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整书领航 体系构建
宪法专册
目 录
第一单元
“宪法原则”
第二单元
“权利和义务”
第三单元
“国家机构”
第三单元
“政治经济制度”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单元解读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国家权力
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
保障人权
人民主权
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
民主集中制原则
法治原则
权力监督制约原则
民主
集中制
依宪
治国
加强
宪法监督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党的领导原则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人民,从来都是新年贺词的主角,十年贺词,“人民”一词出现了近百次。热情洋溢的笑脸,映照“我将无我”的初心,给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答案。
思考:从这些新年贺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宪法专册”,学习《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01
02
03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有哪些?
6.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学习目标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第一章
它的含义有三层,就是分别是: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为了最后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而牺牲的英雄们
三十年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百多年来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表示永远的纪念。
点击输入简要文本内容,文字内容需概况精炼的说明该分项内容……点击输入简要文本内容,文字内容需概况精炼的说明该分项内容……
碑文是中国近代史的浓缩,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自由幸福的历史过程。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立起来的真实记录。
近代以来,为实现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探索。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提供的时间线为线索,梳理出中国人民探索之路上的几件大事。
1851年
1860-1894年
1911年
失败
失败
失败
探究一:党的领导地位如何确立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1921年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成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实行改革开放
党的十九大
新时代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结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1921年
2017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思考:以上大事件说明了什么?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重点知识理解(一)
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
【宪法序言】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1.宪法序言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
果的?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制定宪法,确认了奋斗成果。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笔记区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
(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国家性质、根本制度
第一章 【总 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请同学们,阅读宪法第一章第一条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根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
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补充: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为了人民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党做的这一切为了谁?为什么?
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最本质特征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01
党的性质、宗旨、理想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02
最大优势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②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03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笔记区
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笔记区
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遵守党章就可以了,不必遵守宪法,党纪高于国法!
辨析
VS
坚持宪法至上,党纪严于国法,而不是党纪高于国法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请说一说中国共产党的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01
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02
中国共产党和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
笔记区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章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为什么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为什么不能用“公民”二字?
人民政府
天安门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公民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公民
人民
明晰“公民 与 人民”
人民
公民
敌人
具有中国国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和人民的敌人)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切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政治概念
法律概念
政治性概念,与敌人相对。
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
01
《宪法》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对人民;专政:对敌对分子)
第二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结论1:
宪法确认我国的 ,明确 的地位。
国家性质
人民当家作主
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确认国家性质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宪法》第一章 总纲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思考: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结论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 ,奠定了 的经济基础。
奠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意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成为国家的主人。
经济制度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思考:以上图片,公民在通过什么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投票选举代表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村民代表大会
参加村务公开会
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职工代表大会
年满18周岁的学生投票选举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神一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宪法》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第二款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条第三款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结论3: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 制度,
明确了 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政治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结论4:
宪法规定广泛的 ,
并规定实现 的保障措施。
公民基本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01
武装警察部队
先进武器装备
《宪法》第一章 总纲
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结论5:
宪法还规定 属于人民,确保 。
国家武装力量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01
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02
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03
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保障措施,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04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目的: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要求: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章
——我国的宪法原则
实施义务教育
提供营养午餐
开办农村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
受教育权
生命健康权
文化权利
劳动权
我国通过各项措施积极保障人权。
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阅读感悟:
1991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人权官方文件。它指出,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为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划(2009- 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 2015年)》和《国家人权4种划(2 16 N020年)),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人民生活水。质量进一步视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得到全国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手利初实保障、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明显提升,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中国村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设上新台阶。
2016年12月,国务院新国办公室发农《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以)白皮书,它指出、又是心是一项不可剩夺的人权,象征着人类尊产和荣耀文展权的主体是民: 发展权是个人人权与集休人权的统一,它的实现是一一个过程、它的保障必须是可持续的,它应为各国人民具有具享。
笔记:最大的人权、人权主体、保护对象和内容
人权
主体
(广泛性)
内容
(广泛性)
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我国公民
外国人
个人
保护群体
保护对象
1991年11月首次向世界公布第一份人权文件《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1997年9月,首次将“人权”概念写入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主题报告;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引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总体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材料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决策部署,保障公民在疾病时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医疗保障局研究起草了《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并于2021年6月1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材料二:
《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规范医疗保障关系,健全高质量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维护公民医疗保障合法权益,推动医疗保障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结合材料,谈谈国家立法机关如何守护百姓“救命钱”?
[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互联网+政务服务”
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使群众少跑腿,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执法)
结合材料,谈谈国家监察机关如何守护人民“救命钱”?
[监察]: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某县一领导之子殴打他人触犯法律,公安机关将他拘留,在即将开庭审理前,该领导委托他人向法官贿赂,贿赂不成又用权势相压。法官不为所动,秉公处理了此案。
1.该领导的行为,如何评价?
2.你支持法院的做法吗?说明理由。
干预司法公正;违背公平正义;违反道德、触犯法律等。
支持。秉公执法,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切实的维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平正义。
[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
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宣传]: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结合以上图片,要把人权理想变为现实,国家应该怎样做?
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立法方面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明确了公民的各项具体权利和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01
行政方面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02
司法方面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运行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03
监察方面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04
宣传教育方面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05
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总体要求: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确认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实质内容、目标及主体
宪法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守法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
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性质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基本权利
武装力量
人权的障碍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01
中国减贫行动的重大意义
1.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2.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02
中国的减贫措施
1.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2.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
03
中国的减贫行动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宪法的两个原则,也是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的具体体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认识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认识到一切权利属于人民,领会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的习惯,用自己的行动继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课堂小结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