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8.2 电功率 第1课时 电功率及其计算 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8.2 电功率 第1课时 电功率及其计算 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2节 电功率(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说出电功率的定义与单位。
2.会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千瓦时”的来历,理解“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科学思维
1.根据对铝盘转动快慢的观察,推理得出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
2.根据实例比较做功快慢,构建出电功率的定义概念。
3.将前面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学习电功率定义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新公式。
三、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用电器的电功率的了解,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电功率的概念。
2.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电能表、规格不同的普通照明灯泡(或吹风机)、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电表箱,让学生注意观察电表箱内的电能表的闪灯频率是否一样,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电能表的闪灯频率为什么有快有慢呢?
新课讲授
探究点一:电功率
活动1:出示问题:电能表是用来测什么的仪器,是谁消耗了电能?
学生思考并得出,电能表是用来测电能的,是用电器消耗了电能。接着出示不同的用电器的一些参数(灯泡和电吹风),引导学生猜想该参数可能就是影响消耗电能快慢的因素。
活动2:分别拿一只24W的灯泡和一只500W的电吹风,接在电路中,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的原因。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结论:电能表铝盘走得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从而得出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
活动3:提问:出示实例让学生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可设置出具体的转数,对应电能)
(1)A:20s 1200J B:20s 800J 比较得出通电时间相同,做功多的做功快
(2)C:20s 1000J D:15s 1000J 比较得出做功相同,通电时间少的做功快
(3)E:40s 1600J F:15s 750J 经分析可以得出比较单位通电时间内做的功
总结: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必须要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比较做功多少。
活动4:介绍物理学上用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提问:能否根据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方法,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电功率的概念?并自学课本P91-92相关内容。
总结:(1)定义:电功与时间之比(2)公式:P=(W表示消耗的电能;t表示完成电能所用的时间;P表示用电器的功率)(3)单位及其换算:瓦(W);千瓦(kW);1kW=1000 W;1W=103mW
活动5:走进生活,展示小资料内容,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熟悉的用电器的电功率,说出其物理意义。在交流讨论中记住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的大致电功率。
总结:空调       约1 000 W
洗衣机 约500 W
电视机 约100 W
台式电脑 约200W
电冰箱 约100 W
电扇 约40 W
活动6:根据此前学习的电功公式,和本节课学习的电功率定义式,推导得出计算电功率的又一公式。总结:P=UI
探究点二:“千瓦时”的来历,电功率的计算
活动1:思考“千瓦时”与“千瓦”之间的联系。
讲授电功可以根据电功率求出。将公式P=变形为W=Pt,P、t的单位分别用千瓦、小时,即可得到电能的另一个单位:千瓦时。
总结:1kW·h可以看做电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活动2:出示课件,展示两套单位的区别。
单位物理量 大单位 小单位
W kW·h J
P kW W
t h s
例题训练:
(1)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 W,每天使用3 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如果时间单位用秒,1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2)LED灯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若一个“220 V 5 W” 的LED 灯每天正常工作10 小时, 则30 天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 kW·h,这些电能可供“220 V 40 W”的日光灯正常工作_______ h。
活动3:通过想想议议辨析概念。
讨论得出:该记者混淆了(电能)kW·h与(电功率)kW的关系。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2节 电功率
第1课时 电功率及其计算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难度较大。在前面教学中虽为电功率的计算作了一些铺垫,但遇到本节的计算,学生由于自身的思维发展水平,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仍有困难。突破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对本节的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推理,对物理量及其单位的学习要扎实,要准确记忆、理解,使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有很好的再现能力。要想上好本节课,做好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分析好实验现象非常关键,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领悟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速度,切忌贪快而使学生理解不透,做题时不会,再返回头来进行辅导!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好这一节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