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课标要求】
1.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2.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3.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考点1 把握辩证分合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形而上学思维的含义,如果完全切断事物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之间的________,就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认为事物是________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________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________,就是形而上学思维。
2.动态性特征。
(1)原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________,就必须以________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2)含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用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________。
(3)作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________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事物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事物内部矛盾的________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________。
3.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
(1)古代人以________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
(2)随着近代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开始自觉地、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唯心主义的性质。
(3)在总结人类最新科学成果、批判地继承以往辩证思维研究的合理因素,特别是________的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________的辩证思维学说。
(4)随着社会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研究复杂大系统的________的兴起与发展,辩证思维学说得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4.辩证思维的特征:
(1)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
①含义:用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________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________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②作用:
a.能够科学地处理________之间的关系;
b.能够科学地处理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
①含义:就是用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用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
②作用:
a.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________过程。
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________。
5.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从自发到自觉
古代 以________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
近代 ①人们开始________、________研究辩证思维,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唯心主义性质;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创立了科学形态的________学说
现代 随着________的兴起与发展,辩证思维学说得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1.综合:
(1)综合的含义: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2)必要性:要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必须把通过分析得到的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的认识,按照对象所固有的联系重新_____起来,这就需要运用_______方法。
(3)综合的具体方法:
不同的认识领域,有着不同的认识目的和综合范围。
①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____________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____________。
②科学研究中的综合,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____________的性质和规律。
(4)综合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①____________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____________上。
②但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____________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只有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认识对象。
2.怎样正确地进行辩证的分析和综合
(1)要准确地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在对_______的认识指导下进行分析。
(2)分析和综合必须是______的和______的。
3.分析的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_________、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__________,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4.分析与综合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分析与综合是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的两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
联系 分析是综合的____________,综合是分析的____________。 分析为综合做____________,而综合的结果又____________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____________的关系
5.分析的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__________,认清__________。这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2)分析方法的种类
①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__________或某种成分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②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__________的分析。
③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__________”的问题。
④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_____”的问题。
考点2理解质量互变
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1.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飞跃性的关系:
(1)区别:
①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_________,是事物发展中的_________过程。
②间断性是指事物在_________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_________,是渐进性过程的_________,或连续性的_________。这个过程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_________。
(2)联系:
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_________又相互包含的。
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_________,都在走向自己的_________,即_________与间断性。
③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_________,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_________渐进性与连续性。
2.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任何事物都是
(1)________的统一体
(2)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________固有的规定性。
(3)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________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__________方式。
3.正如量变与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一样,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________、连续性与________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________________。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________________。
4.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
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__________、渐进性与飞跃性、__________的关系。
5.质量互变规律内容:
(1)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
(2)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_________开辟道路。
(3)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_________的。
(4)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_________。
二、把握适度原则
1.掌握适度原则之“得当”:
(1)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__________。
(2)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的原则。
(3)适当就是幅度“__________”,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__________”,不犯__________的错误。
2.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________的状态。适度思维是“________”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________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
(1)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__________。
4.度与关节点:
(1)度的含义: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__________”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__________的量的限度。
(2)度的意义:①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②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__________的转化。
(3)关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__________,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__________。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__________,是引起__________的节点。
5.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________”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________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________,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________。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________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考点3推动认识发展
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1.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1)对立:
①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存在;
②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_________,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2)统一: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_________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_________。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_________,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_________”。
2.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________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________、旧矛盾________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________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________,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3.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________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________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________的辩证法。
4.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内涵:
(1)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_________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_________的方面。
(2)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的_________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_________的方面。
5.肯定与否定辩证关系的要求。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________的思维方式,犯________的错误。
二、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1.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
