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简介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电磁波
教学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出示中央电视塔图片,学生说出作用。宇航员空中太空中给我国同学授课,之间信息交流是靠什么递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电磁波?对于电磁波这个词生活中很熟悉,它是怎么呢产生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总结〗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没有通信使用的导线,信号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电磁波的海洋。(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10min) 1.电磁波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如何研究它呢?物理学中我们研究类似问题运用什么试验方法? 2.下面我们制造一下电磁波,大家感受一下。 【实验 1】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3.用水波类比电磁波的产生: 【视频 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结论】电磁波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它能为我们传递信息。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15min) 1.波长、频率与波速阅读教材,了解波长、波谷、波峰、波速等名词 (1)波峰──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波谷──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 (2)波长(λ)──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 (3)频率──波在 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f);(4)波速──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它们间的关系为:: c=λf。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 c=2.99792458×108 m/s=3×105 km/s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计算某频率的波长。 2.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学生讨论研究方法。【实验 2】把手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用另一部打电话看手机能否收到信号。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 【实验 3】把手机放在密闭的木制(或铁制)的盒子里,呼叫,看能否收到信号。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 【实验 4】把无线寻呼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 (三)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看课本 99页图 10.2—5进一步说明。 (四)应用与危害1微波炉(5min) 看书后的科学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1.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 2.微波炉适宜于加热什么食物? 3.微波对人体有害,使用微波炉怎样作好防护?电磁波的无处不在方便生活的同时危害性。高科技前沿相关知识加强学生保家卫国而学习。 (五)学生谈以后的做法 (六)总结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学生回答 “转换法”两位同学尝试研究学生观察并思考—咔咔声怎么来的。 结合电与磁之间关系师生讨论阅读教材了解解相关知识幻灯片出示电磁波图片学生认识相关名词 找一名组长同学在图中找出波长,波谷,波峰,波长。教师点出它们之间关系学生思考“电磁波速与光速一样”它们之间的关系两学生实验其余猜想观察 两学生实验 其余猜想观察 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 师生讨论看书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 学生总结 由空中授课视频,让学生领略科技进步,激起学生好奇,与对科学的热爱。物理思想问题研究的方法---转换法 学生尝试探究转化法的应用“现象— 说明什么问题”增加学生对看不见、摸不到物质的认识视频直观、说服力强拿声音与它进行类比,进一步增强对电磁波的认识。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一些基本常识目的为电磁波家族波长与频率大小有初步感知。感受电磁波的频率及波长感受波的统一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实验说明电磁波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了解波长不同的不同用途。渗透波长越长,饶射能力越强。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增加学生知识面,微波炉的使用及注意目的加强安全意识通过课后习题,重点介绍这个与高科技前沿相关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空间新教材充分挖掘了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的实例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由于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并不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根据教材内容在安排本节时,是由学生身边生活事例来引入新课的,并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在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生事物的思想。如在看电视时使用电吹风会出现的现象和在电脑前使用手机会出现的现象,让学生来感知.在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查阅相关资料,使他们对电磁波有初步了解。另外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要求学生对波长、频率和波速三者的关系有初步认识,并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这三个物理量的定义采用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搜集的有关电磁波知识来了解电磁波的利用和危害以及防护的小常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更生动的了解知识。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同行交流和探讨,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我都感到很费解,我是听了同行的课之后与自己的相比较,才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才真正明白“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区别。还有,要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也离不开学生这个重要主体。在教育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给我提意见或者建议,很多学生都很积极。有的学生说“板书不给力”,有的说“说话声音有点小”,有的说“语速有点快”......所有学生提的意见和建议我都珍藏起来,以此鞭策自己。 对于缺点,我能改则改,难改则想办法改,师生感情增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也有了改善。 总之,一个教师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出来,实现真正的成长,离不开自己有效的努力、同行的帮助和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