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六章 统计指数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第二节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自我测试题六本章教学目标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概念有编制方法;理解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掌握指数因素分析法;了解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本章导入2009年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9%。在居民消费构成中,各类消费的价格指数是:食品114.3%,衣着98.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9%,交通和通信99.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9.3%,住房105.5%,烟酒及用品102.5%。食品中的几个主要品种的价格指数分别是:粮食107.1%,油脂125.5%,肉禽及制品119.9%,蛋类104.45%,水产品115.9%,蔬菜111.1%。指数是社会经济领域中一种特殊的统计指标。本章主要讨论以下问题:什么叫指数,指数有什么用,如何编制指数,如何进行指数因素分析。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一、统计指数的概念二、统计指数的分类三、统计指数的作用本节教学目标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分类及作用;一、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可简称为指数,它是某一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指数表明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广义上讲,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上讲,指数是用以测定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二、统计指数的分类(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三、统计指数的作用——四个方面:第二节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一、综合指数及其编制方法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本节教学目标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概念及编制方法;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一)综合指数的概念——(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编制综合指数首先必须要明确两个概念,一是“指数化指标”,二是“同度量因素”。编制综合指数的目的是测定指数化指标的变动情况,因此在对比的过程中对同度量因素应加以固定。(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1.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以物量指数为例说明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过程:式中:q—物量(指数化指标)p—商品价格(同度量因素)下标1——报告期下标0——基期—数量指标综合指数1)以基期p0 作为同度量因素:2)以报告期p1 作为同度量因素:以上指数形式均有一定的意义及可行性,但在实际应用中,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把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水平上,即:例:以价格指数为例来说明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过程:式中:q—物量(同度量因素)p—商品价格(指数化指标)下标1——报告期下标0——基期—数量指标综合指数2.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1)以基期q0 作为同度量因素:2)以报告期q1 作为同度量因素:以上质量指标指数的公式也各具有不同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把同度量因素(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水平上,即:例:3.编制综合指数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个问题——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则 :1、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2、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一)平均指数的概念——(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1.用综合指数变形权数编制2.用固定权数编制(三)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的相关概念与作用二、指数因素分析法本节教学目标理解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掌握指数因素分析法;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一)指数体系的概念——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指数体系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P二、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一)确定分析的对象和影响因素(二)确定分析对象指标和影响因素指标,并列出其关系式(三)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绝对值增减量关系式(四)分析各因素变动对对象变动的影响三、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根据构成指数体系的各指数类型不同,指数体系可分为:个体指数体系、综合指数体系、加权平均数指数体系和可变构成指数体系等。本节仅介绍综合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一、采购经理指数二、国房景气指数三、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四、消费者信心指数五、股份指数本节教学目标了解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二、国房景气指数三、消费者信心指数四、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五、股价指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