(1)上升的起点:①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_________,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②它能以“_________”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_________”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
(2)桥梁:①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_________。
②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
③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_________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_________。
(3)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_________的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_________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_________。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思维抽象:
(1)思维抽象的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_________,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_________的思维活动。
(2)思维抽象的目的和内容:
①实践的_________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
②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_________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_________。
(3)具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4)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_________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_________。认识不能停留在_________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_________。
3.肯定与否定的含义。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________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________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4.思维具体的含义。
思维具体是指在________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________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________。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________。
5.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________。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________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________。否定中包含________。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________。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________”。
【考点速记答案】
考点1
一、1. 联系 一成不变 固定不变 方法论2.(1) 过程 动态(2) 变化发展 矛盾运动 未来(3) 科学 对立统一规律 独立性3.(1)朴素(2)科学(3)黑格尔 科学形态(4)系统科学4.(1) 全面 丰富性与多样性 整体 “此”与“彼” 整体与部分(2)变化发展 矛盾运动 发生、发展 规律5.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 自觉地 系统地 辩证思维 系统科学
二、1.(1)联结 统一(2) 组合 综合(3) 物质世界 规律 具体研究对象(4) 整体性 联系 相对完整 分析 综合2.(1)整体(2) 客观 全面3.各个部分若干阶段4.方向相反 相辅相成 基础 先导 准备 指导 对立统一5.(1)重点问题 事物性质(2) 某种性质 “有多少” 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
考点2
一、1.(1)它自身 渐进性 质 飞跃 中断 间断 新事物(2) 区别 破坏 反面 飞跃性 积累 包含着2.(1)质与量(2)内部(3) 数量 排列组合3.飞跃性 间断性 飞跃性与间断性 渐进性与连续性4.量变与质变 连续性与间断性5.(1)必要前提(2)必然结果量变(3)辩证(4)相互转化
二、1.(1)过犹不及(2)适当程度(3)得当 分寸 极端化2.最佳 得中 折中主义3.(1) 运动范围 变化幅度(2)破裂4.(1) 度 稳定性(2) 结合 规定 质(3) 关节点或临界点 幅度 极限 质变5.度 量 临界点 幅度 极限
考点3:
一、1.(1)性质 自身 根本性质(2) 自我否定 自我更新 全盘否定 辩证的否定2.肯定与否定 整体 统一性 合理 改造3.肯定阶段 较高 发展4.(1) 自身存在 自身(2) 灭亡 他事物5.极端 形而上学
二、1.(1)概念 胚芽 胚芽(2)矛盾焦点 发展 桥梁(3)抽象规定 多样性 终点2.(1)本质规定 共性(2)需要 质 共性(3)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4)零散的、片面的 本质和规律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3.存在 灭亡4. 理性 整体 科学概念 起点5.否定 自我否定 自我更新 肯定 规定性 辩证的否定
【易混易错】
对辩证思维存在认识误区
1.不能认为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动态性、独立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评析】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不能认为分离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
【评析】提纯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提纯是抽象思维的关键环节。
3.不能认为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在理性层次上进一步上升的两个独立阶段。
【评析】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理性认识层次上升的阶段。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例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画好一幅植物博物画,不仅需要精湛的绘画技艺,还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特征表现出来,植物博物画的创作( )
A.以逆向思维消除了物与画之间的差别
B.是在思维具体中复制了植物直观的整体表象
C.通过超前思维展现了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
D.体现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答案】D
【详解】A:逆向思维是反向求索,是与原来的思路相反的思路,材料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B: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B说法错误。C:超前思维是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D:画好一幅植物博物画,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运用形象思维概括植物的形象特征,还要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特征表现出来,运用抽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例2】(2022·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故①错误。②④:习近平通过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对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说明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故②④符合题意。③:选项本身的表述有误,不能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只能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排除③。故本题选C。
【例3】(2023·全国·模拟预测)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在浙江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千万工程”建设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是( )
①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认识研究对象
②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③在综合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的各要素进行分析
④在实践中实现了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升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在浙江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①正确。
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渐进性过程中的中断。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坚持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②正确。
③: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③错误。
④:从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是认识的升华过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拓展延伸】
1.整体性与动态性的关系
整体性 动态性
区别 依据 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要求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
意义 ①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此”与“彼”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对立双方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②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与部分因为有了对方才能够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整体有层次之分 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事物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特点 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 以动态的方式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
联系 客观事物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整体性是包含动态性的整体性,动态性是在整体性基础上的变化发展,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2.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分析 综合
区别 原因 为了认识事物的整体,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需要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暂时地分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从对象整体中抽取出来 要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必须把通过分析得到的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的认识,按照对象所固有的联系重新组合起来
内涵 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地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方法 ①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 ②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 ③功能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 ④因果分析是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原因的分析; ⑤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①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②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特点 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其优点是精确;如果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容易流于片面 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综合的结果只是对认识对象的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
联系 ①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②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 ③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
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要求
内容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要求 把握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把握适 度原则 依据: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要求:①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②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反对折中主义;③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从而改变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
4.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比较 肯定 否定
含义 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关系 对立 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统一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
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陷入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5.比较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6.认识发展的历程
比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内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原因 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它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维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环节 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在思维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①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 ②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