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企业所得税概述 课件(共73张PPT)-《税务会计》同步教学(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企业所得税概述 课件(共73张PPT)-《税务会计》同步教学(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73张PPT)
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
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
1.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政策和计算方法;
2.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办法;
3.掌握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4.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知识目标
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
1.能判断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法;
2.根据业务资料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
3.根据业务资料填制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4.根据业务资料填制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并完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能力目标
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
1
企业所得税概述
2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3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目 录
Contents
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概述

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1.基本概念
2.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3.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
4.企业所得税税率
5.主要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应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取得的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应税所得额也称为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是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依据。




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税收优惠规定的减免和抵免税额后的余额。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应税所得额
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自纳税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或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计算本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月度或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数额,确定该纳税年度应补或者应退税额,并填写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提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行为。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实际管理机构、总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非居民企业是指按照中国税法规定不符合居民企业标准的企业,即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区分标准
1.是否依中国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
是(居民企业);否(非居民企业)
2.或实际管理机构或总机构设在中国境内
是(居民企业);否(非居民企业)
纳税人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1类”: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2类”
“1类”
“2类”: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基本税率:25%
小型微利企业:20%
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15%
“2类”非居民企业:10%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税基
=税额
×税率
缩小税基
减、抵、免税额
降低税率
此部分内容将结合学习情境进行讲解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2
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税款计算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一、应纳税所得额确定
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三、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四、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

-期间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
收益
+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纳税调整
的基础
一、应纳税所得额确定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一、应纳税所得额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二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流程图)
(一)境外所得额调整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境外所得额是指纳税人发生的分国(地区)别取得的境外税后所得已经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
对这部分所得在应纳所得税额中单独计算是否需要补缴税款,因此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先扣除
(二)纳税调整项目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1.确定收入类调整项目
2.确定扣除类调整项目
3.确定资产类调整项目
4.确定特殊事项调整项目
5.确定特别纳税调整项目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1、收入类调整项目
调增
主要原因:会计核算时按会计制度规定未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企业应当计算收益。
主要原因:会计核算时按会计制度规定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企业不计算收益或可以少计算收益。
调减
可能调增也可能调减,主要原因与前述相同
视情况而定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例:视同销售收入——货物捐赠
调增
主要原因:会计核算时按会计制度规定未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企业应当计算收益。
例:将本企业生产的货物对外捐赠。
会计处理:未收到任何价款,只确认损失。
税法规定:对外捐赠视同销售,按该货物计税价格计算收入,同时按实际情况计算成本。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例: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
主要原因:会计核算时按会计制度规定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企业不计算收益或可以少计算收益。
调减
会计利润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享有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的差额
税法规定:这部分收入不征税
应税
所得
- 不征税收入
会计处理: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例: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
差额所得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2、扣除类调整项目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调整增加项目:业务招待费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14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600万元;发生管理费用48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25万元)。
分析:
实发数的60%=25×60%=15(万元)
< 销售(营业)收入的5‰=4000× 5‰=20(万元)
所以税前可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15万元。会计核算列支费用为25万元>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15万元
