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标要求】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重点难点】重点: 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难点: 民法的六项基本原则。【教学内容】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1)含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和 。(2)我国的主要民事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规范了各类 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 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和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A.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 、 和 。B.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拓展: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三种类型: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 、债权关系的客体是 、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 、人身关系的客体是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 的,也是 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3.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共同发挥作用,做到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我国民法不仅体现 ,而且注重将 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3)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 的主要内容。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 和司法机关审理 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目的旨在确保各成员 、 ,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3.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 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 ,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 ,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 ,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 。【知识结构】【参考答案】一、1.(1) 人身关系 、 财产关系 (2) 第一部 、 民事主体2.(1) 民法(2) 主体、客体和内容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物、行为、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识、人身利益。③相互对立、 相互联系(1) 法律和道德、法治和德治 (2) 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民事活动 、民事案件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3.法律地位 、 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 、诚信原则 、公序良俗 、 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