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讲解公文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文件、电报、报表、会议文件、调查材料的具体应用。【本章主要介绍】第二章 公文写作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第二节 公文的分类及其特点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第二章 公文写作第四节 公文的行文规范训练参考题一、 公文的本质与作用二、 公文的产生与发展沿革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一)公文的含义公文是法定的机关与组织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制成的书面文字材料,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定团体等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各种书面材料,是各党政军机关交流经验的一种重要工具。一、 公文的本质与作用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二)公文的本质和作用1. 制定和贯彻执行政策的作用。2. 指导工作的作用。3. 互通信息的作用。4. 宣传、教育的作用。5. 凭证和依据的作用。6. 现实执行的效用。7. 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作用。一、 公文的本质与作用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在我国,公文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活动,古已有之。据考古发掘,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到3 000多年前的殷商王朝的奴隶主阶级,已经能够运用龟甲和兽骨作为书面载体来书写文字,并以此指导当时的政务活动。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那些镂于甲骨、刻于碑石、铸于金属、书于竹简的文字,其用途大多是属于实施权力分配和社会治理的。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最早产生文书的国家之一。二、 公文的产生与发展沿革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一、 党政军法定公文的分类二、 党政军法定公文的特点第二节 公文的分类及其特点三、 公文文种选择的依据(一)从公文的来源来划分。(二)从公文的行文关系上来划分。(三)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划分。(四)从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和公文作用来划分。(五)从公文的内容和特点来划分。(六)其他常见分类。一、 党政军法定公文的分类第二节 公文的分类及其特点(一)作者的法定性。(二)效力的权威性。(三)内容的公开性。(四)体式的规范性。(五)制发的程序性。(六)创制的时效性。二、 党政军法定公文的特点第二节 公文的分类及其特点(一)根据发文机关与主要受文者间的工作关系选择文种。(二)根据作者的权限选择文种。(三)根据行文目的、要求和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文种。三、 公文文种选择的特点第二节 公文的分类及其特点一、 公文的组成部分二、 眉首、主体、版记的构成及写作要求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三、 公文的特定格式公文的结构指公文的组织构造。公文结构具有规范性和相对确定性,党和国家对公文的基本构成作出了规范性要求。党的机关公文一般由17个部分组成。《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由版头、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组成。”一、 公文的组成部分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一般由18个部分组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一、 公文的组成部分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3部分。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芯,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为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二、 页眉、主体、版记的构成及写作要求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一)眉首部分1. 公文管理标识。2. 发文机关标识。3. 发文字号。4. 签发人。二、 页眉、主体、版记的构成及写作要求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二)主体部分主体由公文标题、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单一发文章和联合行文印章)、附注等要素组成。二、 页眉、主体、版记的构成及写作要求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三)版记部分1. 主题词。2. 抄送机关。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4. 版记中的反线。5. 版记。二、 页眉、主体、版记的构成及写作要求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一)信函格式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首页不显示页码。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发文字号置于武文线下一行版心右边缘顶格标识。发文字号下空一行标识公文标题。如需标识秘密等级或紧急程度,可置于武文线下一行版心左边缘顶格标识。两线之间其他要素的标识方法从本标准相应要素说明。三、 公文的特定格式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二)命令格式命令标识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命令”或“令”组成,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命令标识上边缘距版心上边缘20mm,下边缘空两行居中标识令号;令号下空两行标识正文;正文下空一行右空四字标识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识签发人职务;联合发布的命令或令的签发人职务应标识全称。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二字标识成文日期。其他要素从本标准相关要素说明。三、 公文的特定格式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三)会议纪要格式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其标识位置同发文机关标识,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其他要素的表示方法,与一般文种相应的格式要素的标法相同。三、 公文的特定格式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一、公文的行文关系二、 公文的行文规则三、 公文的拟发程序第四节 公文的行文规范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根据组织系统、公文法定作者的职权范围与行文单位间的隶属关系确立的发文单位与受文机关之间的关系,是机关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在公文运行中的的体现。我国社会组织机关及其部门、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和行文关系有以下4种。(一)上下级关系。(二)隶属关系。(三)平级关系。(四)非隶属关系。一、 公文的行文关系第四节 公文的行文规范行文规则是指机关行文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定或准则。在此,主要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公文的行文规则归纳成为6个方面加以解说。(一)注重效用。(二)行文根据。(三)部门行文。(四)联合行文。(五)抄送规则。(六)请示规则。二、 公文的行文规则第四节 公文的行文规范公文的撰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拟稿、审核、签发、编号、打印、用印、下发、存档等基本环节。三、 公文的拟发程序第四节 公文的行文规范一.指出下面发文字号的错误,并予改正。(1)×国办(06)第 169 号(2)×政办字 [2003]15(3)〔 2005 〕×电办第1号(4)×商办〔20047〕十号(5)×政发〔二○○三〕字第6号二.指出下面成文日期写法的错误。(1)2009年 5月 1 日(2)2003 年九月十日(3)○五年一○月二四日(4)贰零零肆年伍月拾玖日(5)二 00 七年 10 月九日训练参考题三.指出下面公文标题的错误,并予改正。(1)××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通知〉的通知(2)××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和深化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3)××××关于申请解决更换一台锅炉并大修一台锅炉的报告(4)关于对张××进行欺骗伪造病假条错误的通报(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教师节的决定(6)关于增加生产任务的函(7)××市公安局关于表扬×××的通知(8)××县政府写给××市政府的《关于企业改制问题的请示》训练参考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