所以纳税调增:25-15=10(万元)
例:业务招待费支出调整举例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调整增加项目:捐赠支出
公益性
捐赠支出
非公益性
捐赠支出
捐赠
支出
营业外支出
会计利润
企业应税所得
据实限额扣除
不允许扣除
扣除限额为
会计利润总
额的12%;
超过的调增
纳税调增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例: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12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600万元;发生销售费用770万元;管理费用480万元;财务费用6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40万元;营业外收入80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其中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灾区捐款30万元,直接向灾民捐款10万元)。
例:捐赠支出调整举例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分析:
公益性捐款30万元限额扣除,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如下:利润总额=4000-2600-770-480-60-40+80-50=80(万元);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限额=利润总额的12% =80×12%=9.6(万元)<实际捐赠数30万元。固纳税调增:30-9.6=20.4万元。
非公益性捐款10万元不得扣除,全额调增。
例:捐赠支出调整举例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调整增加项目:工薪支出
合理:不用调整
不合理:调增
职工工资
薪金所得
企业工资
薪金支出
合理性标准
成本费用等
会计利润
企业应税所得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调整增加项目:“三项经费”
限额内:不用调整
(据实限额扣除)
限额外:调增
企业“三项
经费”支出
扣除标准
成本费用等
会计利润
企业应税所得
税法规定
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分别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14%计算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薪金总额的2.5%计算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时调减纳税所得)。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15年发生已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2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5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31万元、发生职工教育经费7万元。
例:“三项经费”支出调整举例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分析:
扣除限额计算如下:
工会经费:工薪总额的2%=200×2%=4(万元)
职工福利费:工薪总额的14%=200×14%=28(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工薪总额的2.5%= 200×2.5%=5(万元)
与实际支出对比可知:
工会经费纳税调增:5-4=1(万元)
职工福利费纳税调增:31-28=3(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增:7-5=2(万元)注:可结转
例:“三项经费”支出调整举例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调整增加项目:广告宣传费
限额内:不用调整
(据实限额扣除)
限额外:调增/结转
广告宣
传支出
扣除标准
成本费用等
会计利润
企业应税所得
税法规定
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时调减纳税所得)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15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600万元;发生销售费用770万元(其中广告费650万元)。
例:广告宣传费支出调整举例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分析:
税前扣除限额:
销售(营业)收入的15%=4000×15%=600(万元)
所以税前可以扣除的广告宣传费支出为600万元。会计核算列支费用为650万元>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600万元
所以纳税调增当年应税所得:650-600=50(万元)
注:这50万元可结转以后年度限额扣除。
例:广告宣传费支出调整举例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15年营业外支出50万元(其中支付税收滞纳金6万元,支付工商管理部门罚款5万元,支付合同违约金3万元)
分析:
税收滞纳金及工商罚款不得在税前扣除,固全额调增;合同违约金支出可在税前扣除,不用调整。
例:罚款支出调整举例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视同销售成本是指纳税人按税收规定计算的与视同销售收入对应的成本,每一笔被确认为视同销售的经济事项,在确认计算应税收入的同时,均有与此收入相配比的应税成本。
调整减少项目:视同销售成本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例:视同销售中对外捐赠销售成本的调整举例
会计核算
税法规定
捐赠
自产货物
1.公益性捐赠支出限额扣除,非公益捐赠支出不得扣除;
2.将自产货物对外捐赠按视同销售处理(收入、成本均调)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增(销)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如以前年度结转的广告宣传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但结转后均不得超过本年度扣除限额 。
例:本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本年实际发生广告宣传费100万元,以前年度有未扣除的广告宣传费支出100万元。
调整减少项目:本年扣除以前年度结转额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分析
本年度广告宣传费扣除限额=1000×15%=150(万元)
本年实际支出100万元,本年还可扣除50万。
固以前年度结转过来的广告宣传费本年可以税前扣除50万元。
调整减少项目:本年扣除以前年度结转额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本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会计核算中未列入当期费用,按税收规定允许当期扣除的金额应调减纳税所得额。
调整减少项目:未列费用的各类保险、统筹基金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财产折旧、推销
   固定财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资产减值准备金
资产损失
3、资产类调整项目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资产类调整项目流程图
处置资产
会计:确认
损益
税法:确认
所得或损失
持有资产
会计:确认损
耗及预计损失
税法:允许扣
除合理损耗
取得资产
会计确认:
入账价值
税法确定:
取得成本
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1)资产折旧、摊销:①固定资产(差异分析)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例: 某企业5年分期付款购买设备,每年未支付100万元,同期银行利率为5%。
分析:
会计按现值计量入账价值;税法按长期应付款确定取得成本。
会计入账价值影响未来会计折旧,税法取得成本影响税法折旧。
所以,未来会计与税法在折旧上极可能不一致,涉及到纳税调整。
例:固定资产调整举例(取得)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例:固定资产调整举例(持有)
某企业2010年12月以银行存款50万元购入设备一台,会计与税法折旧方法一致,均为直线法,无残值;折旧年限不一致,会计5年,税法10年。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项目  
会计折旧 成本费用 10 10 10 10 10 0 0 0 0 0 50
税法折旧 允许扣除 5 5 5 5 5 5 5 5 5 5 50
纳税调整 5 5 5 5 5 -5 -5 -5 -5 -5 0
生物性生物资产会计折旧与计税折旧的差异原因与固定资产基本相似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1)资产折旧、摊销:②生物资产
项 目 税法规定
计税基础 外购的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折旧方法 直线法
折旧年限 最低年限如下: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1)资产折旧、摊销:③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会计摊销额与计税摊销额不一致时,其纳税调整方法与固定资产相似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1)资产折旧、摊销:④长期待摊费用
税法规定
固定资产改建支出: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改建支出按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其他改建的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的,适当延长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按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2)准备金调整项目
提取时
未经财政税务部门核准,企业不得在税前扣除准备金
调整增加
发生时
调整减少
