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下 魅力陶艺世界 活动一《陶瓷制品大搜索》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下 魅力陶艺世界 活动一《陶瓷制品大搜索》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6课 陶瓷制品大搜索




【沪科版+黔科版】四年级二期
内容总览
学习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学习单
03
身边的陶瓷制品
04
陶瓷制品的制作工艺
05
课后作业
06
目录
10
陶器瓷器大不同
09
板书设计
07
动手做展板
课堂作业
08
学习目标
价值体认:认识陶瓷制品在实用和美观方面的价值。
责任担当:培养对陶瓷传统工艺的保护意识。
问题解决:通过学习陶瓷制作过程,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意物化:尝试将个人创意应用于陶瓷设计,进行手工制作实践。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生活中看到的陶瓷有哪些
餐具:如碗、盘、杯、壶等,用于日常进餐。
装饰品:如花瓶、摆件、墙砖、地砖等,用作美化环境。
艺术品:各种艺术造型的陶瓷,可以是传统工艺品或现代艺术创作。
卫浴用品:洗手盆、马桶等,由陶瓷材料制成,用于个人卫生。
储物容器:罐子、坛子等,用于存放食品或其他物品。
电器配件:绝缘体、瓷砖等,陶瓷因其良好的耐热性和绝缘性在电器中广泛应用。
工艺用品:如陶瓷刀、陶瓷表带等,利用陶瓷的硬度和耐磨性。
新知导入
生活中到处有陶瓷制品,你知道该怎么分辨陶器和瓷器吗 它们的制作工艺又是怎样的
不如我们小组对陶瓷制品展开调查,一起制作关于陶瓷的展板,向班上的同学展示吧!
新知导入
特性 陶器 瓷器
原料 粘土(陶土) 高岭土、石英、长石等混合原料
温度 600°C至1200°C 1200°C至1400°C以上
透明度 不透明,质地较粗糙 半透明,薄片可呈现透光性
硬度 较低,容易刮花 高,抗冲击能力强
吸水率 高,未上釉可吸收水分 极低,几乎不吸水
声音 叩击时声音沉闷 叩击发出清脆的金属声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新知导入
工艺步骤 陶器制作工艺 瓷器制作工艺
制泥/配料 粘土水洗、浸泡、去杂质、搅拌 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原料配比、湿法磨浆
成型 手工拉坯、模具压制、滚塑、注浆等 拉坯、注浆、压制等
干燥 晾干成型品 干燥成型品至一定硬度
初烧 初烧(素烧),温度较低 素烧,温度在900°C至1000°C
上釉 如需,则进行上釉 进行上釉
釉烧 高温烧制,使釉与胎体结合形成玻璃化层 高温烧制(1300°C至1400°C),完成瓷化过程
制作工艺对比
新知讲解
跟我来
身边的陶瓷制品
我们分头收集了身边的陶瓷制品,并在班级中展示。
地砖 印章 筷子架 挂饰
新知讲解
跟我来
身边的陶瓷制品
我们分头收集了身边的陶瓷制品,并在班级中展示。
摆饰 熏香炉 茶壶 瓶瓶罐罐
新知讲解
跟我来
陶器瓷器大不同
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陶器和瓷器,并记录了它们的异同。
摸一摸,我发现陶器较为粗糙,瓷器手感细腻。
轻轻敲一敲,我发现·…….
