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49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49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二十大报告百余次提及人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代表们表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有可持续性。
热点导学
报告中提到: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召开。
思考:从总书记的讲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宪法的重要地位。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地位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是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目录
目录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3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7、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8、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自主学习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2—11页,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01
近代以来,为实现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探索。
1851年
1860-1894年
1911年
失败
失败
失败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1921年
无产阶级
中国
共产党
成立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
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75年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是如何带领人民确保奋斗成果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
笔记: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P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事业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主席这样说
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部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国家性质
思考:阅读宪法第一章第一条,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课堂笔记
我国的国家性质?P4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是先进阶级的代表。
工人农民结成联盟,壮大了对付敌人的力量。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性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
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目标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是领导一切的
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01
02
表示:党组织、政府部门、军队、群众、学生
泛指各级、各部门、各领域、各行各业所有的人
党政军民学
表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间
泛指中国所有的地方
东西南北中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5
课堂笔记
①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补充)
②A.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p4
B.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C.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D.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p4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p5
革命
事业
宪法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性质
宗旨
目标
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
最本质特征
最大优势
领导一切
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目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是领导一切的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
党的理想
3.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党和法律的关系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四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领导立法: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绿色发展的远景目标,长江保护法诞生。
保证执法:监察体制改革、打虎拍蝇、海外追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无不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决心。
支持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
带头守法:通过宪法宣誓对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更能激励宣誓人压实责任、明确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前行。
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中国共产党
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央书记处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02
第二部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8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宪法确认国家性质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二部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公民
人民
敌人
公民=人民+本国国籍的敌人
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是中国公民。
(不管是在押犯人还是未成年人)
法律概念
人民
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
人民≠全体社会成员
(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社会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易混概念区别
人民
公民
人民≠公民
区 别 人 民 公 民
含义不同 在现阶段,我国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性质不同 人民是政治概念。 公民是法律概念。
范围不同 人民的范围比公民范围小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范围大
①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是中国公民(不管是在押犯人还是未成年人)。
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爱国的都是人民。
公民=人民+本国国籍的敌人
公 民
人民
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国家权力:是政治概念。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通常被称为公权力。与服从相对应。
公民权利:是法律概念。指公民依宪法和法律行使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应。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条 中国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确认国家性质
宪法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结论一: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zhe
能源
重要领域由国企主导
通信
交通
金融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以上材料这说明了什么?
第一章 总纲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我国经济形式结构图
结论二: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习近平参加北京市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参加区人大代表的选举投票。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章 总纲
第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时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结论三: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思考:思考关乎公民的权利有哪些?
结论四: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相关链接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思考:我国的武装力量属于谁?它的任务是什么?
⑤武装力量:宪法规定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材料: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正式下水。福建舰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又一重大的历史性突破,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3.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经济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政治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武装力量: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目的和要求:
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求: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小结:宪法如何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青少年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启 示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02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03
探究:人权
发展义务教育
提供营养午餐
开办农村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
思考一:下面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提示:说明了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权利、经济权利。这些权利是靠国家的保障实现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思考二:你知道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吗?
提示:扶贫、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监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第三部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思考:医保谈判,不断调整医保药品说明了什么?
①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补充)
课堂笔记
人的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
6、人权的主体、内容、特点 P8
1、主体:我国公民、外国人;个人、群体。
2、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3、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防控疫情各方合作
党中央统一领导并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已发实行群防群控,采取果断的防控措施;各级监察委员会对落实防疫措施不投入、不深入、不扎实的官员从严从快查处问责;各级法院审结各类涉疫案件2739件;各级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疫刑事犯罪3751人。起诉2521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829件;国家积极宣传防疫政策,要求居民遵守疫情防控的规则,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思考:结合材料及课本知识谈谈国家是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监察机关
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
宣传法律法规
课堂笔记
7、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如何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
①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立法机关)
②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行政机关)
③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监察机关)
④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司法机关)
⑤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国家宣传)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国家尊重
和保障人权
5.人权的含义、实质分别是什么?
6.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7.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自身角度)
课堂小结
自学检测(3分钟)
1、父母觉得小红是女孩子,出生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也不给抚养费,小红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其父母定期支付教育及生活费。这段材料表明公民权利的得到是通过( )来实现。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宪法保障 D.执法保障
2、下列关于人权主体和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丁某没有人权
B、来我国工作的美国人乔治拥有人权
C、人身权利、政治权利都属于人权的内容
D、人权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B
A
3.关于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民享有政治权利,公民不享有政治权利
B.人民享有的权利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少
C.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公民不参与国家管理
4. 下列人物属于中国公民的是( )
①小红在中国出生②小青丢失了自己的中国居民身份证③小黄是中国公民,他出国留学获得新加坡国籍④小蓝因犯罪被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
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C
A
5.下边漫画《无处遁形》说明了 ( )
①我国重视保障人权
②国家有关部门切实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 
③国家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 
④我国公民的人权得不到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下列有关人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B.平等权和人身权利、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都是公民人权的内容
C.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只包括我国公民
D.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A
C
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习近平
本课小测: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请你谈谈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