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其他税种的会计核算_2 课件(共26张PPT)- 《税务会计(第六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 其他税种的会计核算_2 课件(共26张PPT)- 《税务会计(第六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其他税种的会计核算
02 资源税的会计核算
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资源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发应税资源的单位及个人课征的一种税。
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和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发应税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人。
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或者从量计征。
(1)从价计征的计税依据。
以销售额作为资源税的计税依据。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应税产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2)从量计征的计税依据。
以销售数量作为资源税的计税依据。销售数量包括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和视同销售的自用数量。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行从价计征的,应纳税额按照应税资源产品(以下简称“应税产品”)的销售额乘以具体适用税率计算。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实行从量计征的,应纳税额按照应税产品的销售数量乘以具体适用税率计算。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适用税率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些情况需要做特殊考虑。对此,税法的规定如下:
(1) 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应当依照规定缴纳资源税;但是,自用于连续生产应税产品的,不缴纳资源税。
(2)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销售额或者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提供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销售额或者销售数量的,从高适用税率。
资源税的会计核算
企业因开采或销售应税产品而缴纳的资源税应计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费用。
1.直接销售应税产品的会计核算
企业在计提直接销售的应税产品应交资源税时,借记“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在实际缴纳资源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纳税人生产自用应税产品的会计核算
纳税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自用于连续生产应税产品,不缴纳资源税;用于其他方面,按视同销售缴纳资源税,在计税时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在实际缴纳资源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资源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六】某油田5月生产原油100万吨,当月已对外销售80万吨,每吨不含税售价为4 000元,货款已收到。资源税税率为6%。计算该油田当月增值税销项税额和应纳资源税,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资源税的会计核算
借:银行存款3 616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 200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16 000 000
借:税金及附加192 0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192 000 000
  增值税销项税额=4 000×80×13%=41 600(万元)
  应纳资源税=4 000×80×6%=19 200(万元)
资源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七】某采砂厂2月开采砂石2万吨,当月已对外销售1.5万吨,每吨不含税售价为0.05万元,货款已收到。资源税税额为3元/吨。计算该采砂厂当月应纳资源税,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资源税的会计核算
借:税金及附加4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45 000
  应纳资源税=3×1.5=4.5(万元)
资源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八】某企业销售铁矿石取得不含增值税收入100万元,货款已收到。资源税的税率为6%。计算应纳资源税,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资源税的会计核算
应纳资源税=100×6%=6(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 13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0 000
借:税金及附加 6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60 000
资源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九】某铜矿山1月开采铜矿石原矿5 000吨,全部移送用于加工生产铜精矿,所生产的铜精矿已于当月全部售出,销售额为100万元。该铜矿山适用的资源税税率为2%,计算该铜矿山当月应纳资源税,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资源税的会计核算
借:税金及附加2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20 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20 000
 贷:银行存款20 000
以自采原矿加工精矿产品的,在原矿移送使用时不缴纳资源税,在精矿销售或自用时缴纳资源税。应纳资源税=1 000 000×2% =20 000(元)
03 印花税的会计核算
印花税的纳税人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使用的应税经济凭证和从事证券交易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使用所列举凭证以及从事证券交易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印花税的纳税人包括:
(1)立合同人。
(2)立据人。
(3)立账簿人。
(4)使用人。
(5)各类电子应税凭证的签订人。
(6)交易人。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订立、领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的应税凭证,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证券交易。
(1)应税凭证是指规定的书面形式的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和权利、许可证照。
(2)证券交易是指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公司股票和以股票为基础发行的存托凭证。
印花税的税率
税目 税率 备注
合 同 买卖合同 支付价款的万分之三 指动产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 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订立的借款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 租金的万分之零点五
租赁合同 租金的千分之一
承揽合同 支付报酬的万分之三
建设工程合同 支付价款的万分之三
运输合同 运输费用的万分之三 指货运合同和多式联运合同(不包括管道运输合同)
技术合同 支付价款、报酬或者使用费的万分之三
保管合同 保管费的千分之一
仓储合同 仓储费的千分之一
财产保险合同 保险费的千分之一 不包括再保险合同
印花税的税率
税目 税率 备注
产权转移书据 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书据;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股权(不包括上市和挂牌公司股票)、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转让书据 支付价款的万分之五
权利、许可证照 不动产权证书、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书 每件五元
营业账簿 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的万分之二点五
证券交易 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 对证券交易的出让方征收,不对证券交易的受让方征收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1)应税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列明的价款或者报酬,不包括增值税税款;合同的价款或者报酬与增值税税款未分开列明的,按照合计金额确定。
(2)应税产权转移书据的计税依据为产权转移书据列明的价款,不包括增值税税款;产权转移书据的价款与增值税税款未分开列明的,按照合计金额确定。
(3)应税营业账簿的计税依据为营业账簿记载的实收资本(股本)与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
(4)应税权利、许可证照的计税依据,按件确定。
(5)证券交易的计税依据为成交金额。
(6)应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未列明价款或者报酬的,按照下列方法确定计税依据:
①按照在订立合同、产权转移书据时的市场价格确定;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的,按照其规定确定。
②不能按照上述规定方法确定的,按照实际结算的价款或者报酬确定。
(7)以非集中交易方式转让证券且无转让价格的,按照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确定计税依据;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前一个交易日无收盘价的,按照证券面值计算确定计税依据。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印花税应纳税额按照下列方法计算:
(1)应税合同的应纳税额为价款或者报酬乘以适用税率。
(2)应税产权转移书据的应纳税额为价款乘以适用税率。
(3)应税营业账簿的应纳税额为实收资本(股本)与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乘以适用税率。
(4)应税权利、许可证照的应纳税额为适用税额。
(5)证券交易的应纳税额为成交金额或者按照规定计算确定的计税依据乘以适用税率。
(6)同一应税凭证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经济事项并分别列明价款或者报酬的,按照各自适用的税目、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未分别列明价款或者报酬的,按税率高的计算应纳税额。
(7)同一应税凭证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订立的,应当按照各自涉及的价款或者报酬分别计算应纳税额。
印花税的会计核算
印花税的会计处理与该税种特殊的缴纳方式相关。按照税法规定,印花税采用在纳税人书立、领受或使用应税凭证时自行计算应交税额、自行到税务机关购买税票、自行贴花并自行注销的“三自”方式完成纳税义务。
纳税人的会计处理可根据一次领购税票数额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方式。一次购买税票数额不大的,可直接计入“税金及附加”科目,在购买印花税票时,借记“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或缴纳印花税数额较大的,可通过“预付账款”科目处理。在实际购买税票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每次摊销时,借记“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印花税的会计核算
【案例十】某企业某月一次购买印花税票50000元,其中5400元用于当月签订的购销合同(两份)。
印花税的会计核算
购买税票时:
借:预付账款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在合同上与营业账簿上贴花时:
借:税金及附加 5400
 贷:预付账款 5400
谢 谢 大 家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