用放大镜观察,我发现……
新知讲解
跟我来
陶器瓷器大不同
经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陶器和瓷器的根本区别。
陶泥
瓷泥
造烧原料 触感 烧结温度 吸水率 透光率 釉
陶器 陶泥 比较粗犷
瓷器 瓷泥 比较细腻
新知讲解
跟我来
陶器瓷器大不同
经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陶器和瓷器的根本区别。
陶泥
瓷泥
造烧原料 触感 烧结温度 吸水率 透光率 釉
陶器 陶泥 比较粗犷 较低(约1000℃) 高(通常>1%) 不透明 有或无
瓷器 瓷泥 比较细腻 较高(约1200-1400℃) 低(通常<0.5%) 有些透明至半透明 通常有
新知讲解
跟我来
陶器瓷器大不同
经过观察辨别,我们总结出身边的陶器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瓷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粗糙的质地、不透明、吸水率高、叩击时声音沉闷,常见于花盆、粗瓷餐具和一些装饰摆件
则表现为表面光滑细腻、具有一定透光性、吸水率低、叩击时声音清脆,常用于高级餐具、艺术品和卫生洁具等。
新知讲解
跟我来
陶瓷制品的制作工艺
我们还了解到,陶瓷制品的制作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产过程。一般而言,要经过以下工艺流程。
1.揉泥。若坯体含气泡,在烧制过程中就可能发生鼓包,甚至开裂。
2.成型。选取适当的成型方法,将制备好的泥料制成坯体。
3.晾坯。分为自然干燥法、烘干法等。
4.修坯。即对坯体进行修整。
5.上釉。即在坯体表面施以釉浆。
6.烧成。控制窑内火候和气氛是烧成的关键。
一般有以下成型方法: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印坯成型、注浆成型、拉坯成型等。
新知讲解
跟我来
动手做展板
经过分工,大家分头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制作成陶瓷知识展板,向班级同学作介绍。
资料整理卡
起源和发展:
制作材料:
泥料、釉料……工具与设备:
塑型工具、竹刀、陶针、转盘、拉坯机、电窑……工艺流程:
新知讲解
跟我来
动手做展板
陶瓷知识点 详情
起源和发展 从史前时期开始,各地文明逐步发展出不同的陶瓷技艺。
制作材料 主要包括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原料以及多种釉料。
工具与设备 使用塑型工具、竹刀、陶针、转盘、拉坯机、电窑等。
工艺流程 包括泥料准备、成型、干燥、初烧、上釉和釉烧等步骤。
新知讲解
跟我来
学习单
在活动中,我的表现怎么样 (在符合的选项前打“√”)
( )收集了几件身边的陶瓷制品。
(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到的陶瓷制品进行观察。
( )将观察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总结陶器和瓷器的异同点。
( )结合自己所掌握的陶瓷知识,尝试区分身边的陶器和瓷器。




新知讲解
跟我来
学习单
通过本次活动,我对陶瓷制品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生产瓷器的国家。
☆陶瓷作品有一件“美丽的外衣”——釉。常见的釉色有青釉、祭红、蓝釉、甜白釉、黄釉、天青釉,还有比较特殊的开片、茶叶末釉和窑变。

陶瓷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选择合适的泥料、成型(如手工塑形、拉坯、注浆模具成型)、干燥、初烧(素烧)、上釉和高温烧结等多个步骤。
新知讲解
跟我来
学习单
通过对身边陶瓷制品的寻找与观察,我想到了一些问题:
☆任何泥土都可以用来制作陶瓷用品吗


陶瓷制品的质量如何判断?是否只有通过敲击声音来辨别?
制作陶瓷时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制陶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污染,如何减少这种影响?
新知拓展
跟我来
学习单
通过对身边陶瓷制品的寻找与观察,我想到了一些问题:
☆任何泥土都可以用来制作陶瓷用品吗


陶瓷制品的质量如何判断?是否只有通过敲击声音来辨别?
制作陶瓷时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制陶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污染,如何减少这种影响?
