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统计整理概述 课件(共13张PPT)-《统计学基础》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统计整理概述 课件(共13张PPT)-《统计学基础》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整理概述
第二节 统计分组
第三节 统计分布
第四节 统计表
自我测试题三
本章教学目标
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
掌握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作用及原则;
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
掌握统计分布的编制与表示方法;
掌握统计表的概念、分类与编制规则。
本章导入
如何清晰表示这些数字呢?
经过统计调查收集数据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能够清晰而准确地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
例如,下面是某班30名学生的年龄(单位:岁)。
22 21 21 20 19 21 22 23 21 19 20 20 19 22 21
21 21 20 19 23 22 20 22 22 23 19 19 20 21 22
上述数据是我们通过对某班学生进行普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这些数据零散而且杂乱无章,无法揭示研究对象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性。如何表示这些数字才会使其清晰呢?
为了概括以上的数据,统计学会经常使用一些图表,通过图表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如何整理这些数据,如何编制图表来显示这些数据的分布特征就是本章所要讲述的内容。
第一节 统计整理概述
一、统计数据整理的含义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本节教学目标
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
掌握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一、统计数据整理的含义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对
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
的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
对统计资料进行审核和审查
对统计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和汇总
编制统计表与绘制统计图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1.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
统计整理方法是指导整个工作的基本文件,在方案中应明确规定各种统计分组及统计指标的设置。整理方案与调查方案应该紧密衔接。整理方案中的指标体系与调查项目要基本保持一致。整理方案是否科学对于统计整理乃至统计分析的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2.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和审查
在汇总资料之前,必须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审查,可以分为对原始数据资料的审核和对第二手数据资料的审查。
(1)对原始数据资料的审核。
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主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完整性审核,即检查被调查的单位有没有遗漏,应调查的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完整,是否按照规定的份数、时间呈报。准确性审核,即检查原始数据是否真实、可靠,计算是否有错误等。准确性审核具体的方法如下。
第一,逻辑审查。它是利用逻辑理论来检查数据之间或指标之间有无矛盾。例如,人口普查时,16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不应有婚姻状况。如果出现已婚,显然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要进一步进行查实、更正。
第二,比较审查。它是对指标之间进行数据比较来审查。例如,在对某高校学生进行调查时,不应出现班级数比学生数还大的情况;在对企业的情况进行调查时,不能出现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小于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情况等。凡是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核实,及时修改。
第三,设疑审查。它是根据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量值范围与比例关系,设置疑问框,审查数据有无疑问。一般来说,疑问框的设计必须由对数据资料情况十分熟悉的人负责,不是随意设置的。例如,规定现价工业总产值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在0.7~1.5之间,那么,小于0.7或大于1.5的比值均为“疑问”值。
(2)对次级资料的审查。
次级资料就是通过间接渠道获得的数据资料。对其的检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甄别现有资料。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可用的,哪些是目前不可用的;哪些资料是需要进行加工,那些资料是不需要进行加工的;哪些资料存在虚假信息;哪些资料包括的范围不够全面,等等。
第二,评价现有资料。在甄别的基础上,对现有资料进行评价分析。确定现有资料需要进行怎样的加工处理就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
3.科学的统计分组与汇总
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与适当的方法,根据调查资料的性质与特点,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然后对分组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汇总和计算,使其能够反映出统计总体的特征。
4.编制统计表与绘制统计图
将统计整理和汇总的结果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形式反映出来,清晰地、简明扼要地表达统计总体的特征,同时还可以积累资料,以备分析之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