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第16课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第16课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教案

资源简介

备课教案
第 3` 周 第 1 次
课程名称 历 史 授课内容 16.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授课对象 22级 教学课时/授课类型 2 新授课
授课时间地点
内容分析 参考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历 史》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主编:李帆 孟宪实
内容定位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内容分别呈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运动、清政府官员开展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学情分析 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学习当前知识技能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中职学生初中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中职学生自制力较弱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较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了解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和战争相关知识点。 通过教师讲解、合作探究,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认识中国各阶层的救亡运动,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决方法:小 组 讨 论 法
教学难点 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阶级的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解决方法:讲 授 法
信息化资源及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依能平台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历 史》教科书 教案检查签字
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课堂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提问 鸦片战争的时间是那年?甲午中日海战中中国的结果是?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成为? 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巩固并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准备好所用的书本。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参与课堂
环节二情境导入 给学生展示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 提问: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认真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踊跃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一方面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顺利进入该课学习
环节三新课学习 一、天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的兴衰1.金田起义1.时间:1851-1864年,早期组织:拜上帝会2.领导者:洪秀全3.过程:①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开始。②永安封王(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③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水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④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⑤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二、洋务运动1.背景:内忧外患,统治危机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代表人物:中央以王奕祈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4.时间口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自强”“求富”为口号。5.洋务运动内容: (见教案最后面)6.洋务运动的“评价”⑴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⑵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⑶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ZF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FB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最终失败。戊戌变法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拉开了序幕时间:1895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影响:拉开了运动百日维新——高潮时间: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内容:先后发布上百条变法诏令结果——失败 提问全班:太平天国运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点评总结简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点评总结总结: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讲解提问全班学生:《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和核心分别是什么?点评总结。提问:戊戌变法的背景?播放视频,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抽个别学生回答并在书上勾画重点。全班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举手简析过程 全班学生思考“天京变乱”的主要原因及影响。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历史事实全班思考并抽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全班思考,抽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抽个别学生起来总结。记笔记勾画重点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政治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成长;思想上:新思想的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学说相结合;维新思想的兴起。 学生讨论并思考问题,并且引以为鉴。 追寻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了解天平天国运动过程了解:“天京事变”对天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思政:太平军英勇地抗击着装备有新式枪炮的外国侵略军,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补充: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开办近代工业经济近代化迈出近代化2.只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近些抵制作用3.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思想近代化步4.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利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途中,一路烧杀抢掠,让学生铭记历史。了解内容学生在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就对该课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学习,通过史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与史料实证能力与历史解释能力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
环节四巩固练习 1.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 )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教师提出问题,跟随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的方式,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加深学习印象
环节五评价总结 面对民族危机,社会各阶级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建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富国强兵;戊戌变法运动希望通过学习 政治制度救亡图存。这些努力都未能挽救 族危亡。中国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的知识点 和教师一起总结本章内容的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内容,并进一步加深印象
环节六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内容,用史实说明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社会各阶级先后进行了那些尝试? 教师布置作业,使学生自行在课后完成 学生课下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随堂测验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诊断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