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中考复习知识纲要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证据:①麦哲伦的环球航行;②登高望远;③月食照片;④地球的卫星照片。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一些地理事物(陆地、海洋、河湖、国家和城市)的位置、形状及名称。4.经线,纬线,南北及东西半球的划分。纬度 经度0°线名称 赤道 本初子午线度数范围 北纬和南纬各90°,分别用字母N和S表示。 东经和西经各180°,分别用字母E和W表示半球划分界线 南北半球:赤道 东西半球:20°W和160°E经线。其他特殊纬线 五带的划分界线及其范围。(右图)全球划分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分明,有春夏秋冬的变化;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5.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1)地球运动 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①产生昼夜交替②产生时差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①四季变换②划分五带③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2)二分二至日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春分:赤道 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二、地图:1.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程度)。比例尺的表现形式: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表示内容越简略。例: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也可写作1:1km。(2)方向:一般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见课本第10页)2.地形图:(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陡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缓坡)。(3)五种地形的特点地形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特点 海拔较低,200米以下 边缘陡峭,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500米以上 地势较低缓,500米以下 中间低,四周高(4)世界地形之最: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第二章 世界的海洋与陆地一、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和四大洋(1)地球上,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2)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掌握: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面积最大的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2.海陆变迁(1)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海陆变迁:例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以前是海洋。(2)大陆漂移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证据:大陆轮廓的吻合。(3)世界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和世界人口分布状况。(1)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2)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洲的东部。原因:社会经济条件: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3)人口稀疏地区: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亚马逊平原、北冰洋沿岸、青藏高原等地区。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4)人口问题对环境、社会及经济的影响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交通拥挤、住房拥挤、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2.世界人种(1)世界的三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三大人种的分布: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联合国工作语言有六种: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3.宗教(1)世界的三大宗教及分布: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亚洲西部,非洲北部。佛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2)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右图)(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传统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潮湿,炎热多雨 离地高,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可以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第四章:天气与气候1.常用天气符号及含义。(1)天气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天气会影响交通;天气与影响人们的生活;天气影响农业的收成;天气与军事的关系等。自己要会举例。(2)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的变化状况。气候反映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大气的变化状况。2.气温日变化:一天中,14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7月份陆地气温最高,1月份陆地气温最低。南半球相反。一年中,北半球8月份海洋气温最高,2月份海洋气温最低。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①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②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冬季则相反③高山高原地区比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低。4.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5.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及特点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全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降水比较均匀。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季。6.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人类一方面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便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上升。原因可以总结为:①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②森林的锐减,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下降。危害: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的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措施 ①开发新能源 ②植树造林,改善环境。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8.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根据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把世界分为发达国际和发展中国家。(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2)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经济落后,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6%,国民总收入占全球的80%;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4%,但国民总收入占全球的20%国际上一般用“北”形容发达国家,用“南”形容发展中国家,所以会出现“南南合作”“南北对话”。2.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亚 洲欧 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白令海峡太 平 洋印度洋大西洋大西洋北 冰 洋巴拿马运河伊斯兰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