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1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课件(共116张PPT)- 《会计信息系统》同步教学(东北财大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chapter01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课件(共116张PPT)- 《会计信息系统》同步教学(东北财大社)

资源简介

(共116张PPT)
第一章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 数据与数据分类
第二节 数据处理技术
第三节 信息与信息性质
第四节 会计信息
第五节 会计信息系统
第六节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
目录
CONTENTS
数据处理技术
CONTENTS
一、数据处理
二、数据处理技术
(一)数据处理概述
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是对数据(包括数值的和非数值的)进行分析和加工的技术过程,包括对各种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编辑等的加工和处理。通常包括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
图 使用数据的流程
数据处理
(二)数据处理方式
根据处理系统的物理结构、工作方式,以及数据时间、空间分布方式的不同,数据处理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数据处理
(三)数据处理内容
计算机数据处理主要包括:
数据采集:采集所需的数据。
数据转换:把数据转换成机器能够接收的形式。
数据分组:指定编码,按有关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组。
数据组织:整理数据或用某些方法安排数据,以便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
数据计算:进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以便得到进一步的数据。
数据存储:将原始数据或计算的结果保存起来,供以后使用。
数据检索:按用户的要求找出数据。
数据排序:把数据按一定要求排成次序。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技术
02
05
01
06
03
04
(一)数据采集技术
(五)数据库技术
(二)数据转换技术
(三)数据分组和编码技术
(四)数据组织与存储技术
(六)大数据技术
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
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数据采集的设备在工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这里只介绍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二维码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
数据采集技术
1.二维码技术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
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
数据采集技术
图 二维码应用收付款
数据采集技术
2. 射频技术(RF)
射频技术(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较常见的应用有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其原理为由扫描器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线电波能量给接收器,用以驱动接收器电路将内部的代码送出,此时扫描器便接收此代码。
数据采集技术
图 射频技术的企业应用
数据采集技术
1. 对数据进行转换就是对数据的合并、清理和整合:
(1)通过转换,可以实现不同的源数据在语义上的一致性。
(2)异型数据库的转换是新旧系统之间转换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库模式、数据、数据操作之间的转换。
(3)新、旧信息系统变更时,旧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转到新系统之中,需要进行这种转换。
数据转换技术
2. 转换阶段确保了数据的可用性。转换过程可能包括::
(1)汇总——汇总数据。
(2)合规——应用业务规则。例如,确保数据可以用于或用于其预期目的。
(3)清洁——识别和纠正错误。
(4)清除——清除重复记录。
(5)过滤——根据一些标准选择和/或排除数据,比如去除退休的员工。
数据转换技术
(6)映射——确定来自不同系统的两段数据之间的关系。
(7)连接——从两个或多个记录中组合数据。
(8)排序——数字排序、字母排序、时间排序、反向排序、区域排序等。
(9)转置——将行旋转为列,反之亦然。
(10)分割——将一列分成两列或两列以上。
(11)验证——确保数据已被清理,并符合预定义的数据质量标准。
数据转换技术
数据通过编码可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计算机识别和管理,在处理会计数据时,经常用到如下几种编码形式:
顺序码——按编码对象的特性或业务顺序,以固定位数连续增加的自然数。
组码——也叫区段码,根据编码对象的特点,代码值分成若干组(区段),分别代表某一类别。
层次码——也叫组别分类码或群码,就是将整个代码按位分成若干段,按从左到右的次序各段子码分别表示不同类别,有层次及隶属关系。
数据分组和编码技术
特定数字码——将编码对象的物理特性,如尺寸、容量、功率等作为代码的一部分,也称特定数字码。
助记码——将编码对象的名称、规格等特性作为代码的一部分来使用的编码称为助记码,也叫缩略码。
组合代码。将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的代码组合,即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识别和处理的编码称为组合代码。
数据分组和编码技术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存储结构。
逻辑结构有四种基本类型:集合结构、线性结构、树状结构和网络结构。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顺序映象和非顺序映象,并由此得到两种不同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是数据的两种最基本的存储结构。
数据组织与存储技术
数据库(database)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
数据库通常分为层次式数据库、网络式数据库和关系式数据库三种。
数据库技术
相关术语:冗余度、独立性和扩展性,文件管理系统、埃德加·弗兰克·科德( Edgar Frank Codd),二元关系(即二维表格形式)、实体关系模型(E-R Model)。
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DB2、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Access、MySQL等。
数据库技术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具有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大数据技术
1. 大数据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赛迪咨询(http://www.)
