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温故知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什么、基本内容和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本 内容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用和职能1.性质、作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2.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二、自主学习:(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P59至P60)1.我国民族的特点、表现2. 我国的结构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60-P63)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义、前提和基础2. 新型民族关系及形成原因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含义、原因或意义)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作用、要求(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P63-P65)1.我国的宗教情况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三、体系构建:四、互动探究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8年来,全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大美新疆,谱写下了许多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职工尤良英,捐资治病、授技扶贫,十余年如一日帮助皮山县农民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一家;从和田到乌鲁木齐,跨越1400公里,来自不同行业的各族干部群众上演了一场生命至上、血脉相连、大爱无疆的生死接力,帮助“断臂男孩”顺利完成手术。同时,自治区大力培养爱国宗教人士队伍,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树立正信、抵御极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对口支援新疆的重大决策部署,密切了新疆与援疆省市之间的沟通联系、交往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信心。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原因。五、典型习题1.江西对口援疆二十多年来,始终以“能挑千斤重,不担九百九”的支持力度,“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润泽温度,“赣新一家亲,共筑同心圆”的情感厚度,助推阿克陶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各族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民心凝聚持续加深,走出了一条落实中央要求、紧贴当地实际、富有江西特色的援疆新路子。对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有利于( )A.扩大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民主权利 B.缩小民族差距,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同步富裕 D.保障自治区人民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2.近年来,我国宗教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专辟 “宗教工作”一章;国务院修订出台《宗教事务条例》,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一系列配套规章;20余个省区市完成地方宗教事务条例修订或制定工作。由此可见,我国( )①逐步提升宗教治理能力,为引导群众信教创造有利条件②加快推进政治与宗教融合,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③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宗教领域的治理水平④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朝着中国化方向发展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3.下侧漫画体现了(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我国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D.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4.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落实这一要求,需要( )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 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交往交融③推动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统一各民族的文化,系牢民族团结纽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六、易错易混: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2.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4.我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管理宗教活动并不冲突。5.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6.我国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以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法院为自治机关。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和基础。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自治权,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七、模拟训练:1.2023年10月,来自巴基斯坦、智利等22个国家近30名媒体人士赴西藏参观采访。他们走进西嘎门巴村合作社,体验藏纸的制作过程;到藏式农村小院,与村民互动交流;前往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了解藏传佛教的新发展;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考察西藏的15年免费教育……一路采访报道,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西藏。他们的报道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 )①西藏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文化、教育等权利②西藏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③在西藏各种宗教活动都不会受到任何限制与约束④西藏社会稳定得益于正在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脱贫攻坚的8年间,我国始终把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方略一以贯之地予以倾斜支持。中央财政在民族八省区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3000亿元,同时在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为打赢民族地区的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上述做法的原因是( )①我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③精准扶贫、政策倾斜是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关键④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支持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这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②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③民族团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年12月,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弥(勒)蒙(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该铁路沿线有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山区面积占红河州面积的85%,少数民族人口占58%,随着铁路的开通运营,沿线各族人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少数民族地区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将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将繁荣稳定。该铁路的开通( )①为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提供了新契机②赋予了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经济发展自治权③能进一步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④是贯彻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生动实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2023年,青海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整体谋划,科学发展,通过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社会方面实施诸多惠民措施,截至到2023年底,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诸多惠民措施的实施是基于(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切实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利益③正视民族发展的差距,形成了平等团结民主和谐的民族关系④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为了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行为,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这表明,在我国( )①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③宗教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④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互动探究】探究: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新疆取得发展的根本保证。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信教群众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使疆各族人民像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共同建设大美新疆。【典型习题】1.B【详解】①: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民主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①错误。②:江西对口援疆,助推阿克陶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各族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有利于不断缩小民族差距,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正确。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共同富裕,“同步富裕”表述错误,③排除。④:材料主要强调对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未体现“自治区人民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D【详解】③:近年来,我国宗教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专辟 “宗教工作”一章,表明我国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宗教领域的治理水平,③正确。④:近年来,我国宗教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20余个省区市完成地方宗教事务条例修订或制定工作可见,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朝着中国化方向发展,④正确。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材料强调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未体现提升宗教治理能力,①排除。②:我国坚持政教分离,而不是加快推进政治与宗教融合,②错误。故本题选D。3.D【详解】D:漫画中倡导宗教界人士学习宗教事务条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体现了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正确。ABC:漫画没有体现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以及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4.A【详解】①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落实这一要求,需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交往交融。①②符合题意。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已经形成了,③错误。④: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特色,要保持不能统一,④错误。故本题选A。【判断题】1.正确【详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该区域内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该判断正确。2.错误【详解】应该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非“社会主义”相适应,故原观点错误。3.正确【详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4.正确【详解】本题考查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我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坚持依法管理宗教活动,二者并不冲突,相反坚持依法管理宗教活动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故题中观点正确。5.正确【详解】本题考查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依法管理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故题中观点正确。6.错误【详解】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而不是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以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为自治机关。故题中观点错误。【点睛】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指的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及党委等。7.错误【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故本题说法错误。8.正确【详解】本题属于判断类题目。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故该判断正确。参考答案:1.A【详解】①:走进西嘎门巴村合作社,体验藏纸的制作过程;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考察西藏的15年免费教育;这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西藏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文化、教育等权利,①符合题意。②:前往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了解藏传佛教的新发展,这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西藏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②符合题意。③: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与约束,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③表述错误。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形成,而不是正在形成,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2.C【详解】①:题干设问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的繁荣复兴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与题干不构成因果联系,故①不选。②:材料中指出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坚持实施重点倾斜政策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这是因为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故②正确。③: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发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内生动力,精准扶贫、政策倾斜很重要,但这不是关键,故③不选。④:国家重视每个民族的繁荣发展,助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因为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故④正确。故本题选C。3.B【详解】①:国家推动内蒙占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①符合题意。③:支持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体现了民族团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③符合题意。②:材料未涉及党的领导,②与题意不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B。4.C【详解】①:材料主要反映了弥(勒)蒙(自)高铁的开通运营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带来积极作用,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没有直接关系,且建国后我国已实现民族平等,①排除。②:我国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通过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而非少数民族地区一定的经济建设自治权,②排除。③④: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弥(勒)蒙(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都带来积极作用,这是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生动实践,也有利于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5.B【详解】①④:青海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整体谋划,科学发展,通过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社会方面实施诸多惠民措施,截至到2023年底,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这是因为诸多惠民措施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①④符合题意。②:要考虑少数民族的利益诉求的合理性、合法性,而不是一味地保护,②错误。③:在我国,早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民主和谐的民族关系,③错误。故本题选B。6.A【详解】①: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这表明,在我国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正确。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体现的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②不符合题意。③:为了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行为,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这表明,在我国宗教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③正确。④: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④错误。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