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馈赠礼仪第六章馈赠的目的及原则0101馈赠的目的及原则馈赠的目的1.交际为目的的馈赠以交际为目的的馈赠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送礼的目的与交际的目的一致。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机构,在社交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向交往中的关键人物或部门赠送一定的礼品,以促使交际目的的达成。二是礼品的内容与送礼者的形象一致。礼品的选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使礼品能够反映出送礼者的心意和思想感情的倾向,并使心意和思想感情的倾向与送礼者的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2.以巩固和维系人际关系为目的的馈赠以巩固和维系人际关系为目的的馈赠,即人们常说的“人情礼”。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类关系和各种感情。人与生俱来的社会性,要求人们必须重视这些关系和感情,因此,围绕着如何巩固和维系人际关系,人们采取了许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馈赠。这类馈赠强调礼尚往来,以“来而不往非礼也”为基本行为准则。因此,这类馈赠从礼品的种类、价值的轻重、档次的高低、包装的精美程度、蕴涵的情义深浅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在民间交际中尤其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01馈赠的目的及原则3.以报酬为目的的馈赠以酬谢为目的的馈赠是为答谢他人的帮助而进行的,因此在礼品的选择上十分强调其物质价值。礼品的贵贱厚薄,首先取决于他人帮助的性质,帮助的性质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类。一般说来,物质的帮助往往是有形的、能估量的,而精神的帮助则是无形的、难估量的,但其作用又是相当大的。其次取决于帮助的目的,是慷慨无私的,还是另有所图的,还是公私兼顾的,只有那种真正无私的帮助,才是值得真心酬谢的。最后取决于帮助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危难之中见真情,因此得到帮助的时机是日后酬谢他人的重要衡量标准。4.以公关为目的的馈赠以公关为目的的馈赠,虽然从表面上看不求回报,但是实质上其索取的回报往往更深地隐藏在其后的交往中,或是金钱,或是权势,或是其他功利。这是一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用礼品的形式进行的活动,多发生在对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及其他利益的追逐活动中。馈赠的目的01馈赠的目的及原则1.轻重原则通常情况下,礼品的贵贱厚薄,往往是衡量交往人的诚意和情感浓烈程度的重要标志,然而,礼品的贵贱厚薄与其价值的高低并不总是成正比的。因为礼品是用来言情寄意表礼的,它仅是人们情感的寄托物,人情无价而物有价,有价的物只能寓情于其身,而无法等同于情。也就是说,就礼品的价值含量而言,礼品既有其物质的价值含量,又有其精神的价值含量。“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在我国妇孺皆知,被标榜为礼轻情意重的学习典范。“折柳相送”也常为文人津津乐道,因为柳的寓意有三:一为表示挽留;二因柳枝在风中飘动的样子如人惜别的心绪;三为祝愿友人如柳枝一般能随遇而安。因此,如果仅就这些礼品本身的物质价值而言,的确是很轻的,而且对于受礼人来说甚至是微乎其微的,但它所寄寓的情意却是浓重的。我们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提倡“礼轻情意重”,但是当我们因种种原因陷入“人情债务链”时,则不妨注意以轻礼寓重情,入乡随俗地根据馈赠目的和自己的经济实力,择定不同轻重的礼品。对于“人情礼”轻重的把握尺度,目前国内常以个人收入的1/3为上限,下限则视情况而定。总之,除非是有特殊目的的馈赠,否则馈赠礼品的贵贱厚薄都应以对方能愉快接受为好。馈赠的原则01馈赠的目的及原则2.时机原则就馈赠的时机而言,及时又适宜是很重要的。中国人很讲究“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即十分注重送礼的时机,因为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的才是最珍贵的,才是最难忘的。因此,要注意把握好馈赠的时机,包括时间的选择和机会的择定。一般说来,时间贵在及时,超前或滞后都达不到馈赠的目的;机会贵在事由和情感及其他需要的程度,“门可罗雀”时和“门庭若市”时,人们对馈赠的感受会有天壤之别。所以,对于处境困难者的馈赠,其表达的情感就更显真挚和高尚。有一篇《影星与狗》的文章,记载了以下一件感人的事。国际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十分爱狗,多年来一直豢养着一只叫杰西的长耳罗塞尔种的小猎犬。白天,杰西那无忧无虑和温柔的品性,令赫本感到平和的亲情;夜晚,杰西暖融融地依偎在赫本的脚旁,伴她入睡。然而,有一天,杰西误吃了毒药,很快就死了,赫本爱犬心切,竟无法控制自己,一连数日,终因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这时,她的朋友克里斯多夫·格里文森托人给她送来了又一只长耳罗塞尔狗,它叫彭妮,小巧玲珑,毛色白亮,十分可爱。