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科学思维
1.通过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类比分析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对其进行深刻理解。
3.学习移动电话的局限后,设想应该用什么办法如何克服局限。
三、科学探究
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相关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现代人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多样化的,比如说电视、广播、手机等等,我们通过他们可以很快地获取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的信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展示生活中所用到的一些通信设施图片,分别是广播、电视节目、手机,提出问题:它们这些声音和图像是怎样传过来的呢?
新课讲授
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提出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
(1)无线电信号是从哪里发射的?
(2)声音信号是如何被发射到天空的?
(3)信号是被如何接收的?
(4)收音机接收到的信号是如何变成声音的?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活动2:请小组安排学生上台展示和回答以上问题。
课件展示: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归纳总结:(1)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2)话筒把声音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需要高频振荡电流的协助(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调制器可以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3)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4)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各种电磁波。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探究点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组织学生自学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2:请小组安排学生上台展示和回答以上问题。
课件展示:演示电视的工作过程。
归纳总结: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探究点三:移动电话
活动1:课件展示移动电话相关信息,并介绍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方式。
归纳总结: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活动2:提出问题: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如何实现远距离通话呢?
学生阅读课本并进行回答,需要相应的转接措施,也就是基地台。
动画演示:手机与基地台之间的转接。
归纳总结:基地台(基站):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活动3: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那么,(出示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的呢?
引导学生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无绳电话机的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无绳电话的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涉及物理新名词多,无线电发射和接收的过程抽象,还有与高中知识衔接,所以不好理解,我用信鸽送信的例子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信鸽——高频振荡电流(载波),信——音频信号、视频信号。
2.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在讲课的时候我抓住重点词:调制、调制器、调谐、调谐器解调、检波器,并反复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反复强调的原因是他们都是这节课的新名词,还在无线电信号发射和接收过程其重要作用。
3.知识仍然要采用通过现象探究原理的思路进行讲解,让学生说怎么听广播怎么用手机打电话等,然后在探究应该具有怎么样的原理才能实现这样的现实场景,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自然,讲课也会顺畅很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