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增值税的会计核算_5 课件(共31张PPT)- 《税务会计(第六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增值税的会计核算_5 课件(共31张PPT)- 《税务会计(第六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06
出口退税的
会计核算
出口退税的会计核算
出口产品按规定退税的,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小规模纳税人应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的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零税率服务退(免)税的会计核算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的会计核算
对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出口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的货物、劳务,实行退(免)税办法,即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予以退还。
(1)外贸企业出口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货物以外的货物:
增值税应退税额=增值税退(免)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退税率
(2)外贸企业出口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货物:
增值税应退税额=委托加工、 修理修配的增值税退(免)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退税率
(3)退税率低于适用税率的,相应计算出的差额部分的税款计入出口货物劳务成本。
自2019年4月1日起,我国企业适用的出口退税率包括13%、10%、9%、6%和0。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九十一】某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收购一批货物报关出口,收购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购货金额为1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 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该货物的出口退税率为10%,出口销售价格为20 000美元(汇率为1∶6.5)。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的会计核算
采购货物时:
借:在途物资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 000
 贷:银行存款113 000
货物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100 000
 贷:在途物资100 000
出口销售免税,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为:
  20 000×6.5=130 000(元)
借:银行存款13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30 000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的会计核算
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 000
 贷:库存商品100 000
计算不予退还的进项税额:
  100 000×(13%-10%)=3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3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 000
计算应收出口退税:
  应收退税额=100 000×10%=10 000(元)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1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0 000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10 0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10 000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是指具有生产能力(包括加工、修理修配能力)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
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列名生产企业 出口非自产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不包括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的应纳增值税税额),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还。
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2.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期末留抵税额”。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4.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包括当期国内购进的无进项税额且不计提进项税额的免税原材料的价格和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价格,其中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当期进口料件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1)采用“实耗法” (2)采用“购进法”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4.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1)采用“实耗法”的,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为当期进料加工出口货物耗用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其计算公式为:
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当期进料加工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100%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4.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2)采用“购进法”的,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为当期实际购进的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若 当期实际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则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九十二】某企业为生产型出口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该产品的征税率为13%,退税率为10%。5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购进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 000 000元、税款为130 000元。款项已支付,货物已入库。
(2)内销一批产品,不含税销售额为500 000元,款项已收到。
(3)报关出口一批产品,离岸价为50 000美元(假设汇率为1∶6.5),款项尚未收到。
计算该月应退税额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1)购进原材料:
借:原材料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 000
 贷:银行存款1 130 000
(2)内销货物:
借:银行存款56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5 000
(3)出口货物:
借:应收账款32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325 000(50 000×6.5)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0 000×6.5×(13%-10%)-0=9 75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9 75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 750
(4)计算出口产品不得抵减的进项税额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5)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65 000-(130 000-9 750)-0=-55 250(元)
(6) 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50 000×6.5×10%-0=32 500(元)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55 250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2 500元
所以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32 500(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2 500-32 500=0(元)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32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2 500
(7)计算应退税额: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8)收到出口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32 5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32 500
(9)结转下期留抵税额:
  结转下期留抵税额=55 250-32 500=22 750(元)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九十三】某企业为生产型出口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该产品的征税率为13%,退税率为10%。5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购进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 000 000元、税款为100 000 元。款项已支付,货物已入库。
(2)内销一批产品,不含税销售额为500 000元,款项已收到。
(3)报关出口一批产品,离岸价为50 000美元(假设汇率为1∶6.5),款项尚未收到。
计算该月应退税额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2)计算应退税额:
因为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25 250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2 500元
所以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25 250 (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2 500-25 250=7 250(元)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25 2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7 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2 500
(3)收到出口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25 25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25 250
(1)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65 000-(100 000-9 750)-0=-25 250(元)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九十四】某企业为生产型出口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该产品的征税率为13%,退税率为10%。5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购进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 000 000元、税款为50 000 元。款项已支付,货物已入库。
(2)内销一批产品,不含税销售额为500 000元,款项已收到。
(3)报关出口一批产品,离岸价为50 000美元(假设汇率为1∶6.5),款项尚未收到。
计算该月应退税额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2)计算应退税额
由于企业当期应纳税额为正数24 750元,故当期应退税额为0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2 500-0=32 500 (元)
其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2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2 500
(3)转出应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24 75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4 750
(1)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65 000-(50 000-9 750)-0=24 750(元)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九十五】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退税率为10%。11月份外购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26万元,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当月进口保税料件一批,到岸价格折合人民币160万元,已按实耗法向税务机关办理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当月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折合人民币480万元,内销货物的不含税销售额为80万元。该企业上期期末留抵税额为5万元。假设该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符合相关规定,计划进口总值为1 800万元,计划出口总值为6 00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并做出相关的会计分录。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计划分配率=1 800÷6 000×100%=30%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80×(13%-10%)-480×30%×(13%-10%)
=10.08(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80×13%-(26-10.08)-5=-10.52(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480×10%-480×30%×10%=33.6(万元)
因为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0.52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3.6万元
所以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0.52(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33.6-10.52=23.08(万元)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 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0 800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105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30 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36 000
借:银行存款105 2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105 200
零税率服务退(免)税的会计核算
根据“营改增”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增值税零税率服务退(免)税办法包括免、抵、退税办法和免、退税办法。境内的单位和个人销售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的服务,如果属于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的,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外贸企业外购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出口实行免、退税办法,外贸企业自己开发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出口,视同生产企业连同其出口货物统一实行免、抵、退税办法。零税率服务的退税率为对应服务销售给境内单位适用的增值税税率(9%或6%)。
增值税零税率服务退(免)税的免、抵、退税办法和免、退税办法的计算公式与前述外贸企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的计算公式一致。
零税率服务退(免)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九十六】某国际运输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公路运输,已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且《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包括“国际运输”。该公司10月份向国外运输一批货物,取得国际运输收入折合人民币4 000 000元,取得国内运输收入8 000 000元,销项税额为720 000元。当月该公司购进一辆货车并取得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发票注明价款5 000 000元和增值税税额650 000元。该企业上期期末留抵税额为100 000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并做出相关的会计分录。
零税率服务退(免)税的会计核算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 000 000×(9%-9%)=0
  当期应纳税额=8 000 000×9%-(650 000-0)-100 000=-30 000(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4 000 000×9%=360 000(元)
因为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30 000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 000元
所以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30 000(元)
   当期免、抵税额=360 000-30 000=330 000(元)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3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 000
借:银行存款30 0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30 000
谢 谢 大 家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