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4.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重、难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与估测;(2)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3)长度、时间和速度单位的换算;(4)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参照物的选择与判断,运动和静止的判断,相对运动的分析与应用。其中物体长度的测量、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参照物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是中考的热点,试题难度一般较小或中等,少数较大。本章中速度的知识还常与前面学过的声速、光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后续学习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功率、机械能等知识综合考查。例题精讲【例题1】2022年4月,中国神舟十三号人飞船返回能成功着陆且呈直立状态,根据图示信息,返回舱的高度约为( )A.1.5m B.2.5m C.3.5m D.4.5m【例题2】如图所示,停表大表盘的分度值为_____s,秒表的示数为_____s。【例题3】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乙两车都以2m/s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分别是50m、10m素养提升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B.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约3sC.人体感觉到适宜的气温约为37℃D.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2.图中,硬币的直径为 cm。3.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4.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枚鸡蛋质量约为5g B.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C.一元硬币直径约为5cm D.宿迁地区夏季最高气温约为20℃5.小华到云龙山游玩,乘坐缆车上山时,如果说小华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山上的树木 B.路上的游人 C.乘坐的缆车 D.山顶的观景台6.如图所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正以相对核心舱的速度向核心舱匀速直线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9.5s后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C.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D.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7.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认为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神舟十六号”飞船 B.中国空间站C.地面指挥中心 D.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宇航员8.如图所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正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A.工作人员 B.遥控器 C.无人机 D.地面9.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如图甲所示,西班牙制造的新式列车车厢的宽度l=3.500m,为判断新式列车车厢能否通过一处老式隧道,技术人员分别测量了隧道内部三处的宽度,如图乙所示,测量结果为:l1=3.600m、l2=3.480m、l3=3.540m.技术人员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新式列车车厢 (能/不能)通过该隧道。 11. 小华全家周末开车从南京市区经长江隧道到江北游玩。在快要到达长江隧道时,小华看见路边竖立的交通标志牌如图(a)所示。小华想要估测隧道的长度,于是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手表显示的时间如图(b)所示。当汽车在隧道内行驶时,小华观察到汽车速度仪表盘的指针位置几乎不动,如图(c)所示。(忽略汽车自身长度)(1)标志牌上的“”的含义是 ;当汽车经过隧道时,汽车速度仪表盘 km/h;(2)长江隧道的长度是多少?(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汽车通过长江隧道至少需要多长时间?经典提优12.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则第5s到第10s的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车,前5s的时间内,甲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经过前10s的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路程。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 A、B两个小球在水中下落,如图所示是用水下照相机拍摄到的两个小球经过某区域时的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相等,闪光灯每隔0.1s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图可知,A小球做 (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同路程,A、B两个小球所用时间之比为 ,A、B两个小球的速度之比为 。14.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机记录跑步者甲、乙两次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记录的时间内, (选填“甲”或“乙”下同)跑步的平均速度大。(2)如图(b)中图象描述的是 的运动。(3)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的用随身携带手机APP 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 ,理由是 。15.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1)如图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2)在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时,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 (选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3)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为 m/s。参 考 答 案一、【例题 1】B 【例题 2】0.1,246.5 【例题 3】C二、A2.50BBCDACD1cm,不能(1)限制汽车的速度不超过 80 km/h,72;(2)6km;(3)4.5min三、乙,大于,等于匀速,3∶2,2∶3(1)乙;(2)甲;(3)t2,运动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最短(1)乙;(2)A;(3)先变大后不变,0.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