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质量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质量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教学整体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课时 1课时
学段 初中二年级 教学课题 《质量》
教学设计
1.课标解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但在初中不要求作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即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与形状、状态和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要求学生知道质量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并对质量的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培养其估算能力,如能分别说出一些质量为几克、几千克的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2.教材分析 课程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五章节《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本节课是八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物质这一内容的初始概念建立课程,是为了后续在探究物质基本性质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形成物质观的重要内容。质量是整个初中物理阶段的重要概念,教学要求较高,不论是概念的建立过程,还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或是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
3.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还存在不成熟的方面,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来加深理解。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比较关键,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比较薄弱,需要从基础开始逐步扩充知识面,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4.学习目标 本节课中学生应通过举例的探究过程和科学抽象的方法初步建立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内涵,认识到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通过对知识的类比迁移与应用,学会在探究物质质量的不同时应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对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知道关于质量单位中“千克”的由来,以及各常用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在生产生活联系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常用质量单位形成具体的感知,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和构建的过程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逐步形成物质观念及抽象思维能力。
5.重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
6.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物体,他们都是有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现有以下7中物体:钳子、回形针、瓶子、玻璃片、烧杯、铁钉、尺子。(图片分类探究)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吗?在学案上完成自己的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进行分享和展示,将6种物体分为三类。 塑料:瓶子、尺子 玻璃:玻璃片、烧杯 铁:钳子、铁钉、回形针 通过探究发现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以教室内的物体作为探究对象说一说它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在分类中分为同一类的物体,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同一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对比物质的多少可以通过体积的不同直观的看出所含物质的不同。 新课教学 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越大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更多。 (一)质量概念:物体由物质组成,在物理学中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引导学生做知识的迁移,以学习速度是的字母表示方式类推,让学生说出: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在探究时,若出现不同种的物质构成的物体,怎样对比物体的质量大小? 提问:教室里有椅子,木椅子也是椅子,铁椅子也是椅子,他们的质量谁多谁少? (二)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探究一:利用橡皮泥,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对比橡皮泥前后的质量,探究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的形状没有关系。 探究二:将一块铁块从教师的前方像后方有向的进行传递,再对比传递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物质所处的位置没有关系。 探究三:将冰冻的水通过加热融化为水,对比融化前后的质量关系,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的状态没有关系。 总结以上的三个探究实验,得到结论: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在课程中,通过列举水的引用,发现水的质量改变了。 (三)质量的单位 从古时的一些图文中,体现出人从古时就对物体质量进行的大小对比做了研究,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出现了质量的度量单位。但各个时代和国家对于质量的衡量标准及工具都各不相同,为了方便贸易及沟通交往。国际上对质量的单位作了统一规范。 国际单位:千克Kg(简单的介绍说明一下国际千克原件的由来)。让同学们明确对于质量单位做出统一的必要性和严谨性。 2.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 3.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 知识延伸: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公斤、斤。 1千克=1公斤=2斤 估测:从身边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对苹果和物理课本的质量进行估测。建立基本的质量大小的概念搭建。 生:苹果质量大概200g,物理课本质量大概500g。 (四)测量质量工具 1.托盘天平的构造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观察,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构造。 (1)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衡量平衡 (2)指针和分度标尺: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标尺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3)称量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4)托盘:左侧放物体;右侧放砝码。 2.测量质量的其他工具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案秤、电子称、台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实验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 三、总结 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将本节概念课的所有基本概念及内容做出总结并完成对应练习。
7.板书设计 5.1质量 一、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二、单位:千克Kg 1t=103Kg、1Kg=103g、1g=103mg、1mg=10-3g=10-6Kg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四、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8.作业设计 一、课时作业 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4吨= 千克 30克= 千克 2、根据你对日常生活的了解填写合适的单位。 (1)一卡车蔬菜的质量大约是1.2 (2)一只粉笔的质量大约是5000 二、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请同学们下去对熟悉的物体进行质量估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