大数据技术
2. 腾讯大数据领域
资料来源:腾讯的大数据资源及数据应用(http://data./)
大数据技术
3. 三个颠覆性观念:
(1)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2)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3)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理性思维和传统推理的颠覆,
因果关系理论替代为相关或关联关系理论兴起
大数据技术
1.数据处理
(1)如何使用数据
(2)计算数据处理方式和内容
2.数据处理技术
(1)数据采集、转换、分组和编码、组织与存储、数据库
(2)大数据等基础概念
问题:针对这些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与会计职业人员有有关吗?
小结
信息与信息性质
CONTENTS
一、信息
二、数据与信息
三、信息的性质
四、信息生命周期
(一)信息的概念
典型的信息定义包括:
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逆维纳信息定义】
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逆香农信息定义】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邓宇等2002年】
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经济管理学领域】
信息
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形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中的不定性减少。【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术语标准】
一般公认的概括性的定义: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
信息
(二)信息传递的基本模型
图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一)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我们身边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数据。但只有将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转换为信息和知识,才能帮助我们做出聪明的选择。可见知识是从数据到智慧划分为不同层次的。
——彼得.德鲁克博士(Peter F. Drucker)
数据与信息
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
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表现为信息的形式,是人们对数据的理解,是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和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有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将它们挖掘出来。
信息的时效性对于我们使用和传递信息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认为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有一定含义的、有逻辑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流。
信息=数据+时间+处理
数据与信息
图 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层次关系
数据与信息
知识之所以在数据与信息之上,是因为它更接近行动,它与决策相关。我们认为这些知识的经典定义都有其价值和意义,信息虽给出了数据中一些有一定意义的东西,但它往往会在时间效用失效后价值开始衰减,只有通过人们的参与对信息进行归纳、演绎、比较等手段进行挖掘,使其有价值的部分沉淀下来,并于已存在的人类知识体系相结合,这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就转变成知识。
数据与信息
图灵实验
数据与信息
数据是使用约定俗成的关键字,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抽象表示,以适合在这个领域中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
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有一定含义的、有逻辑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流。
通过人们的参与对信息进行归纳、演绎、比较等手段进行挖掘,使其有价值的部分沉淀下来, 并于已存在的人类知识体系相结合,这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就转变成知识。
数据与信息
智慧是人类基于已有的知识,针对物质世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获得的信息尽行分析、 对比、演绎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这种能力运用的结果是将信息的有价值部分挖掘出来并使之成为知识架构的一部分。
问题:什么人是有数据的人,有信息的人,有知识的人,有智慧的人?
数据与信息
(三)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需求差异
图 企业内部信息的需求特征
数据与信息
信息属性,造就了经济学信息不对称原理(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产生。
http://www.asis.org/Bulletin/May-00/housman.htmlThe Nature of Information
(一)普遍性 universality
(二)传递性 transtivity
(三)变换型 convertibility
(四)共享性 sharable
(五)相对性 relativity
(六)价值型 valuable
(七)动态性 dynamics
信息的性质
图 信息的生命周期
信息的生命周期
(一)信息生命周期概念
信息生命周期(information life cycle)是指信息数据存在一个从产生到被使用、维护、存档,直至删除的一个生命周期。也就是信息被收集(信息的识别和收集)、传播(信息的传递)、加工和维护使用的整个过程。
(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 cycle management,ILM)是指从一个信息系统数据及其相关元数据产生和初始储存阶段到最后过时被删除的一套综合管理方法。
信息的生命周期
1.信息
(1)信息是决策有用的数据
(2)信息传递遵从基本模型
2.数据与信息
(1)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有差别和联系
(2)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需求不同
3.信息的性质
信息的性质使经济活动信息不对称的必然
4.信息的生命周期
个体和机构要信息生命周期进行有设计的管理
问题:会计人员的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小结
会计信息
CONTENTS
一、会计信息
二、财务信息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四、会计信息的生命周期
(一)会计数据
会计数据(accounting data)是记录下来的会计业务,是产生会计信息的源泉。在会计工作中,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取得的各种原始会计资料、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等都称为会计数据。如某日仓库的进货量、金额,某日某产品的产量、费用等。
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加工处理流程(确认、计量、输入、储存、处理、传递、反馈、输出、发布),可以把会计数据分为三类:原始会计数据、中间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
图 自动转账凭证设置
资料来源:金蝶K/3 V14.0 总账系统用户手册。
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accounting information)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业务数据和有关资料。
会计信息受会计准则、制度以及会计学科自身的限制,会计信息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使得会计信息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狭义的会计信息是指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而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的全部信息称为广义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
(一)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financial information)是以微观经济原理为基础,运用财务管理方法,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及其效率和效果进行分解剖析,从而揭示出企业的各种经济关系和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状况。
财务信息包括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和运用财务管理方法生成的各种信息。
财务信息
会计信息是财务信息的前提,财务信息是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地加工而形成的信息。但是,并非所有的财务信息都可以根据会计信息来产生,有许多财务信息是脱离会计信息而独立存在的。
财务信息
(二)非财务信息
