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企业所得税概述 课件(共44张PPT)-《税务会计》同步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企业所得税概述 课件(共44张PPT)-《税务会计》同步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企业所得税会计
第四章
CONTENTS
第1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第2节. 企业所得税的
计算与申报
第3节.企业所得税会计
核算
企业所得税概述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
负无限纳
税义务
负有限纳
税义务
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或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特别提醒: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2
(空间)
(内容)
境内、境外所得
共性特征:合法所得;扣除成本费用后的纯收益;实物或货币所得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2
所得来源地的确定规则 项目 来源地
销售货物所得 交易活动发生地
提供劳务所得 劳务发生地
不动产转让所得 不动产所在地
动产转让所得 转让动产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
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 被投资企业所在地
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 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
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或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住所地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3
企业所得税适用比例税率
居民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且其所得与机构、场所有关联的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5%
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其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0% 。享受减半征收优惠,实际税率为10%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税率为20%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率为15%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4
项 目 内 容
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方面 ①高新技术企业税率减按15%;②经济特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二免三减半”;③ “三新”研究开发费用加计50%扣除;④创业投资企业按投资额的70%抵扣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⑥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
鼓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三免三减半”
扶持农、林、牧、渔方面 免税8个方面;减税2个方面
节能、环保、综合利用方面 ①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三免三减半”;②资源综合利用减按90%计入收入;③购置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及以后5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
公益事业和照顾弱势群体 ①公益性捐赠按利润额的12%限额扣除; ②残疾人员工资100%加计扣除,其他国家鼓励安置人员按比例扣除;③民族地区视情况减免;④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的税率20%(年应税所得额6万元以下的,减按50%计入);
企业所得税的
计算与申报
第二节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一)利润总额的确定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

-期间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
收益
+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1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纳税调整增加额
纳税调整减少额
境外所得调整
弥补亏损调整
经济后果:企业纳税减少