彭妮给了赫本无限的慰藉,赫本说,“彭妮不仅使我恢复了健康,也赐给我无限的幸福,它真是来自天堂的宝贝”。馈赠的原则01馈赠的目的及原则3.效用原则同一切物品一样,当礼以物品的形式出现时,礼品本身也就具有了价值和实用价值。就礼品本身的实用价值而言,人们的经济状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追求不同,对于礼品的实用性要求也就不同。一般说来,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们精神追求的高低。在物质生活水平较低时,人们多倾向于选择实用性的礼品,如食品、水果、衣料、现金等;在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时,人们则倾向于选择艺术欣赏价值较高、趣味性较强和具有思想性、纪念性的物品为礼品。因此,应视受礼者的物质生活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礼品。馈赠的原则01馈赠的目的及原则4.投其所好原则就礼品本身引发的直接结果而言,由于民族、生活习惯、生活经历、宗教信仰,以及个人的性格、爱好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礼品的态度是不同的,或喜爱或忌讳或厌恶,因此要把握住投其所好、避其禁忌的原则。在这里,尤其强调要避其禁忌。禁忌是一种不系统的、非理性的、作用极大的心理倾向和精神倾向,对人的活动有很大影响。当自己的禁忌被冒犯时,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心中的不快、不满,甚至愤恨是不言而喻的。当我们冒犯了别人时,就会引起纠纷,甚至冲突,所以馈赠前一定要了解受礼者的喜好,尤其是禁忌。例如,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一样,是不吉利的。再如,白色虽然有纯洁无瑕之意,但是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悲哀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中国人还讲究不能给老人送钟,不能给夫妻或情人送梨,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这类禁忌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遵循,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馈赠的原则赠礼与受礼的礼仪02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赠礼礼仪1.注意礼品的包装精美的包装不仅使礼品的外观更具艺术性和高雅的情调,并显现出赠礼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而且可以使礼品产生以种神秘感,既有利于交往,又能引起受礼人的兴趣和探究心理,从而令双方都愉快。好的礼品若没有讲究包装,不仅会使礼品逊色,使其内在价值大打折扣,使人产生“人参变萝卜”的缺憾感,而且易使受礼人轻视礼品的内在价值,无谓地折损了礼品所寄托的情谊。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赠礼礼仪2.注意礼品的包装赠礼场合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尤其那些出于酬谢、应酬或有特殊目的的馈赠,更应注意赠礼场合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因为那会使受礼人不仅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不宜在公开场合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只有礼轻情重的特殊礼物才适宜在大庭广众下赠送。既然送礼与受礼的双方关系密切,那送礼的场合就应避开公众而在私下里进行,以免给公众留下你们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来支撑的感觉。只有那些能表达特殊情感的特殊礼品,方才在公众面前赠送,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如一本特别的书、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赠礼是为了巩固和维持双方的关系,因此赠礼也必须是有针对对象的。赠礼时应当着受礼人的面,以便于观察受礼人对礼品的感受,并适时解答和说明礼品的功能、特性等,还可有意识地向受礼人传递你选择礼品时独具匠心的考虑,从而激发受礼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你一片真情的感激之情。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赠礼礼仪3.注意赠礼时的态度、动作和言语表达只有平和友善的态度和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令送礼与受礼的双方都能共同接受的。那种做贼似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中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4.