非财务信息(non-financial information)指以非财务资料形式出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信息内容大都可以认定为非财务信息,它客观存在于经济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上市公司年报分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部分。
财务信息
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整体信息、公司战略、收购与处置信息、研发信息、未来展望信息、董事信息、雇员信息、社会责任与创值信息等等。非财务信息不完全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财务信息
会计信息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及其分配等信息,它们本身就反映了企业与所有者、债权人、国家、内部职员的财务关系,就是财务信息,凡是反映财务关系的会计信息同时也是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都是对企业特定决策和管理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提供的会计数据,连同财务信息提供的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是从同一经济活动的两个方面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蕴含的发展趋势,从而降低财务决策、经营战略中的非科学和不确定性。
财务信息
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
两种信息的使用主体基本相同。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都是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政府和社会公众等。其中一部分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只供经营管理者使用,而不对外提供。
财务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标准。
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以下八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一)可靠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在会计实务中,有些数据只能根据会计人员的经验或对未来的预计予以计算。基于现代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在统一标准的条件下将可能发生的误差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保证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可靠。但是,新技术也带来了会计造假的新手段、新方式。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二)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基于现代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决策的信息量增加了,而且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大数据”深入挖掘相关度,但是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得出适当的解释是困难的,需要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三)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理解性,也称明晰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就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明确会计信息的内容,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对决策有用。
信息技术方便、快捷、丰富、多样地表述会计信息,如图表、XBRL、超链接等等,都会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同时,借助现代通讯技术,使用者也更容易获取和分享会计信息,这也带来了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四)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信息技术使这两种可比性的项目增加丰富的同时,也使周期间比较更容易,也使企业间甚至行业比较更容易。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图 金蝶K/3“标准行业参数设置”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图 金蝶K/3软件系统“反结账功能”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五)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借助ERP系统可以设定业务流程关系,如销售和收入流程,业务流程的节点清晰,利用触发机制完成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另外,在经常项目的会计科目中设定“实质重于形式”的条件,提醒会计人员可能的实质与形式差异的事项,减少和避免漏判和错判。这样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经常性的“实质重于形式”专业判断,也会减少由此带来的差错。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六)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我们同样用金蝶K/3系统举例,在系统基础数据模块最初科目设置时,就要区分哪些科目要特殊核算,如项目核算,哪些科目属于受控科目等等。科目设置这种任意多的核算项目的多重辅助核算,无一不体现它们之间重要性与核算的层次的不同。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七)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相对于传统会计系统的工作量和工作方式,变更核算方法或处理程序形成新的财务信息报告,借助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是非常容易办到的,这为企业遵从谨慎性原则提供支持。但是,这也为企业操纵报表带来便利。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八)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现代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及时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这里不再详细讨论。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图 会计信息生命周期
会计信息的生命周期
(一)数据获取阶段
负债阶段。企业受IT公司的影响,可能掉入信息化“陷阱”,导致经营困难。
(二)信息阶段
会计数据和信息从负债转变为资产的阶段,是使业务用户获取、会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得到决策有用性的相关信息。会计数据和信息随着会计核算周期、企业经营周期发挥最大效用。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对其发挥的作用不同。新类别的使用者加入会计信息共享系统,价值较大幅度的上升。
会计信息的生命周期
(三)维护阶段
随着企业经营周期和业务流程的生命周期结束,相应的会计数据和信息与企业管理的相关性逐渐变弱。维护信息需要费用,企业需要分层管理,完成会计信息可比性、谨慎性等价值。在知识管理层次,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库应当建立在企业知识平台之上,其是企业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基础架构。
(四)存档阶段
会计数据和信息最终也要走到存档和销毁阶段,“或有价值”时期。依据国家档案局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存档。
会计信息的生命周期
1.会计信息
会计数据如何变成会计信息
2.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不同的数据方法
3.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质量特征与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4.会计信息的生命周期
会计信息不同时期的价值和成本决定,需要进行生命周期管理
问题: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小结
会计信息系统
CONTENTS
一、系统
二、信息系统
三、信息系统分类
四、会计信息系统
(一) 系统的概念
系统(system)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
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系统
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系统的概念:
要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
结构:要素要具备特定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相互关联)。
功能:一定的结构使得系统具备特定功能。
环境:系统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中,与环境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质量、能量、信息的交换。
系统
(二) 系统的分级