新知拓展
跟我来
拓展
(1)釉面:釉面可以为陶瓷制品提供保护层,增加其美观性和防水性。陶器可以上釉或保持原始的粗糙质感,而瓷器通常上有一层光滑透亮的釉。
(2)装饰技术:瓷器在装饰上有更多的技术,如釉下彩、釉上彩、雕刻、镂空等,而陶器的装饰相对简单。
新知拓展
跟我来
拓展
(3)文化与历史:瓷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以生产精美细致的瓷器闻名于世。瓷器在世界范围内也被视为艺术和工艺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4)科学技术应用: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陶瓷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和技术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如航天器上的隔热瓷砖)、电子工业(如绝缘体和半导体基板)、医疗器械(如人造骨骼和牙齿)等先进技术领域。
新知拓展
跟我来
拓展
(5)环境影响:陶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高温烧制中的能源消耗和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因此,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和清洁生产技术对于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课堂练习
1、解释什么是窑变,并举例说明它在陶瓷艺术中的意义。
窑变是指陶瓷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气氛或者釉料成分的不均匀性,使得釉色和纹理发生无法预测的随机变化。这种变化让每件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外观,增加了陶瓷艺术的神秘性和唯一性。例如,宋代的哥窑瓷器就以其裂纹纹理(俗称“开片”)和色彩变化而著名,每件作品都像自然形成的艺术品,被大量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所珍视。
课堂总结
陶瓷制品大搜索
1
身边的陶瓷制品
2
陶器瓷器大不同
3
陶瓷制品的制作工艺
4
动手做展板
5
学习单
板书设计
陶瓷制品大搜索
身边的陶瓷制品
——我们分头收集了身边的陶瓷制品,并在班级中展示。
陶器瓷器大不同
——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陶器和瓷器,并记录了它们的异同。
陶瓷制品的制作工艺
动手做展板
——经过分工,大家分头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制作成陶瓷知识展板,向班级同学作介绍。
学习单
——通过本次活动,我对陶瓷制品有了更多的了解。
作业布置
1、描述瓷器与陶器在制作工艺和性能上的主要区别。
作业布置
特性 陶器 瓷器
原料 粘土(陶土) 高岭土、石英、长石等混合原料
温度 低于1200°C 在1200°C到1400°C之间
密度 较多孔,吸水率高 更致密,几乎不吸水
强度 较脆弱 坚硬耐用
透明度 不透明 半透明
声音 敲击发沉闷声 敲击声清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陶瓷制品大搜索》教学设计
课题 陶瓷制品大搜索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四年级下
学习目标 价值体认:认识陶瓷制品在实用和美观方面的价值。责任担当:培养对陶瓷传统工艺的保护意识。问题解决:通过学习陶瓷制作过程,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意物化:尝试将个人创意应用于陶瓷设计,进行手工制作实践。
重点 认识陶瓷制品在实用和美观方面的价值。
难点 尝试将个人创意应用于陶瓷设计,进行手工制作实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6课 《陶瓷制品大搜索》板书课题。视频导入:《陶瓷小知识》生活中到处有陶瓷制品,你知道该怎么分辨陶器和瓷器吗 它们的制作工艺又是怎样的 不如我们小组对陶瓷制品展开调查,一起制作关于陶瓷的展板,向班上的同学展示吧!特性陶器瓷器原料粘土(陶土)高岭土、石英、长石等混合原料温度600°C至1200°C1200°C至1400°C以上透明度不透明,质地较粗糙半透明,薄片可呈现透光性硬度较低,容易刮花高,抗冲击能力强吸水率高,未上釉可吸收水分极低,几乎不吸水声音叩击时声音沉闷叩击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工艺步骤陶器制作工艺瓷器制作工艺制泥/配料粘土水洗、浸泡、去杂质、搅拌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原料配比、湿法磨浆成型手工拉坯、模具压制、滚塑、注浆等拉坯、注浆、压制等干燥晾干成型品干燥成型品至一定硬度初烧初烧(素烧),温度较低素烧,温度在900°C至1000°C上釉如需,则进行上釉进行上釉釉烧高温烧制,使釉与胎体结合形成玻璃化层高温烧制(1300°C至1400°C),完成瓷化过程 听教师讲解,同时知道陶瓷的一些小知识 通过问题带领大家一起思考,引入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身边的陶瓷制品我们分头收集了身边的陶瓷制品,并在班级中展示。地砖印章筷子架挂饰摆饰熏香炉茶壶瓶瓶罐罐二、陶器瓷器大不同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陶器和瓷器,并记录了它们的异同。摸一摸,我发现陶器较为粗糙,瓷器手感细腻。用放大镜观察,我发现……轻轻敲一敲,我发现·…….经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陶器和瓷器的根本区别。造烧原料触感烧结温度吸水率透光率釉陶器陶泥比较粗犷较低(约1000℃)高(通常>1%)不透明有或无瓷器瓷泥比较细腻较高(约1200-1400℃)低(通<0.5%)有些透明至半透明通常有经过观察辨别,我们总结出身边的陶器较粗糙的质地、不透明、吸水率高、叩击时声音沉闷,常见于花盆、粗瓷餐具和一些装饰摆件瓷器则表现为表面光滑细腻、具有一定透光性、吸水率低、叩击时声音清脆,常用于高级餐具、艺术品和卫生洁具等。