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学校 学科 历史 年级 初二
教材 人教部编版 单元 第二单元 课时 3
一、单元内容 1953年,我国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其他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国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1956年,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
二、单元背景分析 课程摘录 1、内容要求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了 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2、学业要求 ①能够了解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人物、现象;能够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探索这条路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②能够搜集、分析重要的历与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能够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八下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探索,主要包括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制度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的探索,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本单元上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4课的主要内容是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5课主要内容是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主要讲述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情分析 具备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活跃,经过一年半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史实,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因而对于本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能够产生一定的共鸣。 还缺什么:学生对于建国初的经济建设和经济问题、社会主义的探索既不太关注也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能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同时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单元结构
四、单元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观看视频、小组合作等方式,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等基本史实,梳理新中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制度建设的发展脉络,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说出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文化大革命等相关知识,梳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基本线索,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3.通过观看视频、搜集资料等方式,说出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了解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艰苦奋斗的事迹,学习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五、单元评价任务 任务一:自主阅读教材内容,观看相关视频,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等基本史实,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新中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制度建设的发展脉络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任务二:自主阅读课本,说出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文化大革命等相关知识,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理清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基本线索,知道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任务三: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等资料,说出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学习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艰苦奋斗的事迹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六、单元评价标准
七、单元大情境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开国大典上的旗杆须高达30米,才能和天安门城楼形成完美的比例。而当时中国根本没有能力生产出这么长的钢管。最后,在北京自来水厂的车间,找到直径大小不一的钢管,套起来焊接,但只能做到22.5米,再长就不能保持旗杆的稳定性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新中国的领导人是如何探索祖国的建设之路的呢?这条路是一帆风顺的吗?有什么曲折和成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