一个大的系统,常常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小的系统——子系统,这种分解实质上是系统目标的分解,也是系统任务与功能的分解。子系统又可以分解为更低一层的子系统。系统是具有层次的树型结构。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为使计算机代替人来工作而编制的各种程序的集合称为软件系统。
系统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物理的。
(1)抽象的系统是相关的思想或观念的有序组合。
(2)物理系统是为达到同一目标而共同工作的一组有形元素。
系统
(三)系统的分类
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
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划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
按学科领域划分: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
按范围划分:宏观系统、微观系统。
按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
按状态划分: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衡系统、远平衡系统等等。
系统
封闭系统,孤立系统等概念是理论研究或实验方法设定的理想状态,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系统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三大基本特征。
系统
(一)信息系统的概念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二)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系统
(三)信息系统的构成
要实现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需要有如下4个基本要素:
基础设施:由支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组成。
数据资源:包括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以及实现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存取和管理的各种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等。
信息系统
业务逻辑:各种系统功能、流程、规则、策略等。
人机交互:通过人机交互等方式,体现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
(一) 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DPS)或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EDPS)是实现数据处理计算机化,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为主要目标的系统。一般的EDPS基本上都包含有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三大功能,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输入、数据库的管理、查询、基本运算、日常报表的输出等操作。
信息系统
(二)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时监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企业的历史数据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从企业全域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各类经济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信息系统
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以下4个标准:
确定的信息需求
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
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
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
信息系统
(三)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stainment system,DSS)是指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最有效的是结构化决策,能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解的决策。对于非结构化决策,决策过程复杂,不可能用确定的模型和语言来描述其决策过程,更无所谓最优解的决策。半结构化决策,是介于以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决策二者之间的,这类决策可以建立适当的算法产生决策方案,从决策方案中得到较优的解。
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基本结构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即数据库系统、模型库(MB)及其管理系统(MBMS)、推理机(知识库(KB)、知识库管理系统(KBMS)和推理机)和人机交互部分。
图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
信息系统
(四)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是人工智能(AI)的一个子集,是一种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专家水平解决问题能力的程序系统。它能够有效地运用专家多年积累的有效经验和专门知识,通过模拟专家的思维过程,解决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
(五)虚拟办公室
信息系统
图 决策层次与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对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有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会计信息的系统,是从对组织中的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会计EDP和MIS一类,或者说会计信息系统是MIS比较高级类型ERP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会计DSS或ES系统尚处于发展阶段。
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为: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程。
基础设施: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组成。
数据资源:系统提供的信息包括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主要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等。
会计信息系统
业务逻辑: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规则大部分都被嵌入到软件中,但是会计工作有其特殊性,不能把所有企业会计准则事项处理都计算机程序化,需要另外的、人工的系统功能、流程、规则、策略等。
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又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者。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组织系统内的一个子系统,企业这个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该服从组织的总体目标。
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使信息的使用者消除不确定性;会计的目标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由此,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可以确定为向企业内部、外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和有价值的非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是由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会计数据来源多样,数据介质种类多,数据采集和筛选需要职业判断。会计确认是会计数据采集的前提。
会计处理流程大部分是结构化的,不是所有流程都能程序化。
会计信息系统既要反映会计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等,又要反映会计的艺术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等。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可以流程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会计信息存储——档案管理有法规,数据加工处理要留有明确的审计线索。
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输出种类多,数量大,格式上有严格的要求。
会计信息系统涉及敏感数据和信息,安全、保密性有严格的要求。
会计信息系统
系统——系统是基于目标的若干元素组成的层次结构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信息系统分类——EDPS、MIS、DSS、ES、VO
会计信息系统——能提供对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有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
