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学写消息和通讯 课件(共23张PPT)《应用写作》同步教学(江苏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学写消息和通讯 课件(共23张PPT)《应用写作》同步教学(江苏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项目二 日常文书
日常文书是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交流思想、说明情况、发布消息时所使用的一种实用文书。本项目将重点介绍日常文书中的条据、私人书信、申请书、倡议书、消息、通讯、海报、广告。
项目导读
知识目标
了解日常文书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了解条据、私人书信、申请书、倡议书、消息、通讯、海报、广告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掌握条据、私人书信、申请书、倡议书、消息、通讯、海报、广告的结构与写法。
熟悉条据、私人书信、申请书、倡议书、消息、通讯、海报、广告的写作要求。
学习目标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日常文书。
能够按照规范格式撰写日常文书。
素质目标
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学习目标
任务一 了解日常文书
任务二 学写条据和私人书信
目录Contents
任务三 学写申请书和倡议书
任务四 学写消息和通讯
任务五 学写海报和广告
学写消息和通讯
任务四
任务清单
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就在对应的方框中打一个“√”。
任务进程 序号 任务内容 是否完成
课前预习 1 收集5篇各具特色的消息和通讯 □
2 写出对消息和通讯的初始认知 □
课中学习 3 阅读“任务导入”,并思考“任务导入”后面的问题 □
4 了解消息、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
5 掌握消息、通讯的结构与写法 □
6 熟悉消息和通讯的写作要求 □
课后复习 7 简要分析课前收集的范文的结构特点与写法,并做好记录 □
8 创设需要传达消息的情景,根据具体情况拟写消息和通讯 □
任务导入
计划向黄河以北供水1.83亿立方米
本报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王浩)2022年3月25日14时,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的六五河节制闸缓缓开启,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启动向河北、天津年度调水工作。此次调水,标志着北延应急供水工程进入常态化供水新阶段。本次计划通过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黄河以北供水 1.83 亿立方米,其中入河北境内约 1.45 亿立方米,入天津境内约0.46亿立方米,比原有计划大幅增加。调水计划将持续至5月31日,并根据工情、水雨情等实际情况,相机延长调水时间,增加调水量。
(资料来源:人民网,http://finance..cn/n1/
2022/0326/c1004-32384657.html,有改动)
请思考: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上面的材料是消息还是通讯?
知识解读
一、 消息
消息是指对最近发生的、新鲜的、重要事实的简要报道。消息属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一般情况下,一条完整的消息需要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常见的消息类型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等。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消息不再拘泥于形式,逐渐向短小、多样、生动的方向发展,一句话消息、标题消息、图文结合消息时有出现。
(一)消息的概念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报纸、期刊和广播中常用的各种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报道形式;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
知识解读
知识解读
1.用事实说话
所有的消息都要有事实根据,有真人、真事、真场面,不能虚构。
2.讲究时效
消息反映的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过时的消息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写消息时,应尽量做到“当日事,当日报”。
(二)消息的特点
1.标题
消息的标题有以下三种常见形式。姓名后面用冒号。
(三)消息的结构与写法
知识解读
单行标题:写明必要的新闻要素,使人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报道讲的是什么。
双行标题:又称复式标题,一般有“引题+主题”和“主题+副题”两种。
三行标题:由“引题+主题+副题”组成。一般来说,主标题常用来概括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思想,是消息的精华所在;主标题上面是引题,常用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主标题下面是副题,常常作为主标题的补充,用来说明消息的来源、依据或需要注意的问题。
2.导语
导语即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起着提纲挈领、引领全文、吸引读者的作用。导语应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或用最精粹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提示主旨,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3.主体
主体位于导语之后,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或解释。主体应围绕一个主题取材并进行叙述,叙述要具体、充实、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全面地认识消息中的人物或事件。
知识解读
4.背景
消息的背景是指与新闻事实有关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或其他相关材料。交代消息的背景,有助于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提示新闻事实的性质和意义,增加消息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并深化主题。
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知识解读
对比性材料:对事物进行今昔对比、正反对比、左右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重要意义,深化消息的主题。
说明性材料:介绍新闻事实的政治背景、历史状况、地理环境、物质条件、人际关系等,以说明新闻事实出现的原因、条件、环境等。
注释性材料:对新闻事实中一些不易被读者理解的内容或概念,如人物身份、专业术语、技术问题、新提法、缩略词等,进行适当的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消息内容。
知识解读
背景可以穿插在主体中,也可以放在导语或结尾中;可以一次性交代完,也可以多次穿插交代;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
5.结尾
消息的结尾一般比较简短。它紧扣主题,可以概括主体内容,也可以介绍相关背景,还可以借用权威人士的观点进行评价、解释、说明或展望。
在一些篇幅短小的消息中,结尾可以省略。
(四)消息的写作要求
知识解读
例文赏析
全面推广智能化无人插秧与测深施肥技术——
天津百万亩小站稻插秧工作全面展开
本报天津5月10日电 (记者乔杨、武少民)2022年5月10日,趁着天气晴好,天津市宝坻区水稻种植大户邱金亮的400多亩(约26.68万平方米)稻田开始插秧,7台插秧机往来穿梭作业,不到2天就可以全部完成。
……详见教材
评析:该消息从农民对新插秧技术和施肥技术的使用和认可、农技人员深入稻田进行指导、农机部门提前准备三个方面说明了天津小站稻插秧工作全面展开的情况,最后还交代了天津市小站稻种植的相关背景材料。该消息结构完整,内容翔实,语言精练。
知识解读
二、 通讯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能够具体、生动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事件。通讯的常见形式有记事通讯、访谈实录(包括专访记录、谈话记录等)、新闻小故事、新闻特写、新闻纪实、深度报道、新闻速写、采访札记(包括记者来信)等。
(一)通讯的概念
(二)通讯的特点
知识解读
(三)通讯的结构与写法
知识解读
(四)通讯的写作要求
例文赏析
八分钟通途,十四年坚守
2021年6月30日,中缅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瑞(丽)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秀岭隧道贯通,创下多项国内外纪录。建成通车后,列车通过这座隧道只需8分钟。可是这段8分钟的路,建设者却在此艰苦奋战了近14年,先后有1万多名建设者参与施工。为应对各类施工风险,秀岭隧道建设者先后开展了 100 余项课题研究,获得国家专利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为我国特长重难点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详见教材
评析:这篇通讯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五个要素,用准确的数据、鲜明的事实说明了大瑞铁路秀岭隧道建设的艰难和建设者们精钻深研、矢志创新的精神,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任务实施
(1)全班学生每4~6人为一组,各组选出1名记录员。
(2)各组就近日发生的一些重大新闻进行比较和分析,讨论不同媒体所刊新闻的侧重点,并说说哪些是消息,哪些是通讯。
(3)各组将讨论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并将下表填写完整。
媒体名称 新闻标题 新闻主要内容 侧重点 应用文类型





任务评测
学生分组进行评测,并配合老师将下表填写完整。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师评
知识与技能考核(60%) 发言时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表达准确(20分)
能复述消息和通讯的概念,并正确区分消息和通讯(20分)
能简述消息和通讯的写法(20分)
综合素质考核(40%) 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言,并主动与同学交流观点(20分)
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积极锻炼理性思维(20分)
总分 自评(20%)+互评(20%)+师评(60%)= 教师(签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