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 税收认知 课(共44张PPT)-《企业纳税实务》同步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1 税收认知 课(共44张PPT)-《企业纳税实务》同步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科教文卫体的发展
嫦娥四号登陆月球
射电望远镜
抗震救灾、抗击疫情
税收关系发展 税收关系民生
思考:
你知道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吗?
你知道有哪些税吗?
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课程结构
项目一 税收认知
项目二 纳税工作准备
项目三 增值税税费计算
项目四 消费税税费计算
项目五 关税税费计算
项目六 财产行为税税费计算
项目七 资源类税税费计算
项目八 企业所得税税费计算
项目九 个人税税费计算
项目十 纳税申报
学习内容
税收的本质
我国现行税种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知识目标:
明确税收的含义
理解税收的特征及作用
掌握税收制度构成要素
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
能力目标:
能解释为什么要纳税
能运用税收基础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思政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制度自信
引导学生树立纳税光荣意识
一、税收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主体
税收的目的
税收的依据
税收的地位
要求
保障
决定
决定
思考:
1、纳税时可不可以讨价还价?
不可以。税收具有固定性,纳税人应纳税种、税率等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确定了。
2、固定性是不是就意味着税收的征税对象、范围、比例永远不变?
不是。固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的不同需要,税收的征税对象、范围、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检 测
税收是国家凭借(  )取得的收入。
A经济权力 B政治权力
C财产权力 D所有权
税收“三性”是个完整的整体,其中的保障是(  )。
A法律性 B无偿性
C强制性 D固定性
B
C
二、我国现行各税种简介
(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流转税类
1.增值税
2.消费税
3. 关税
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
所得税类
1.企业所得税
2.个人所得税
对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资源税类
1.资源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
3.土地增值税
对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征收的一种税
财产税类
1.房产税
2.车船税
3.契税
拥有和支配的财产征收的一种税
行为税类
1.印花税
2.城市维护建设税
3.车辆购置税

某些特定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二)按税收收入归属分类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进口增值税
增值税(中:50%;地:50%)…
查阅:
中央和地方税是如何划分的?
还有哪些分类方式,举例说明。
知识目标:
明确税收的含义
理解税收的特征及作用
掌握税收制度构成要素
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
能力目标:
能解释为什么要纳税
能运用税收基础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思政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制度自信
引导学生树立纳税光荣意识
三、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国家设立一项税法时,应该予以规定的内容。
1.纳税人——纳税主体
是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区别
纳税人与负税人
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
负税人:负税人是税款的最终承担者或实际负担者。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
纳税人
负税人
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
税法规定的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如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纳税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有支付单位的,以支付单位为扣缴义务人。
2.征税对象——纳税客体
税法中规定征税的目的物,也就是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客体。。
征税对象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征税对象体现着各种税的征税范围。
征税对象与征税范围
征税范围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范围,是国家征税的界限。
征税范围是征税对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划分。
征税对象与税目
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
税目是征税对象在质上的具体化,体现征税的广度。
3.税率
是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代表课税的深度,关系着国家的收人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
税率的形式:
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超额、超率)
定额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级 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36000元 3
2 超过36000元-144000元部分 10
3 超过144000元-300000元部分 20
… … …
酒——啤酒 每吨220或250元
成品油——汽油 1.52元/升
——柴油 1.20元/升
……
土地使用税的部分税目税额
大城市 50万人口以上 1.5~30元/ ㎡
中等城市 20万~50万人口 1.2~24元/ ㎡
……
消费税的部分税目税额
4.计税依据
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是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
从价计征
从量计征
复合计征
5.纳税环节
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一次课征制
1
多次课征制
2
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按照税法的规定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按期纳税
1
按次纳税
2
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3
6、纳税期限
纳税人(包括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人)缴纳税款的具体地点。
机构所在地纳税
1
财产所在的纳税
2
……
3
7.纳税地点
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或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8.税收优惠
起征点
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计税的界限
免征额
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中规定免予计税的数额
对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
9.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10.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
我国现行的税率形式主要有( )。
A 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起征点是对纳税对象中的一部分给予减免,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 )
C
ABCD
检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 》,说说它由哪些要素构成?
增值税法
(征求意见稿)
课外查阅:
税制构成要素
小 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