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0.1 磁现象 磁场 第2课时 磁场 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0.1 磁现象 磁场 第2课时 磁场 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
3.认识地磁场。
二、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靠近磁体的小磁针偏转,推理得出磁体周围的物质给了小磁针力的作用,体会转换法的应用。
2.通过实验现象,构建出磁感线这一物理模型。
3.根据问题推理得出地球上存在磁场,得出地磁场的概念。
三、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利用转换法认识磁场的存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实验,观察各种磁体的磁场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了解我国古代对地磁场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探索自然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教学难点
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教具准备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铁屑、玻璃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实验导入:将磁体放在磁针附近,磁针发生了偏转,没有物体接触到磁针,为什么磁针会发生偏转呢?由此疑问,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探究点一:磁场
活动1:对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几个问题进行类比:用手拨动小磁针,小磁针为什么会转动?用嘴吹小磁针,小磁针为什么会转动?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继续提出问题: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磁体和磁针没有接触,怎么会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推测得出磁场周围存在某种物质。
归纳总结:说明磁体与磁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物质使磁体之间发生了的作用,这种物质就叫做磁场。
活动2:经过类比分析,巩固磁场的概念。
风吹树,使得树摆动,树的摆动也证明了风的存在。
磁体吸引小磁针,使得小磁针偏转,小磁针偏转也证明了磁场的存在。
归纳总结:实际物体和场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通过它对小磁针的作用来反映,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转换法。
活动3:实验:在一根条形磁体外面包上一块布,如何判断条形磁体的N极?用小磁针来探测一下;接着重复拨动小磁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可以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磁极,重复拨动小磁针,小磁针的方向不发生改变。就此现象小组之间讨论、交流,阐明观点。
归纳总结:小磁针的指向不变说明其受力方向不变,说明磁场是有一定的方向的,
物理学上将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活动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想知道磁场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在磁体周围放上更多的小磁针。动手进行实验并观察。
归纳总结:磁场周围的磁场方向不一样。
活动5:提出问题:如何得出每一处的磁场的方向。进行演示实验: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再在玻璃板上均匀的撒上铁屑,然后轻轻的敲击玻璃,观察铁屑的变化情况。
归纳总结:会观察到铁屑有规律的排成一条条的曲线。
活动6:将一些小磁针放在铁屑排列的曲线上,观察小磁针的指向。
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发现小磁针的N极指向一致,沿着曲线方向。
归纳总结:根据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活动7:出示课件,展示磁体的磁感线。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分析磁感线会存在哪些特点?
归纳总结:
(1)磁感线只是假想的曲线,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而模拟出的(模型法),实际并不存在;
(2)磁感线是一些闭合的曲线(外部:N→S;内部:S→N极)
(3)分布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4)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
的磁场方向;
(5)磁感线是封闭曲线,它不会相交。(因为任意一点的磁场方向都是唯一的)。
例题训练:见课件。
探究点二:地磁场
活动1:将多个磁体悬挂起来,会发现磁体所指示方向一致,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这些磁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说明他们的附近都存在磁场。出示地球的磁场分布图。让学生分析地球的磁场与什么磁体类似。
归纳总结:地球周围存在着的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类似
活动2:课件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上的南北极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学并进行交流。展示沈括与其著作《梦溪笔谈》的相关记载。
归纳总结:(1)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2)地理的两极与地磁的两极并不完全重合,而是有一定的偏角。这一现象是宋代学者沈括最早发现的。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磁场
教学反思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两个难点:第一是场的概念,这是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客观存在,对初中学生不能深讲,对这个问题,教师只有通过实验、比喻让学生领会。第二,磁感线是学生遇到的又一难点,难在磁感线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搞不清楚以及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这节课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做好三个演示实验。即(1)通过演示磁针在磁体周围受到磁力的作用,其指向跟平常不同,说明磁体周围和非磁体周围的不同,使学生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2)通过演示磁体周围的若干磁针都不再指向南北,其N极都有各自新的指向,使学生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3)通过演示细铁屑在磁场作用下有规则的排列,从而引入磁感线,使学生知道,仿照细铁屑在磁体周围有规则排列的图样而画出的有方向的曲线,形象而又方便地表示出磁极在磁场中各点所受磁力的方向。这三个实验作为三个层次,是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磁场分布的物理图景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