损失实际发生时,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按发生额扣除。
转回时
因价值恢复、资产转让等原因转回准备金时
调整减少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3)资产损失(处置资产;调增)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企业重组
政策性搬迁
   搬迁收入
  搬迁支出
  搬迁所得或损失
特殊行业准备金
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计算的纳税调整
4、特殊事项调整项目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5、特别纳税调整项目
避 税
手 段
成本分摊
避税港避税
资本弱化
转让定价
关联
交易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1.免税收入项目
2.减计收入项目
3.加计扣除项目
(三)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免税收入项目——例:国债利息收入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纳税人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内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调减减计10%收入的部分。
例:某企业2015年利用废旧物资产生A产品,全年销售A产品共取得收入5000万元。
分析:会计——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
   税法——应税收入:5000×90%=4500(万元)
   调整——减计收入:500万元
减计收入项目——例:综合利用资源取得的收入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三新开发费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可不受比例限制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计入损益的金额小于税法允许扣除的金额。
加计扣除项目——例:三新开发费用
研发支出
费用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
计入当期损益
计入资产价值
当期会计利润
计入未来损益
未来会计利润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是指纳税人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盈利可以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亏损。
  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减少额-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
  结果<0:境外应税所得可以抵减境内亏损
  结果>0:当年境内无亏损,不需要抵减;
      若以前年度有亏损额,可抵减以前年度亏损额
(四)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所得减免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
    农林牧渔业项目
    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项目
    其他专项优惠项目
(五)所得减免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例:某企业转让专利技术取得银行存款800万元,该专利技术账面原值200万元,累计摊销50万元,相关税费68万元。
例: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分析:技术转让所得=800-(200-50)-68=582(万元)
例: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0 免征 500 减半
技术转让所得
纳税调减:500+(582-500)×50%=541(万元)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按照其投资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六)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是指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可以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
(七)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思考:此处获利数据是净利润吗?
某企业弥补亏损前的应税所得资料如上,该企业2015年弥补亏损后的应税所得为多少?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1.3计算本年度应纳所得税额
预缴:
1.据实预缴 ;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
按年计征、
分月(季)预缴、
年终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
汇算清缴:
1.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
2.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一)平时预缴所得税额的计算
预缴:
1.据实预缴 ;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
本月(季)应缴所得税额=实际利润累计额×税率-减免所得税额-已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
本月(季)应缴所得税额=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或4×税率
看申
报表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资料:某市汽车轮胎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类型的汽车轮胎,该公司
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纳税,据实预缴。相关资料如下:
第三季度 本年累计
营业收入 18 300 000 59 300 000
营业成本 16 800 000 54 500 000
利润总额 1 200 000 4 500 00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公司第三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金额。
前三季度累计应纳所得税额=4500000×25%=1125000(元)
第三季度应纳所得税额=1200000×25%=300000(元)
(一)平时预缴所得税额的计算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二)应纳所得税额的年终汇算清缴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小型微利企业的减征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5%-20%)
高新技术企业的减征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5%-15%)
民族自治地方企业的减征额
其他专项优惠减征额
1、减免所得税额的计算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
当年抵免所得税额:专用设备投资额×10%
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五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2、抵免所得税额的计算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3、境外所得应补税额的计算
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的计算
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境外所得换算成含税收入的所得-弥补以前年度境外亏损-境外免税所得-境外所得弥补境内亏损) ×税率
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本年可抵免的境外所得税款+本年可抵免以前年度所得税额
境外所得应补税额: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应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 =
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应纳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1.4 计算核定征收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资料:某市副食品店以收入为基数,按10%的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该商店2015年1至9月的销售收入为500 000元,其中7至9月的销售收入为200 000元,已预缴企业所得税7 5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商店第三季度应纳的企业所得税额。
计算及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
第三季度应纳所得税额=200000×10%×25%=5000(元)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包含两个方面即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其中,应交所得税是税法中所述的概念,其特点是按税法计算、属于负债要素、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得税费用是会计核算中的概念,其特点是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属于费用要素、列示在利润表中。
我们采用应付税款法对非上市居民企业进行相关纳税业务的核算,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所得税业务核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