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写作的熏陶 课件(共52张PPT)-《经济应用文写作》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写作的熏陶 课件(共52张PPT)-《经济应用文写作》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节 写作的熏陶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写作、文学写作、应
用写作的内涵;掌握应用
文写的特点、规律。
能力目标:具备区分应用文写作、文
学作的能力;拥有应用文
写作能力及鉴赏能力。
写作是一种能力,是生命的一种生存形式和途径,是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必备的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脑力劳动。写作需要具备有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方法、技巧。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就是对生命秩序的尊重,写作行为具有哲学性和生命性。
什么是写作
什么是写作
学会看见,学会思考
学会表达,学会技巧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莫言
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作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作是一种自我净化。
——冯骥才
名言录
讨论:
比较下面几篇文章,看看有什么不同?
【案例1.1.1】 “春晚”是一种精神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为电视观众奉献的“春节联欢晚会”,以新鲜的节目形态,在黑白电视时代增加了中国人过年的色彩,那一抹亮色延传至今,成了中国的年俗,成了春天的符号,成了文化的现象,成了电视的精神。 在我最美好的人生岁月里,我目睹了“春晚”的历程。我们的电视已经从黑白时代进入到彩色和高清时代,我也从电视观众转变为电视工作者,近三年更有幸成为“春晚”的参与者,我对“春晚”的观感和情感也有着“划时代”的变化。 第一届“春晚”,我就是热心观众之一。当年的晚会就呼吁观众参与,我记得好像是出了五道谜语,让观众来猜。其中一道题目是:镜子里面有个人——打一个字。刘露老师在《文化生活》栏目里专门做了解释,还把写着“人”字的纸板摆在镜子前面,再看镜子里的字是“入”了。那欢乐的记忆一晃也20多年了。从1984年,有了更多的欢歌笑语,有了更新的互动参与,“春晚”开始让电视观众在每个除夕夜都“难忘今宵”了。 我第一次靠近“春晚”,是1989年年初,我刚到中央电视台少儿部实习。在电视台的圆楼里看着要参加“春晚”彩排的摩肩接踵的人群,也跟着兴奋。我对文艺部的人羡慕不已,像新兵看着大部队上前线。
【案例1.1.1】 第一次站上“春晚”演播大厅的舞台是1998年。8年后,我第一次走到了“春晚”舞台的中心,当我说出:“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洋溢着神圣和幸福。当所有人一起唱起《难忘今宵》的时候,更是有如梦如幻的感觉…… 我曾经说过,每次看到大型节目结尾时那长串的字幕就很感慨,那是我们的战友的阵容。亲身经历了春晚,每年经过6次彩排和惊心动魄的直播,才真正知道“春晚”二字的分量。今年我为自己在“春晚”的失误公开道了歉,是由衷地感到自己的表现给节目和节日带来了遗憾,每当我想起每次彩排之后从部长、台长到各工种人员都要开三四个小时的总结会,每次彩排后节目都会有新的改动,每次改进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每次上下道具的场工都像战士在冲锋,自己就愧疚不已!总想:假如当时……当记忆伴随痛苦会比欢乐更深刻,这是我一生铭记的教训。 “春晚”是个大舞台,是艺术的舞台,更是人生的舞台。小时候总不理解为什么“要敢于胜利”,人们都渴望胜利,怎么会不敢呢?现在明白,要想胜利是需要勇气的,要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也是需要勇气的,这是承担、奉献和牺牲的勇气。25届“春晚”,这种承担、奉献和牺牲已经成为电视文艺工作者的一种精神。我向这种精神致敬,更追随这种精神。还有不到半年,就会有人又举起“春晚”的大旗,传承这种精神。
【案例1.1.1】赏析 “春晚”是一种精神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为电视观众奉献的“春节联欢晚会”,以新鲜的节目形态,在黑白电视时代增加了中国人过年的色彩,那一抹亮色延传至今,成了中国的年俗,成了春天的符号,成了文化的现象,成了电视的精神。 在我最美好的人生岁月里,我目睹了“春晚”的历程。我们的电视已经从黑白时代进入到彩色和高清时代,我也从电视观众转变为电视工作者,近三年更有幸成为“春晚”的参与者,我对“春晚”的观感和情感也有着“划时代”的变化。 第一届“春晚”,我就是热心观众之一。当年的晚会就呼吁观众参与,我记得好像是出了五道谜语,让观众来猜。其中一道题目是:镜子里面有个人——打一个字。刘露老师在《文化生活》栏目里专门做了解释,还把写着“人”字的纸板摆在镜子前面,再看镜子里的字是“入”了。那欢乐的记忆一晃也20多年了。从1984年,有了更多的欢歌笑语,有了更新的互动参与,“春晚”开始让电视观众在每个除夕夜都“难忘今宵”了。 我第一次靠近“春晚”,是1989年年初,我刚到中央电视台少儿部实习。在电视台的圆楼里看着要参加“春晚”彩排的摩肩接踵的人群,也跟着兴奋。我对文艺部的人羡慕不已,像新兵看着大部队上前线。 标题:揭示主题。
开头:追溯“春晚”的由来,概括地表明基本观点。为深入探讨该话题奠定基础
过渡段,承上启下。
主体:以第一届“春晚”为切入点,融入与“春晚”相关的故事,用欢声笑语、难忘今宵突出“春晚”的主题,阐明“春晚”精神。
