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通知写作 课件(共14张PPT)-《应用文写作原理》同步教学(电子工业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通知写作 课件(共14张PPT)-《应用文写作原理》同步教学(电子工业版)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行政公文写作

第三章
应用文写作原理
指一件与
指一件与
指一件与
1.文体适用特点
01
文体适用特点及类别
无论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在布置工作、下达指示、传达有关事项或任免干部时都需要借助“通知”来行文。大至国家要事,小至日常琐事,在行政公文的应用中,通知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之一。
1)发布性通知,用于政府机关发布行政法规,或企事业单位发布内部规章制度。这是上级机关宣布某项法规或规章制度正式生效的告知方式。
2)指示性通知,用于向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或提出某项工作的指示性意见
3)转发性通知,用于向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4)批转性通知,用于批准并同时向下属机关转发相关业务部门呈报的政策性文件或业务管理工作方面的书面意见。
5)任免性通知,用于向下级机关发布任免和聘任干部信息。
6)事务性通知,用于向下级机关或下属告知事项,或发布有关信息。
2.类别
1.基本结构思路
02
指示性通知正文写作的基本结构思路及结构原理分析
1)(所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的背景、任务内容及意义,或(指示)什么工作(事件、情况)、指示的目的。
2)完成任务的要求,或指示的具体内容。这是指示性通知写作的重点,要将所发布的指示精神或对所安排工作应该怎么做的要求有条理地表述清楚
3)其他要求。此项内容可独立成结构单位,也可融于在内容 2)的条文中来写,如无必要,则可以省略不写。
4)结束语。一般以“特此通知”来做全文的收束
指示性通知,用于以郑重其事的方式向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或提出指示性意见。
写作内容 1),以让收文机关明白该通知中文件精神的缘由、目的及意义,为理解内容2) 做铺垫。
顺其逻辑思路,写作内容 2)以便于下级机关明确如何按照上级的意图去执行任务或贯彻指示精神。
内容3)是保证所布置工作任务完成或贯彻所指示精神的执行要求,故内容2)的任务或指示的内容陈述之后。
内容4)是结束全文的惯用格式语。
2.结构原理分析
1.基本结构思路
03
批转性通知正文写作的基本结构思路及结构原理分析
1)批转什么文件
2)所批转文件的出台背景。
3)批转该文件的目的、意义。这是批转性通知的写作重点
4)关于贯彻执行所批转文件精神的指示、要求。
批转文件的内容、精神与上级领导机关的意图是一致的,是以批转的形式使所批转文件上升为上级领导机关的文件;
要指明是什么文件,故要写作内容 1)
要了解文件出台的背景是理解文件所处理事务目的、意义的重要依据,故要写作内容2),
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所批转文件,重在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故这里要重点写好内容3)。
在阐明批转文件的目的、意义后还要对文件的如何贯彻执行提出要求,故要写作内容4)。
2.结构原理分析
例文
指一件与
指一件与
指一件与
01
文体适用特点
国家的行政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企事业单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组织系统。
这个庞大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转要靠信息上传下达的畅通,其中信息的上传主要通过下级的汇报。
这种汇报的内容,不光是工作,还包括一些重大事件或其他上级需要知晓的情况。
用于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和相关情况的公文,就叫报告。
02
报告的种类
汇报工作的报告重点是对今后工作的意见,以便上级指导工作。要与其他报告类公文区分开来。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和审计报告是业务类专题报告,重点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总结报告重点回顾、评价过去工作,以提高认识和积累经验。工作报告属于会议文件范畴,重点回顾、评价过去工作,并提高认识。文体上应归入总结报告类,区分行政公文。
1.汇报工作的报告
反映情况的报告一般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或本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偶发性的特殊情况,如重大的灾害、事故、案情等,适用于反映某方面的专门情况,或传递某项专题信息。
2.反映情况的报告
答复询问的报告用于下级机关答复上级机关的查询。
3答复询问的报告
1.基本结构思路
03
汇报工作的报告写作的基本结构思路及结构原理分析
汇报工作的报告写作应围绕事件、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今后如何做的工作意见等展开写作思路。
(1)引言
1)事件的背景及基本情况。
2)上级的指示,或本机关在该事件的处理中要做的工作。
(2)主体
1)前期的工作情况。
2)对所发生事件如何处理或对领导机关的指示意见如何落实的工作意见。这是该类报告写作的内容重点,要将工作思路展开,条理清晰地陈述。
(3)尾部:一般用“特此报告”等惯用语来收束全文
2.结构原理分析
03
汇报工作的报告写作的基本结构思路及结构原理分析
(1)引言:国家党政机关乃至企事业单位的部门设置,都有着业务上的分工,其日常工作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常规性的工作,其中常规性的工作一般都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
二是针对性的事务处理。而针对性的事务,由于是非常态性的,处理的方式方法变数大,可能关国计民生,需要向上级汇报工作意见。汇报工作的报告应该首先陈述事件背景及基本情况,并说明该事件引发本机关要做的工作。
(2)主体:主体部分是要陈述工作意见,其逻辑思路的依据是前述的事件或领导机关的指示。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
其一,是针对正在处理过程中的事件提出的后续工作的意见;
其二,是针对刚发生事件所提出的如何处理的工作意见。
(3)尾部:一般用“特此报告”等惯用语来收束全文
例文
04
反映情况的报告写作的基本结构思路及结构原理分析
反映情况的报告应围绕事件、危害或负面影响、处理意见来展开写作思路。
(1)引言:主要写明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2)主体
1)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
2)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3)事件原因分析。
4)事件的性质及责任认定。
(3)尾部:处理意见与整改意见。
1.基本结构思路
04
反映情况的报告写作的基本结构思路及结构原理分析
(1)引言:引言写作采用一般记叙文的开头方法,先概要交代发生了什么事。首先了解是什么事,再了解其过程与结果,否则会产生唐突感。
(2)主体
内容1)承接引言对事件做补充陈述,以向上级汇报清楚事情的详细情况。反映情况的报告多反映的是危及国家、集体或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或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事件。
内容2)即是对此做出的说明。让上级了解这类事件的信息,意义是对眼前事态的妥善处理和对未来的防范,
要向上级汇报事件原因的分析,即内容 3),同时也为内容 4)中对事件的性质及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在事件的性质及责任认定中,首先要区分是人为事件还是非人为事件,在人为事件中又要区分是恶意所为还是过失所致,以便判定及追究责任。内容 4)即是对此的分析。
(3)尾部,主体部分是对所发生事件的全面汇报,尾部则承接前述提出处理意见。处理意见中包括对责任人的处理(若是人为的事件)和加强管理的措施。
2.结构原理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