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黄河颂 第1课时新课导入关于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的基本走向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5464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发生在黄河的战争黄河天险是一道天然防线。牧野之战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抗战时期,日军曾发动多次渡河战斗,都未能成功。黄河一度成为阻击日军的天然防线,也是抗战军队强大的帮手。抗战中的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宏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学习目标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黄河大合唱》,积累“狂澜”“屏障”“浩浩荡荡”等常考词语。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重点)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难点)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重点)走近作者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代表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背景资料本诗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 年版)。1938 年,抗日烽火早已燃遍中华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坚强不屈的意志。1939 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文体知识颂 歌颂歌是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与人密切相关。在我国当代文学中,颂歌多以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雄人物为主。光未然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冼星海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字音字形山巅( ) 劈成( ) 气魄( )狂澜( ) 浊流( ) 宛转( )屏障( ) 哺育( ) 澎湃( )九曲连环( ) 一泻万丈( )diānpīpòlánzhuówǎnpíngbǔpéng pàixièqū多音字( )屏障( )屏营( )屏息凝神( )九曲连环( )歌曲曲qūqǔ意为“惶恐的样子(多用于奏章、书札)”。( )坚强( )勉强( )倔强强qiánɡqiǎnɡjiànɡ( )臂膀( )膀肿( )膀胱膀bǎnɡpānɡpánɡ屏pínɡbīnɡbǐnɡ表“戏曲、歌曲、歌谱”之意时,读“qǔ”;其余情况读“qū”。读“jué”。浮肿。形近字巅(diān)山巅颠(diān)颠簸癫(diān)疯癫澜(lán)波澜斓(lán)斑斓谰(lán)谰言阑(lán)阑珊理解词语气魄:侧重于“魄”,魄力,胆识,强调在处理事情时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作风。气概:侧重于“概”,气度,风度,强调在对待重大问题或在紧急关头时表现出来的精神、态度、举止、气势等。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宛转:蜿蜒曲折。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汹涌。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意为“(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时,同“婉转”。新课讲解播放《黄河颂》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境界,并谈谈感受。一 美美的听激情、澎湃、有气势、有力量……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历史,母亲河——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请深情体味读出感情。)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朗读,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你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二 深情的读(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2)短句要读出气势。如“伟大而坚强,”“望黄河滚滚”“掀起万丈狂澜”。(3)动词 “掀”“劈”“奔” 重读(4)“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5)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6)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朗读提示:文章脉络第一部分(①):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为下文“颂”黄河蓄势。第二部分(②—⑥):歌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直接歌颂了黄河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整体感知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水流特点地理特征历史贡献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九曲连环,绵延万里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学生活动你们班准备拍摄《黄河颂》的短视频,请你帮忙完成脚本设计。镜号 景别 拍摄角度 画面内容 对应歌词1 全景、远景 俯拍 在高山之巅远望黄河奔向东南。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2 特写 平拍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3 全景 黄河蜿蜒曲折地流向远方。4 远景 俯拍 黄河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贯穿中原大地。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黄河波涛汹涌,掀起狂澜。俯拍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5课 黄河颂 第1课时 课件.pptx 黄河颂(朗读).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