注意赠礼的具体时间一般说来,应在相见或道别时赠礼。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赠花礼仪1.赠花的形式(1)以人来区分。以人来区分送花的形式,通常可将其区分为本人亲送、亲友转送、雇人代送三种。它们又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场合。本人亲送:本人亲送鲜花是送花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与受赠者一同分享当时的喜悦,而且可以现场解说自己送花的缘由和含意。亲友转送:由亲友转送鲜花是赠花者本人因故不能到场时所做的一种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尽管如此,有时由亲友转送鲜花也有其独到的好处。例如,由于代送鲜花的亲友通常与受赠者并不陌生,因此其可一身兼二任,担任赠花者的最佳信使,细致周详地向受赠者传递有关信息,甚至还可以言赠花者所难言之事。雇人代送:有时自己难以分身或为了刻意营造一种气氛,可以先支付费用,委托鲜花店的“花仙子”,或者邮政局的“礼仪小组”代替自己上门送花。目前这样的送花形式越来越受欢迎。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赠花礼仪1.赠花的形式(2)以花来区分。依照鲜花组合的形式不同,赠花又可以分为赠束花、篮花、盆花、插花、饰花、花环、花圈等。注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送人之花以鲜花为佳。尽可能地不要以于花送人,尤其是不要将凋零、衰败、发蔫的鲜花送人。束花:又称花束,它是将新鲜的树枝切花捆扎成束,精心修剪或包装而成的一种鲜花组合。在以花来区分的具体送花形式中,它是适用面较广、应用较多的一种。篮花:又称花篮,它用形状各异的精编草篮或竹篮,按一定要求盛放-定数量的艳丽新鲜的切花。与赠送束花相比较,赠送花篮显得更隆重、更高档,适合的场合有开业、演出、祝寿等。盆花:栽种在专门的花盆里,主要用于观赏的花草。送人的盆花,可以是自养的心爱之物,也可以是特意买来的珍稀品种。送盆花的最佳时机有登门拜年、祝贺乔迁及至交互访等。赠送的对象最好是老年人、爱花人等。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赠花礼仪1.赠花的形式插花:采用一定的技巧,将各种供观赏的鲜花精心修剪之后,再经过认真搭配,然后插放在花瓶或花篮之中。将插花置于室内案头,可使花香弥漫、花色宜人、春色满眼。插花主要适用于“孤芳自赏”,装饰居室,如布置客厅、会议室等,同时可以赠送亲朋好友。饰花: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可以用单枝鲜花进行装饰,这就是所谓的饰花。按饰花装饰的部位不同,常见的饰花有襟花、头花等。襟花可用于各类社交场合,而头花则仅限于非正式场合使用。除亲朋好友之外,饰花一般不宜送人,而襟花在某些庆典、仪式中,则可以统一发放。花环:此处所指的花环是用新鲜的切花编扎而成的环状物,可以手持,也可以佩戴于脖颈、头顶或手腕上。花环多用于自我装饰、表演舞蹈、迎送贵宾,亦可将其赠人,受赠对象,通常是贵宾或好友。花圈:用鲜花扎成的固定的圆状祭奠物。花圈仅能用在悼念、缅怀逝者的场合,如参加追悼会、扫墓、谒陵等场合。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赠花礼仪2.赠花的时机(1)常见的赠花时机。在人际交往中,以下场合的赠花,早已被很多人采用。喜礼之用。遇上亲朋好友结婚、生子、做寿、乔迁、升学、晋职、出国等诸般喜事,可赠送鲜花作为喜礼恭喜对方。贺礼之用。参与某些应表示祝贺之意的活动,如企业开张、展览开幕、大厦奠基、新船下水、周年庆典、演出成功等活动,均可以赠送鲜花作为贺礼。节庆礼之用。逢年过节,如春节、中秋节、国庆节、老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青年节、妇女节、情人节等节日,可向亲友赠送鲜花。嘉奖礼之用。对于先进人士、模范人士、英雄人士、义士及在各类比赛中的获胜者,或者为国家、单位赢得荣誉者,可赠送鲜花表示鼓励。慰问礼之用。当亲友、邻里、同事、同学、同乡或其家人遇到不幸、挫折时,如失学、失业、失恋、生病或遇到其他一些天灾人祸时,应前去慰问并赠送鲜花。丧葬之用。当关系亲密者,或者其家人亲属举办丧事、葬礼时,可赠送鲜花以表哀思。祭奠礼之用。当自己为他人祭礼、扫墓时,可以花为礼,追思、缅怀故人,或者表示自己的一番敬意。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赠花礼仪2.赠花的时机(2)巧用赠花时机。巧用赠花时机不仅别出心裁、富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有助于赠送与受赠双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和改善。做客时。前往他人居所做客时,以鲜花为礼是一种既脱俗又不至于让对方为难或产生猜忌的赠礼方式。迎送时。当关系亲密者即将远行或远道归来之际,向其赠送一束鲜花,可以巧妙地向对方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亲情、友情或爱情。纪念日时。每逢重要的私人纪念日,如与恋人初识之时、与配偶定情之日,以及对方生辰和双方结婚纪念日时,送花给对方,可显示自己我心依旧、珍爱对方、一如既往的心意。致歉时。因为阴错阳差而与其他人产生了矛盾、误解或严重的隔阂,而后来才知道责任在自己一方时,如果不想将错就错彻底失去对方的话,比较可行的一个办法就是赠送鲜花给对方,必要时还可附以道歉卡。