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 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 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框 坚持依宪治国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
2.道德修养: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
3.法治观念: 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宪法意识
4.健全人格: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5.责任意识: 培养责任意识,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作为中国公民,你对我们国家了解多少?
1.我们国家每年要召开两会,两会的全称?
2.我国的根本制度分别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社会主义制度
3.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依法治国
运用你的经验
补充对比: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Part 01
根本的活动准则
03 总述意义
作为中国公民,你对国家了解多少?请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
两会的全称是什么?
我国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依法治国
国家
知多少
以上内容都是《宪法》的规定,那么你对宪法了解多少?
【议题一】——根本的活动准则
任务探究一
问题:
观察图片宪法的目录,结合教材,思考:我国宪法是由哪几部分构成?共多少条?
【环节一】——宪法构成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一百四十三条。
四章,五部分
探究一 宪法的构成
1.我国宪法的构成?
宪 法
序 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探究与分享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大讨论,广大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提出大量意见。全国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这部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的宪法草案,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此后,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
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民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保证宪法能够充分体现人们的意志,同时也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能够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2、我国宪法的本质: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的内容
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国家性质、国家制度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五十二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七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
3.我国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不是所有问题
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
想一想: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带头维护宪法权威?
4.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P22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
③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笔记整理
1
2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5.怎样维护宪法权威?如何坚持把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
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份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我的任务是规定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哪部法律处于最高法律地位?
《立法法》
《刑事诉讼法》
探究与分享
我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我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付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处罚的法律。
《刑法》
《民法典》
我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
总结笔记1:我国宪法的地位?
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P2蓝字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P22
③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P22相关链接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P24
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P25
02 最高的法律效力
观察表格,说说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法规定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条件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留、逮捕的条件。
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民法总则规定了物权、债权。
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受教育权利 义务教育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①从内容上看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职权
……
规定国家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
宪法=义务教育法+环境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
×
×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易错提醒:
例:有人说:“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宪法”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判断: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 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而不是普通法律的总和,其它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辨析判误
任务探究三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环节三】——宪法与普通法律效力对比
查阅我国选举法、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填写下表,结合图片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留、逮捕的条件。
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债权。
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以及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
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条件以及对不履行受教育义务行为的处罚措施。
受教育权利 从法律效力上来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补充: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两个“不得”: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子法
母法
阅读材料,对比分析
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由立法机关过半数通过。
阅读课本25页,思考: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宪法 普通法律
制定修改的程序
通过人数
通过机关
特定程序
一般程序
三分之二
二分之一
只能是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地方人大或人大常委会
制定和修改程序: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为什么
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
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原则性
(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
具体落实
(实现基本权利)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P24-25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课堂小结
根本的
活动准则
坚持
依宪治国
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宪法至上
最高的
①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更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对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
对一切法律和法规
根本法
法律地位
法律权威
法律效力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 ) ,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①法律地位  ②法律权威 
③法律效力  ④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课堂训练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 ) ,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①法律地位  ②法律权威 
③法律效力  ④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课堂训练
3.宪法至上,法治才有权威和尊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D
4.(2023湖北武汉4)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教育手抄报评选活动。同学们提交的下列作品中,可以入选的是(  )
①粘贴“向宪法宣誓”照片,配文“公职人员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制作“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思维导图,配文“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③绘制“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信仰”宣传画,配文“宪法集中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④列举包含“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法律条文,配文“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5.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材料体现了( )
A.我国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B.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