按会计制度






按税法规定
日常备查登记
汇算清缴查阅
经济后果:企业纳税增加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二)纳税调整项目
1.确定收入类调整项目
2.确定扣除类调整项目
3.确定资产类调整项目
4.确定准备金调整项目
5.确定房地产企业预计利润
6.确定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1、收入类调整项目
调增
主要原因:会计核算时按会计制度规定未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企业应当计算收益。
主要原因:会计核算时按会计制度规定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企业不计算收益或可以少计算收益。
调减
可能调增也可能调减,主要原因与前述相同
视情况而定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1)货物捐赠
调增
主要原因:会计核算时按会计制度规定未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企业应当计算收益。
例:将本企业生产的货物对外捐赠。
会计处理:未收到任何对价,固只确认损失。
税法规定:对外捐赠视同销售,按该货物计税价格计算收入,同时按实际情况计算成本。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2)国债利息收入
主要原因:会计核算时按会计制度规定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企业不计算收益或可以少计算收益。
调减
会计利润
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税
应税
所得
- 免税收入
利息收入
会计处理:确认为投资收益
例:企业购买国债,做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持有期间获得的利息收入。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3)技术转让所得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例:某企业转让专利技术取得银行存款800万元,该专利技术账面原值200万元,累计摊销50万元,相关税费68万元。
分析:技术转让所得=800-(200-50)-68=582(万元)
0 免征 500 减半
技术转让所得
纳税调减:500+(582-500)×50%=541(万元)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4)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会计处理:
涨:确认收益;
跌:确认损失。
税法规定:持有期间不确认股票价值变化的所得或损失。
例:企业购买1000股某企业股票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
深入
分析
2020.12.10
2020.12.31
2021.1.31
以10元/股购入
当日该股票价格为9元/股。
当日该股票价格为11元/股。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2、扣除类调整项目
调增
会计
税法
调减
>
<
会计
税法
会计列支的相关成本费用等比税法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金额大。
会计列支的相关成本费用等比税法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金额小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1)调整增加项目:工薪支出
合理:不用调整
不合理:调增
职工工资
薪金所得
企业工资
薪金支出
合理性标准
成本费用等
会计利润
企业应税所得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2)调整增加项目:“三项经费”
限额内:不用调整
(据实限额扣除)
限额外:调增
企业“三项
经费”支出
扣除标准
成本费用等
会计利润
企业应税所得
税法规定
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分别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14%计算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薪金总额的2.5%计算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例:“三项经费”支出调整举例
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9年发生已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2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5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31万元、发生职工教育经费7万元。
分析:
扣除限额计算如下:
工会经费:工薪总额的2%=200×2%=4(万元)
职工福利费:工薪总额的14%=200×14%=28(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工薪总额的2.5%= 200×2.5%=5(万元)
与实际支出对比可知:
工会经费纳税调增:5-4=1(万元)
职工福利费纳税调增:31-28=3(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增:7-5=2(万元)注:可结转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3)调整增加项目:业务招待费
“比例限额”扣除
实发数60%与销售
收入的5‰孰低。
业务招
待支出
扣除标准
费用
会计利润
企业应税所得
税法规定
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例:业务招待费支出调整举例
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9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600万元;发生管理费用48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25万元)。
分析:
实发数的60%=25×60%=15(万元)
< 销售(营业)收入的5‰=4000× 5‰=20(万元)
所以税前可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15万元。会计核算列支费用为25万元>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15万元
所以纳税调增:25-15=10(万元)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4)调整增加项目:广告宣传费
限额内:不用调整
(据实限额扣除)
限额外:调增/结转
广告宣
传支出
扣除标准
成本费用等
会计利润
企业应税所得
税法规定
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9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600万元;发生销售费用770万元
(其中广告费650万元)。
例:广告宣传费支出调整举例
分析:
税前扣除限额:
销售(营业)收入的15%=4000×15%=600(万元)
所以税前可以扣除的广告宣传费支出为600万元。会计核算列支费用为650万元>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600万元
所以纳税调增当年应税所得:650-600=50(万元)
注:这50万元可结转以后年度限额扣除。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5)调整增加项目:捐赠支出
公益性
捐赠支出
非公益性
捐赠支出
捐赠
支出
营业外支出
会计利润
企业应税所得
据实限额扣除
不允许扣除
扣除限额为
会计利润总
额的12%;
超过的调增
纳税调增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例:捐赠支出调整举例
例: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9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600万元;发生销售费用770万元;管理费用480万元;财务费用6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40万元;营业外收入80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其中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灾区捐款30万元,直接向灾民捐款10万元)。
分析:
公益性捐款30万元限额扣除,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如下:利润总额=4000-2600-770-480-60-40+80-50=80(万元);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限额=利润总额的12% =80×12%=9.6(万元)<实际捐赠数30万元。固纳税调增:30-9.6=20.4万元。
非公益性捐款10万元不得扣除,全额调增。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6)调整增加项目:其他方面
利息支出
住房公积金
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各类保险基金、统筹基金和经济补偿
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相关在当期确认的财务费用
与收入无关的支出
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其他调增项目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例:罚款支出调整举例
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9年营业外支出50万元(其中支付税收滞纳金6万元,支付工商管理部门罚款5万元,支付合同违约金3万元)
分析:
税收滞纳金及工商罚款不得在税前扣除,固全额调增;合同违约金支出可在税前扣除,不用调整。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7)调整减少项目:本年扣除以前年度结转额
如以前年度结转的广告宣传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但结转后均不得超过本年度扣除限额 。
例:本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本年实际发生广告宣传费100万元,以前年度有未扣除的广告宣传费支出100万元。
分析
本年度广告宣传费扣除限额=1000×15%=150(万元)
本年实际支出100万元,本年还可扣除50万。
固以前年度结转过来的广告宣传费本年可以税前扣除50万元。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8)调整减少项目:未列费用的各类保险、统筹基金
本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会计核算中未列入当期费用,按税收规定允许当期扣除的金额应调减纳税所得额。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9)调整减少项目:加计扣除
加计扣除主要包括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和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的工资等可以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研发支出
费用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
计入当期损益
计入资产价值
当期会计利润
计入未来损益
未来会计利润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可不受比例限制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计入损益的金额小于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三)弥补亏损
1、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
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是指纳税人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盈利可以弥补境内营业机构的亏损。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是指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可以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
年度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获利 -50 -10 5 15 20 -5 25
某企业弥补亏损前的应税所得资料如上,该企业2010年弥补亏损后的应税所得为多少?
思考:此处获利数据是净利润吗?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1
2、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是指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可以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
年度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获利 -50 -10 5 15 20 -5 25
某企业弥补亏损前的应税所得资料如上,该企业2010年弥补亏损后的应税所得为多少?
思考:此处获利数据是净利润吗?
应纳税额的计算
2
预缴:
1.据实预缴 ;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
按年计征、
分月(季)预缴、
年终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
汇算清缴:
1.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
2.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的计算
2
(一)平时预缴所得税额的计算
预缴:
1.据实预缴 ;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
本月(季)应缴所得税额=实际利润累计额×税率-减免所得税额-已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
本月(季)应缴所得税额=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或4×税率
看申
报表
应纳税额的计算
2
资料:某市汽车轮胎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类型的汽车轮胎,该公司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纳税,据实预缴。相关资料如下:
第三季度 本年累计
营业收入 18 300 000 59 300 000
营业成本 16 800 000 54 500 000
利润总额 1 200 000 4 500 00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公司第三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金额。
前三季度累计应纳所得税额=4500000×25%=1125000(元)
第三季度应纳所得税额=1200000×25%=300000(元)
应纳税额的计算
2
(二)应纳所得税额的年终汇算
汇算清缴:
1.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
2.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所得税额-抵免所得税额+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
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3
(1)按月(季)预缴:次月(季)15内
(2)年度汇算清缴:次年5个月内;
(3)代扣代缴:代扣之日起7日内;
(4)企业清算:停产之日起60日内
(一)纳税期限
(二)纳税地点
(1)居民企业:企业注册登记地,若在境外,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若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汇总计算缴纳。
(2)非居民企业:在境内设机构的,机构所在地;未设机构的,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两个以上机构的,任选一处并汇总缴纳。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3
(三)纳税申报
1.预缴申报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3
2.年度纳税申报
收入明细表
成本费用明细表
纳税调整明细表
弥补亏损明细表
主表
税收优惠明细表
……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3
年度纳税申报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