三、陶瓷制品的制作工艺我们还了解到,陶瓷制品的制作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产过程。一般而言,要经过以下工艺流程。1.揉泥。若坯体含气泡,在烧制过程中就可能发生鼓包,甚至开裂。2.成型。选取适当的成型方法,将制备好的泥料制成坯体。3.晾坯。分为自然干燥法、烘干法等。4.修坯。即对坯体进行修整。5.上釉。即在坯体表面施以釉浆。6.烧成。控制窑内火候和气氛是烧成的关键。一般有以下成型方法: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印坯成型、注浆成型、拉坯成型等。四、动手做展板经过分工,大家分头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制作成陶瓷知识展板,向班级同学作介绍。 资料整理卡 起源和发展: 制作材料: 泥料、釉料……工具与设备: 塑型工具、竹刀、陶针、转盘、拉坯机、电窑……工艺流程:陶瓷知识点详情起源和发展从史前时期开始,各地文明逐步发展出不同的陶瓷技艺。制作材料主要包括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原料以及多种釉料。工具与设备使用塑型工具、竹刀、陶针、转盘、拉坯机、电窑等。工艺流程包括泥料准备、成型、干燥、初烧、上釉和釉烧等步骤。五、学习单在活动中,我的表现怎么样 (在符合的选项前打“√”)(√)收集了几件身边的陶瓷制品。(√)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到的陶瓷制品进行观察。(√)将观察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总结陶器和瓷器的异同点。(√)结合自己所掌握的陶瓷知识,尝试区分身边的陶器和瓷器。通过本次活动,我对陶瓷制品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国是世界上首先生产瓷器的国家。☆陶瓷作品有一件“美丽的外衣”——釉。常见的釉色有青釉、祭红、蓝釉、甜白釉、黄釉、天青釉,还有比较特殊的开片、茶叶末釉和窑变。☆陶瓷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选择合适的泥料、成型(如手工塑形、拉坯、注浆模具成型)、干燥、初烧(素烧)、上釉和高温烧结等多个步骤。通过对身边陶瓷制品的寻找与观察,我想到了一些问题:☆任何泥土都可以用来制作陶瓷用品吗 ☆陶瓷制品的质量如何判断?是否只有通过敲击声音来辨别?☆制作陶瓷时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制陶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污染,如何减少这种影响?拓展(1)釉面:釉面可以为陶瓷制品提供保护层,增加其美观性和防水性。陶器可以上釉或保持原始的粗糙质感,而瓷器通常上有一层光滑透亮的釉。(2)装饰技术:瓷器在装饰上有更多的技术,如釉下彩、釉上彩、雕刻、镂空等,而陶器的装饰相对简单。(3)文化与历史:瓷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以生产精美细致的瓷器闻名于世。瓷器在世界范围内也被视为艺术和工艺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4)科学技术应用: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陶瓷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和技术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如航天器上的隔热瓷砖)、电子工业(如绝缘体和半导体基板)、医疗器械(如人造骨骼和牙齿)等先进技术领域。(5)环境影响:陶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高温烧制中的能源消耗和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因此,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和清洁生产技术对于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讨论收集到的身边的陶瓷制品了解陶器瓷器的不同讲解陶瓷制品的制作工艺分头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制作成陶瓷知识展板,向班级同学作介绍做题总结知识点 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初步思考课堂任务。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了解如何陶瓷制品的制作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产过程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知道要注意学习的内容
课堂练习 1、解释什么是窑变,并举例说明它在陶瓷艺术中的意义。窑变是指陶瓷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气氛或者釉料成分的不均匀性,使得釉色和纹理发生无法预测的随机变化。这种变化让每件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外观,增加了陶瓷艺术的神秘性和唯一性。例如,宋代的哥窑瓷器就以其裂纹纹理(俗称“开片”)和色彩变化而著名,每件作品都像自然形成的艺术品,被大量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所珍视。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陶瓷制品大搜索(1)身边的陶瓷制品(2)陶器瓷器大不同(3)陶瓷制品的制作工艺(4)动手做展板(5)学习单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1、描述瓷器与陶器在制作工艺和性能上的主要区别。。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