版式
联合行文公文末页版式
附件说明页版式
党政文书的行文规则
4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
联合行文规则
下行文规则
上行文规则
党政文书的行文规则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四章明确规定了党政文书的行文规则,如“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等。
1.上行文规则
(4)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5)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6)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1) 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2) 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3) 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2.下行文规则
(3) 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4) 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5) 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1) 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2) 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3.联合行文规则
(1) 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2) 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党政文书的写作要求
5
3.格式合乎规范。
4.结构完整严谨。
5.语言平实得体。
1.内容符合政策,结合实际
2.行文遵守规则。
公文作为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它所表达的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同时,要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吃透两头”,即把上面的方针政策与下面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写出既符合政策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公文。。
1.内容符合政策,结合实际
党政文书是法定组织、机关单位实现自身职能的重要依据,不仅在内容上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在行文过程中还需要遵循行文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处理公务的目的。
2 行文遵守规则
公文格式规范是指公文的外观形式和内在结构均要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6月29日发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任何人不能各行其是,任意变更。这是公文处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
3 格式合乎规范
党政文书是法定组织、机关单位实现自身职能的重要依据,不仅在内容上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在行文过程中还需要遵循行文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处理公务的目的。
4 结构完整严谨
公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它语体风格的表达要求,那就是庄重严谨、明确简要、平实得体。庄重严谨就是用语端庄持重、格调严肃,要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一般不使用口语、方言土语,以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明确简要就是用语要准确、明白,言简意赅,多使用公文常用的特定用语,避免使用模糊性的词语或容易引起歧义的多义词句。平实得体就是要通俗明白、质朴无华,不滥用修辞,少用修饰语。当然,公文也可使用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口语,或被群众广泛使用的流行语,只要运用准确得当,就会增强公文语言的生动性。
5 语言平实得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