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素养目标树立宪法意识,认同宪法地位;理解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1.政治认同坚持宪法至上,增强法治意识;理解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行为准则。2.法治观念增强维护宪法的法治责任意识,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宪法权威。3.责任意识自主学习宪法构成、本质及其规定的内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权威原因和如何维护?宪法的法律地位?12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4要求:阅读教材P20-25,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01根本的活动准则动画视频:一分钟带你了解宪法宪 法序 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143条笔记区笔记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内容?01 根本的活动准则笔记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内容?①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p2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历程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4章106条。被称为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30条,被称为七五宪法。当时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带有比较浓重的文革色彩。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4章60条。被称为七八宪法。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称为八二宪法,也我国当前现行宪法的前身。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在历时4个月的全民讨论中,广大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提出大量意见。全国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之后每一次修改,都是由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再由广大人民群众、各界组织进行讨论。(1)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2)党提出修改建议、社会各界广泛讨论,这说明了什么?了解宪法的发展历程:(1)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性质)。②动员全民讨论宪法草案,广泛吸收人民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才能使宪法草案更充分地体现人民的意志。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党提出修改建议、社会各界广泛讨论,这说明了什么?01 根本的活动准则②本质: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p21笔记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国家性质、国家制度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五十二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五十七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探究二 3.宪法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任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格尊严权……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纳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职权全国人大:立法权人民政府:行政权人民法院: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检察权国家监察委:监察权......思考:宪法内容规定的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什么问题?请你翻开宪法文本,仔细查阅,找出下列问题,并请你大声诵读出来。第一章序言第二章第三章01 根本的活动准则③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p21笔记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内容?01 根本的活动准则笔记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内容?①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p20②本质: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p21③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p21依法惩治腐败犯罪2023年,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没有停歇(1)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腐败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这些现象有哪些危害?漠视宪法的权威,侵犯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危害社会安定和国家利益【环节四】——了解宪法权威任务探究四问题:1.你从主席抚按《宪法》宣誓中,明白什么道理?2.国家领导人就职宣誓,有何意义?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庄严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宣誓人习近平”。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人民大会堂。①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宪法意识,忠于宪法。②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③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01 根本的活动准则①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p22笔记2:为什么要树立宪法权威? (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所以作为执政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探究三 宪法的权威党大还是法大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另一方面,法治强调宪法法律至上那么党的领导和法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宪法在序言中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那么如何维护宪法权威呢?(2)我国惩治腐败零容忍、不放松,这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何启示?作为公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小组讨论)依法惩治腐败犯罪提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的行为准则,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民:发现腐败现象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01 根本的活动准则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核心),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动准则。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p22笔记3: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怎样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Part 01最高的法律效力PART 2我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份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我的任务是规定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哪部法律处于最高法律地位?《立法法》《刑事诉讼法》探究与分享我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我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付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处罚的法律。《刑法》《民法典》我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1.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法规定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条件。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留、逮捕的条件,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罪。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债权。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受教育权利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公民有哪些受教育的权利,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国家生活中一般性、某一方面的问题①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任务探究三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环节三】——宪法与普通法律效力对比查阅我国选举法、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填写下表,结合图片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留、逮捕的条件。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债权。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以及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条件以及对不履行受教育义务行为的处罚措施。受教育权利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同意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由立法机关过半数通过。宪法 普通法律制定修改的程序通过人数通过机关特定程序一般程序三分之二二分之一全国人大立法机关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是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原则性(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具体落实(实现基本权利)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①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知识小结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体体现)?(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子 法母 法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联系)①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坚持依宪治国根本的活动准则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构成、性质、内容和地位维护宪法权威:为什么、怎么做板书设计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01(2023浙江杭州24)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加强合宪性审查和监督,依法纠正违反宪法精神的规定。其目的在于( )①纠正公民的违宪行为②提高行政法规的地位③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课时小测D02(2023湖北武汉4)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教育手抄报评选活动。同学们提交的下列作品中,可以入选的是( )①粘贴“向宪法宣誓”照片,配文“公职人员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②制作“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思维导图,配文“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③绘制“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信仰”宣传画,配文“宪法集中体现人民共同意志”④列举包含“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法律条文,配文“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03(2023湖北荆州8)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如果认为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等同宪法法律相抵触,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这一规定( )①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立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②确认了人大及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③是我国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④有利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国家法治统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