【案例1.1.1】赏析 第一次站上“春晚”演播大厅的舞台是1998年。8年后,我第一次走到了“春晚”舞台的中心,当我说出:“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洋溢着神圣和幸福。当所有人一起唱起《难忘今宵》的时候,更是有如梦如幻的感觉…… 我曾经说过,每次看到大型节目结尾时那长串的字幕就很感慨,那是我们的战友的阵容。亲身经历了春晚,每年经过6次彩排和惊心动魄的直播,才真正知道“春晚”二字的分量。今年我为自己在“春晚”的失误公开道了歉,是由衷地感到自己的表现给节目和节日带来了遗憾,每当我想起每次彩排之后从部长、台长到各工种人员都要开三四个小时的总结会,每次彩排后节目都会有新的改动,每次改进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每次上下道具的场工都像战士在冲锋,自己就愧疚不已!总想:假如当时……当记忆伴随痛苦会比欢乐更深刻,这是我一生铭记的教训。 “春晚”是个大舞台,是艺术的舞台,更是人生的舞台。小时候总不理解为什么“要敢于胜利”,人们都渴望胜利,怎么会不敢呢?现在明白,要想胜利是需要勇气的,要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也是需要勇气的,这是承担、奉献和牺牲的勇气。25届“春晚”,这种承担、奉献和牺牲已经成为电视文艺工作者的一种精神。我向这种精神致敬,更追随这种精神。还有不到半年,就会有人又举起“春晚”的大旗,传承这种精神。
借助回忆,直言自己对“春晚”的亲身感受,由羡慕到亲身经历,体会“春晚”的分量,深刻挖掘“春晚”对于个人及所有中国人的深刻意义。
结尾:弘扬、传承“春晚”精神,升华主题。
祝 福
鲁迅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
中宣发〔2013〕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财政厅(局)、文化厅(局)、审计局、广播影视局:
近年来,文艺晚会不断创新发展,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看到,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过多过滥,存在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特别是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容易助长不正之风,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群众意见很大。为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规范文艺晚会的重要意义(略)
二、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略)
三、营造节俭办晚会的良好氛围(略)
四、加强对文艺晚会的监督检查(略)
中共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审计署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3年8月13日
表达方式不同
文章体裁不同
结论:
一、写作的内涵
写作就字面讲含有“制作”“记写”的意思。《诗经·小雅》云:“作此好歌”。其中的“作”即用心创造的意思。《韩非子·十过》说:“子为我听而写之。”其中“写”是记写的意思。“写”“作”二字连起来是指把用心创作的东西记写下来。
写作即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结在一起的精神劳动,其成果是文章,其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交流思想。
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语言和文字
语言和文学
语言和文化
“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典论·论文》
你所知道的写作包括哪些?
写作包括
基础写作
文学写作
应用写作
1.基础写作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2.文学写作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
3.应用文写作
日常应用文
事务文书
专业应用文
行政公文
二、苏轼、欧阳修论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应用文作为应用意义的文体概念创始于“欧苏”,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欧阳修说:“自忝窃于科名,不忍忘其素习,时有妄作皆应用文字。”这里的“应用文字”指科举应试文章,含有“应用”之意。欧阳修1064年在《辞副枢密与两府书》中又说,修“少本无于远志,早近逮亲之禄,学为应用之文。”苏轼继承了欧阳修的思想,在《答刘巨济书》一文中也谈及应用文:“仆老拙百无堪,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于是应用文的文体概念就诞生了。
台湾教授张仁青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机关团体与机关团体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之文字,而为社会大众所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
裴显生说:“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
陈跃南教授说:“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
什么是应用文写作?
