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本册总览
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
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认识基本制度
了解国家机构
尊重自由平等
维护公平正义
核心导向:
八年级下册
坚持
宪法至上
理解
权利义务
人民
当家做主
崇尚
法治精神
新课导入: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
--2024年新年贺词
思考:人民始终是习近平主席关注的重心,你知道为什么吗?
2024年新年贺词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1.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知道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2.道德修养:知道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道理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采取的措施。
3.健全人格:提高宪法意识,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4.责任意识:积极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关注国家发展、关心国家大事。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坚持共产党领导;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学难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学习目标: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5.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议题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运用你的经验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问题:请谈谈你对碑文的理解。
1946-1949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最后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而牺牲的英雄们;
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百多年来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表示永远的纪念。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他们英勇斗争的胜利果实,他们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千秋永照,万古长存。
1921年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2017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成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实行改革开放
党的十九大
新时代
站起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富起来
强起来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历史选择)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是如何带领人民确保奋斗成果的?
时间:
1954年9月20日,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
1975年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第一章 【总 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问题: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宪法确立)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思考:从宪法第一条中指出: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扮演怎样的角色?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①历史选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根本宗旨:社会主义制度 。
④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世界更多将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从党自身角度,说一说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领导立法:疫情爆发后,依据03年非典,党领导出台《突发事件应对法》。
保证执法:监察体制改革、打虎拍蝇、海外追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无不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决心。
带头守法:通过宪法宣誓对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更能激励宣誓人压实责任、明确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前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支持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材料二:2023年8月,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给北京、河北、天津3个省市划拨专项资金4400万元,用于支持防汛救灾工作;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材料一:2023年12月,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1亿元用于支持甘肃、青海2省抗震救灾。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3.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③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公民
人民
明晰“公民与人民”
人民
公民
敌人
具有中国国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和人民的敌人)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切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爱国者
法律概念(与国籍有关)
政治性概念(与敌人相对)
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藏独、疆独和台独势力、邪教、极端仇视社会主义的人等)
易混易错
人民≠公民
翻阅宪法文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 第二条
宪法确认国家性质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①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宪法》第六条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区别各种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公有制(社会主义国家)如:
私有制(资本主义国家)如:
中国、朝鲜、越南、古巴、老挝
美国、英国、欧洲国家……
解读第六条,可以看出来国家在哪方面保障权力属于人民呢?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思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否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代表人民行使
人民
人民代表
产生
国家权力
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人民行使
属于
行使
间接
直接
直接
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都有哪些呢?
宗教信仰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 总纲
第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
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章 总 纲
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我国的武装力量主要为谁服务?
我国的国家安全主要靠谁去维护呢?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⑥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思考: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我国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基本内涵
基本特点
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主体内容
主体广泛:我国公民、外国人、个人、群体
内容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总体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5.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①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①立法:
(2)具体要求: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从奇葩证明到互联网+政务服务,说明了什么?
②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以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③监察: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监察)
依法战疫,习近平指示
2022年1月10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对原告江秋莲与被告刘暖曦(原名刘鑫)生命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刘暖曦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江秋莲各项经济损失496000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0元,并承担全部案件受理费。法院审理认为,刘鑫作为江歌好友和被救助者,未如实告知侵害危险,为求自保将江歌挡在门外被杀害,具有明显过错。
④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⑤普法: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结合以上图片,要把人权理想变为现实,国家应该怎样做?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1)总体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
①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执法:行政机关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监察: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普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5.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课堂小结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1.2023年5月17日—1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要持续深入推进立法规划编制工作,保证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立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保证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立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 保证执法 B. 带头守法
C. 支持司法 D. 领导立法
D
课堂练习
2.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和路径,是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顶层设计。材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履行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
③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课堂练习
3.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权。下列做法对此起助力作用的是( )
①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确保公民参与执法
②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保护公民的所有权益
③行政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④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4.2023年4月27日,中国海军南宁舰、微山湖舰在苏丹撤离的首批678人安全抵达沙特吉达港,其中中国公民668名,外籍人员10名。这是中国海军第三次执行海外紧急撤离任务。这( )
①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体现了确保生存是我国最大的人权
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④表明我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