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2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2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教案

资源简介

第1节 力
第2课时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1.知道力的三要素。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初步形成力的相互作用观念。
1.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学会使用力的示意图模型,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分析具体问题。
1.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实验中,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2.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力的相互作用,提升实验探究的能力。
1.通过规范学习,掌握力的示意图画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乐趣。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根据要求作力的示意图。
小车、钢尺、弹簧、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导入
展现紧张刺激的足球比赛动图或视频。在足球场上,如何用力是运动员们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比如,守门员发球时,为了利于己方,大多数时候会大力将球踢得很远,队员们之间互相传球用得力会小一些,为了不传错,要尽量控制传球的方向,有时候为了进球,运动员们还会使出一些小技巧,朝球的某些部位踢过去,形成香蕉球……不同的力对球造成了不同的作用效果。那么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探究点一: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活动1:引导学生对导入部分的描述和画面思考和猜想: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们会陆续猜想有以下因素:大小、方向、作用位置(作用点)。
提醒学生们多个变量应该使用的物理方法后组织学生设计小实验来验证猜想。(老师可以组织以下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力的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1.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更容易推开门。2.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更容易把螺母拧紧。)
学生动手实验,并进行展示。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对于这三个因素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活动2:展示生活中运用力的三要素的一些实例。
活动3:提出问题:如何简单方便地表示一个力呢?
以图片为例讲解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
归纳总结: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活动4:以一个实例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归纳总结:①确定受力物体;②在受力物体上找到作用点;③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条长度适宜的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④标上力的大小和单位
例题训练:见课件
探究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1:播放《卖拐》片段并提出问题:范伟跺的是地板,为什么他自己的腿为什么会麻?生活中我们用力拍桌子为什么痛的是手呢?
演示实验(也可以指导学生动手):两个学生穿着滑冰鞋互相推。两个小车绑上磁体,同极靠近后松开。两个气球相互挤压。两个鸡蛋互相碰撞。
学生观察现象并对现象进行讨论、分析(以前面两个实验为例)。
归纳总结:当施力物体给了受力物体一个力的作用,受力物体也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的作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2:提出问题:下列图片中人或物体前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进行解释回答。
展示生活中力是相互作用的明显现象的例子。并要求学生举例。
加强对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活动3:讲授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例题训练:见课件
三、板书设计
第1节 力
第2课时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1.力的三要素: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