欣赏一组图片,了解应用文发展史
龟甲和兽骨
甲 骨 文
青铜器上的文字
尚 书
贾谊《论积贮疏》
出 师 表
刘勰的《文心雕龙》
刘禹锡《陋室铭》
沈括《梦溪笔谈》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人类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了应用文。殷墟出土的商周时期的甲骨卜辞是我国有据可查的最早应用文。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就是为应用而产生。郑玄的《周易注》中有这样的记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先秦时期的《尚书》收录了夏、商、周各代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是我国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体的文章集。
(一)启蒙期
秦始皇统一天下,下令统一文字,统一文书体制,使得应用文在秦汉时期基本成型。“公文”的称谓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制”“诏”等都是皇帝的命令。皇帝自称“朕”,下臣上书为“奏”。应用文体写作有了完整的规范体制,如高帝的《求贤诏》、贾宜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等。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二)成型期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写作以及应用写作理论著作,奠定了我国古代应用写作理论的基础,成为应用写作发展的里程碑。魏晋六朝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期。人们对应用文写作有了比较自觉的认识,应用文体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观念,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三)发展期
宋朝张侃提出“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唐宋时期应用文写作发展到了历史高峰。优秀的应用文有:
韩愈的《上宰相书》
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白居易的《请赎魏征宅奏》
李白的《与韩荆州书》
刘禹锡的《陋室铭》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四)成熟期
元明清时期成为应用文发展的稳定期。出现了许多应用文大家和名作:
沈括《梦溪笔谈》
朱世杰《算学启蒙》
王桢《农书》
海瑞《治安疏》
宗臣《报刘一丈书》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龚自珍《与吴虹生书》
林觉民《与妻书》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五)稳定期
汉语言在辛亥革命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封建色彩减少,民主意识增强,文言文变为白话文,以白话文为中心的新文种和公文程式产生;语体形式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经济文化生活的文体大量产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公文制度不断完善,各种公文体裁用途或使用范围日益规范化。先后多次修订公文制度。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六)繁荣期
四、带着锁链跳舞的应用文写作
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应用文“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应用文写作是以有效的行动为目的的,自古以来它就被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应用文写作的惯用格式约束和限制;但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它又具有一般文体所不具备的特点,发挥着不一般的作用。
四、带着锁链跳舞的应用文写作
(一)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1.真实性
应用文“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20世纪末亚洲金融风暴,韩国政府及时向全国人民发布公告经济危机实情,赢得国人的理解,韩国百姓拿出自家的金银首饰变卖,捐钱给国家,共度经济危机。
这个事例说明应用文写作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所涉及的材料、观点,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都涉及问题的最终结果,所以必须真实、客观、实事求是。
2.行业性
应用文中的许多文种都具有明显的专业性、行业性特点,尤其是应用文的内容涉及很多行业知识、专业术语,是具有专门行业职能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专门使用的。同时许多文种都具有特定的写作格式,对写作者有一定的要求,除了具备应用文的基本写作知识外,更需要了解该行业专用术语、专业知识。如法律文书、经济文书、科技文书、涉外文书等就是如此。
(一)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四、带着锁链跳舞的应用文写作
(一)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3.被动性
在应用文写作中多数文种通常都是因工作必须,受命于领导而写作的。写作者一般较少主动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表达什么观点,运用什么材料,提出什么建议,发出什么请求,都是受有关机关、领导、部门的旨意而定的,常常是“立言”要准确地表述领导机关的意图,对写作者具有较高的要求。
四、带着锁链跳舞的应用文写作
4.实用性
实用是应用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主要区别之一。一般文学作品的创作是“有感而发”,而应用文的写作是“有事而发”,无事不发,是“为实用而作之文”。比如信写给谁,合同和谁签,都要有明确的对象,而文学作品的阅读对象往往是不确定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雅俗共赏。
(一)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四、带着锁链跳舞的应用文写作
5.时效性
文学作品写作时间性不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好后搁置了很长时间才发表。《红楼梦》写了10年之久才完稿。应用文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而写的,所以它的时间性很强,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及时反映,否则拖延时间就会给生活、工作、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一)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四、带着锁链跳舞的应用文写作
6.程式性
应用文写作有其特定的、惯用的格式,约定俗成、相沿成习。当然,应用文的格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应用文写作格式也会变化。这些变化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以更加方便人们表情达意的需要为出发点。
(一)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四、带着锁链跳舞的应用文写作
(二)应用文的作用
1.宣传教育作用
2.规范行为作用
3.交流信息作用
4.依据凭证作用
四、带着锁链跳舞的应用文写作
五、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的区别
(1)写作目的不同:文学作品陶冶情操,愉悦精神,塑造艺术
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应用文用来指导社
会生活实践,有矩可循,有法可依。
(2)写作原则不同:应用文写作具有“约定俗成”性而文学写作提
倡创新思维,不拘一格。
(3)写作材料不同:应用文写作材料必须真实材料。文学写作
材料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虚构、夸
张,创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语体风格不同: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鲜明、平实、庄
重;文学写作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5)思维方法不同:应用文写作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文学写作
更强调形象思维。
(6)写作格式不同:应用文写作格式约定俗成的;文学写作,
除旧体诗歌外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
一、填空题
1.写作包括( )、( )、( )。
2.应用文写作的特点有( )、( )、被动性、
( )、( )、( )。
3.应用文写作的主要作用有( )、( )、
( )。
二、讨论题
1.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有没有必要学习写作知识?
2.诺贝尔获奖作家莫言有没有资格做北大研究生导师?
3.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有哪些区别?
【感悟升华】
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和学校,你一定有很多异样的感觉,结合这段时间的生活做一次写作练习,请把这种感受写成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
(1)确立一个主题(应该是有意义的);
(2)为了表达这个主题,选取所需材料;
(3)借助一定的表达方式突出主题;
(4)展示你的书面语言风格特色。
【感悟升华】
小结
应用写作也叫实用写作;
“Practical writing ”
2.应用写作第一要义是——实用。“Put to use”
3.应用写作是专门研究应用文写作特点、规律、写作技法的一门科学。
4.理论性、实践性相结合。
写作类型 文 体 表达方式
基础写作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 叙述、描写、说明、
议论、抒情为主
文学写作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为主
应用写作 日常应用文 工作事务文书 行业应用文 行政公文 …… 叙述、说明、议论
为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