这时,鲜花就会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犹如自己当面“负荆请罪”一般。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赠花礼仪3.赠花的时机美丽、娇艳的鲜花给人以美的感受、心灵的愉悦,有着美化生活、增进友谊的作用。目前国际上有许多花卉被公认为是有特色象征和花语的—―花里蕴涵交往礼仪的意义。如玫瑰象征爱情,花语为我真心爱你;百合花象征高洁,花语为百年好合;康乃馨象征母亲,花语为健康长寿;桃花象征发达,花语为宏图大展。在我国,有些花卉也有约定俗成的花语和象征意义。例如,古人离别时常以芍药相送,《韩外传》中有“芍药,离草也”;荷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语为人品高洁、情操纯真;牡丹为群芳之首,人称花王,花语为富贵。了解和掌握鲜花的寓意,对向赠花人表达自己的情意,增进友谊等有着重大的意义。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赠花的避讳赠礼是为了向对方表示友好、尊重和感激,应当使对方收到礼品后感到愉快,从而加深感情、增进友谊。因而赠礼应当考虑周到,不出差错。(1)在公务交往中,不要送有价证券和过于昂贵的礼品,否则有行贿之嫌,也违背公关人员的职业道德。(2)不可以将残次品作为礼品。赠礼不应追求物美价廉,无论你花了多少钱,只要是残次品、处理品,送礼的意义也就打了折,甚至会引起误会。无论礼品具有什么价值,都应当选择同类商品中的上品,这是对对方的尊重。(3)不可以将本单位的广告性物品充当礼品。广告性物品不可以作为正式礼品,广告是一种付费的宣传,将广告性物品当作礼品赠送给对方是很不合适的。(4)不可以送容易产生误解的礼品。例如,不可以给老人送钟;丧事过后不能补礼;不可以给准备参加比赛的人送书;不能给有生理缺陷的人送他们无法使用的物品;刀剪有一刀两断的含意,并有威胁感,不能作为礼品;男士不可以给女士送内衣及鞋袜等。还有一些地区和民族对礼品的颜色和数量有忌讳,应当注意了解。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受礼礼仪(1)受礼者应在赞美和夸奖声中收下礼品,并表示感谢。一般应赞美礼品的精致、优雅或实用,夸奖赠礼者的周到和细致,并伴有感谢之辞(按中国传统习惯,是伴有谦恭态度的感谢之辞)。(2)受礼者双手接过礼品,视具体情况或拆看或只看外包装,还可伴有请赠礼人介绍礼品功能、特性、使用方法等的邀请,以示对礼品的喜爱。(3)只要不是贿赂性礼品,一般不要拒收,否则会很驳赠礼人的面子,可以找机会回礼。02赠礼与受礼的礼仪礼品的选择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礼品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受礼者区别对待。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2)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3)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4)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5)对老人,以实用为佳。(6)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7)对外宾,以特色为佳。涉外赠礼常识0303涉外赠礼常识亚洲国家的馈赠(1)形式重于内容。对亚洲国家人士的馈赠,名牌商品或具有氏族特巴的于上乙的定上好的礼品,至于礼品的实用性,则屈居知识性和艺术性之后,尤其是日本人和阿拉伯人,他们非常重视礼品的品牌和外在形式。对日本人而言,越是形式美观而又无实际用途的礼品,越受欢迎,因为日本人有赠礼的癖好,送他这样的礼品,他好再转送他人。(2)崇尚礼尚往来,而且更愿意以自己的慷慨大方表示对他人的恭敬。在亚洲国家,无论何地,人们都认为“来而不往”是有失尊严的,这涉及自身形象。因此,一般人都倾向于先送礼品给他人,而且收到礼品后,在回礼时则常在礼品的内在价值、外在包装上更下功夫,以呈现自己的慷慨和对他人的恭敬。03涉外赠礼常识亚洲国家的馈赠(3)讲究馈赠对象的具体指向性。选择礼品和馈赠礼品时十分注意馈赠对象的具体指向性,这是亚洲人的特点。一般说来,送给老人和孩子的礼品常常是令人高兴的,无论送什么,人们都乐于接受,但若是送他人妻子的礼品,则需考虑交往双方的关系及对方的忌讳。例如,阿拉伯人比较忌讳别人对其妻子赠送礼品,这会被认为是对其隐私的侵犯和对其人格的侮辱。(4)忌讳颇多。不同国家对礼品的数字、颜色、图案等有诸多忌讳,如日本、朝鲜等对数字4有忌讳,甚至把4视为预示厄运的数字,但他们对9、7、5、3等奇数和108等数颇为青睐,对9及9的倍数尤其偏爱(但日本人不喜欢9)。阿拉伯人忌讳动物图案,特别是有猪图案的物品,而日本人则忌讳有狐狸和獾等图案的物品。03涉外赠礼常识西方国家的馈赠(1)实用的内容加漂亮的形式。西方人对礼品更倾向于实用,如一束鲜花、一瓶好酒、一盒巧克力、一块手表,甚至一同游览、参观等,都是上好的礼品。当然,如果再讲究礼品的牌子和包装,那就更好了。(2)赠礼与受礼双方喜欢共享礼品带来的欢快。西方人在馈赠礼品时,受礼人常常当着赠礼人的面打开礼品包装并表示赞美,之后还会邀赠礼人一同享受或欣赏礼品。(3)讲究赠礼的时机。一般情况下,西方人常在社交活动行将结束时赠礼,即在社交已有成果时方才赠礼,以避免行贿、受贿之嫌。(4)忌讳较少。除忌讳13和星期五这两个灾难数和一些特殊场合(如葬礼),以及礼品的种类颜色等有一定讲究之外,大多数西方国家在礼品上的忌讳是比较少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