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课标要求】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民法保护人身权利的表现。难点: 理解如何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内容】一、生命健康俱可贵1、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原因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 和 。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 ,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 。2、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权利分类(1))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 、 、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2)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的 、 和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1)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 的权利。①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 。②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 。③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2)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 。(3)侵权民事法律责任:根据 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 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二、姓名肖像受保护(一)姓名权1、 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 。2、 民法中有关姓名权的规定(1)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2)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 或者 ,但是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此外,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 加以保护。(二)肖像权1、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2、民法中有关肖像权的规定:自然人有权依法 、 、 或者 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三、名誉权不可侵(一)名誉权1、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 、 、 、 等的社会评价。2、民法中有关名誉权、荣誉权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 、 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 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 、 他人的荣誉。(二)隐私权1、含义:是自然人的 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2、民法中有关隐私权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 、 、 、 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3、保护隐私权的重要性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 受法律保护、 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 进步的体现。4、个人信息与隐私权①个人信息与 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 ,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 、 、 、 原则,不得过度处理。③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 权益,维护正常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结构】【参考答案】一、1、人身自由 人格尊严。 前提 人身利益。2、(1)生命权 身体权 健康权;(2)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3、( 1 ) 最基础 人身利益 物质载体 (2) 法律责任 (3) 民法典 人身损害二、(一)1、基本特征 2、(1)公序良俗 (2)继续使用 改变姓名 姓名权(二)1、外部形象 2、制作 使用 公开 许可三、(一)1、品德 声望 才能 信用 2、侮辱 诽谤 非法剥夺 诋毁、贬损(二)1、私人生活 2、刺探 侵扰 泄露 公开 3、通信秘密 住宅 社会文明进步4、① 隐私权 信息安全 ②合法 正当 必要 诚信 ③ 人身与财产 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