问题: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小结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CONTENTS
一、概述
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四、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五、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从最初手工会计系统、会计事务处理系统到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并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过渡。
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手工会计系统阶段
会计电算化阶段(1979-1997)
会计信息化阶段(1997- 至今)
概述
在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下,会计业务流程顺序为:“发生经济业务—识别(编制凭证或分录)—登记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会计报表”。信息收集、处理、储存和传输的主要技术特征表现为信息的“只读性”和顺序化。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图 手工会计业务流程图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电算化满足了企业会计信息时效性的需求。同时显著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构成
这一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部门级应用的特征。面向财务部门独立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替代了手工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表生成等工作,它的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主要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图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流图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图 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典型)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主要是各类转账凭证。然后由总账处理子系统进行登一记总账、结账等数据处理,并将有关的总账核算结果提供给相应的子系统,由报表子系统完成报表编制和输出。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三)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图 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部门间的处理流程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系统的输入一般是记账凭证,基础数据如原始凭证的采集分散在各业务部门。会计信息系统重复储存在业务部门已经存储了的数据,导致数据冗余,难以保证数据一致性,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成本。
会计信息系统仅采集和处理组织中部分业务活动—会计事项,数据的一个子集。
由于会计记录(如账户余额)是事后的余额,存在一段时间的滞后。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四)电算化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区别
相对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处理特点:
会计报告生成的具体方式与手工不同
记账过程与手工不同
内部控制方式与手工不同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整体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它指在企业中依据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和会计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与会计处理流程,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地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支持,以加强会计反映和控制作用的综合过程。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化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应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需求——现时和历史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会计、财务、业务、市场、客户和联盟企业等综合信息以支持各层管理特别是高层决策的需求。
应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求——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满足企业对全面信息,价值链会计发展对信息系统。
应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需求——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三)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系统结构(业务事件驱动)
图 业务事件驱动体系结构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事件驱动的定义是指业务活动在信息系统中,将其定义为业务事件驱动信息处理过程,即在业务活动发生的同时,触发信息系统记录或维护该业务活动的相关数据,而由用户的信息需求来触发对业务活动的报告过程。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级的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支持业务重组。
与业务处理系统相结合,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控制。降低业务处理风险和信息处理风险所需的控制。信息系统嵌入实际业务处理系统,运用业务处理规则。
与业务处理系统相结合,集成存储业务活动的原始数据,支持多种信息输出需要,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全组织范围的企业级的信息系统的会计用户视图。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图 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四)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
与业务系统的关系
图 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过程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图 业务执行处理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流程关系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五) 会计信息化阶段的ERP软件
ERP软件的财务子系统设计特征会计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以ERP系统为代表的企业级应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即企业资源计划。
从管理思想和软件产品两个角度对概念进行描述。
ERP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是指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核心模块。
系统通常是基于优化和通用的业务运作流程进行开发的,能够实现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共享。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评选出了2018年影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
(一)财务云(得票率90.22%)
(二)电子发票(81.15%)
(三)移动支付(66.49%)
(四)电子档案
(五)在线审计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六)数据挖掘
(七)数字签名
(八)财务专家系统
(九)移动互联网
(十)身份认证。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顺序的流程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1)手工替代
(2)部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3)“信息孤岛”不可避免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
(1)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
(2)会计信息化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3)业务事项驱动取代会计事项驱动
(4)企业级信息系统(ERP)取代部门级信息系统
4.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带来会计信息系统新的变革
小结
第一单元 小结
第一单元 小结
图1-19 数据、信息、系统三者的关系
学习愉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